历史学科教学立意的定位、聚焦和落实

来源 :中学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idzhang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为“立意”,“立”就是确立,“意”是中心思想,立意是确立的文意。它是一种视角,也是看问题的一种立足点与方法,具有鲜明的主题性、能揭示全文所包含的深刻教育意义。教学立意就是基于教育视角、聚焦教学目标、整合提炼教材内容基础上所凝练出的教学内容主旨。教学立意是组织选择教学内容的依托,具有导向功能;是统领一课内容之魂,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是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统摄,具有明晰的价值取向。叶澜教授说:“为实现拓展现有学科的育人价值,新基础教育要求教师在作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认真地分析本学科对于学生而言独特的发展价值,而不是首先把握这节课的知识重点与难点。”[1]
  中学历史教育的任务是服务人生,这也是核心素养“价值关怀”的根本诉求。历史学科教学立意就是借鉴史学成果、深入把握相关史实的纵横联系基础上,深刻挖掘历史学科丰富的育人价值,将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有机整合。
  那么,我们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从历史学科的角度去发现、思考及解决问题,把学科知识转化为思维品质,以满足学生成长和进步的内在需要呢?现以《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学为例,谈谈在历史学科教学立意的定位、聚焦和落实这一问题。
  一、基于学科意识,定位教学立意
  寻找历史教学立意的过程就是找到链接历史学科内在核心价值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以学科意识和学科精神为依托,准确定位教学立意,有了精准的教学立意,才能合理地剪裁教学内容、选取各类史料、设计教学结构、进行问题设置,得出历史结论,才能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品质,提升学科素养。
  以必修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为例。自鸦片战争以来,为实现国家独立富强的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从理论和革命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洋务运动;从维新变法到辛亥革命;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积极探索。在苏联模式的影响下,新国社会主义建设取了巨大成就,但问题也愈发突出。十年文革,社会主义建被迫中断,国际上美苏冷战争霸,苏联社会主义改革受挫,而西方国家发展迅猛。面对现状,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往何处去?
  1977年《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论引发了1977年—1978年期间中央出现的第一次思想大争论——“两个凡是”还是真理标准?思想上的大讨论,解除了人们在思想上的束缚,激发了国人向外国学习的热情,使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问题上更趋迫切,希望通过向西方学习来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在此背景下,各个领域纷纷派出代表团出国考察,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迎来了大规模的出国考察学习潮。据当时的国务院港澳办公室统计,仅从1978年1月至11月底,经香港出国和去港考察的人员就达529批,共3213人。仅副总理和副委员长以上的领导人,就有12位先后20次出访,访问的国家达51个。[2]
  走出国门,使中国人开阔了视野,增强了信心,既领略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脉搏,又为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1978年12月18日到22日,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由此来开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序幕。尽管经济增长从1978年以来早已变得深入人心,然而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和政治层面各种新现象却又成为了困扰人们内心的新问题,于是,“意识形态”的武器又被习惯性地再度拿起来……,1989年—1992年,中央出现第二次思想大争论。1990年2月22日,一位权威人士在北京某大报发表长篇署名文章《关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引发了姓“社”姓“资”的激烈交锋。[3]这场争论,直到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党的十四大确定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我国经济改革的主要目标,才尘埃落定。
  由此确立起本课的教学立意——“为社会主义把脉,为民族复兴抉择”。立意阐述:梦,是一个国家前进的动力,有梦的民族才能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35年前,发端于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是文革之后中国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一轮探索,它的确立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梦的必由之路,这一过程是持续发展创新的过程,也是也是解放思想的过程,因为只有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才能紧跟时代步伐,立于民族之林。
  二、聚焦教学目标,细化教学立意
  教学目标是“课标”的具体化,有了明确的教学立意,增强了历史的厚重,但要使课堂教学在明确的导向性下具有可操作性,就需要解决教学立意的内化问题,即聚焦教学目标,细化教学立意。
  以本课为例,伴随着中央作出重大决策的是思想交锋,只有破除多数同志原有的思维定势,才会引起决定意义的变化,这要靠实践深化。[4]与此同时,地方民众的心声和实践也折射出改革是“自下而上”的实践创新与“自上而下”的理论设计相结合的过程。据此确定本课的教学主题立意制定学习目标如下:
  1.两次思想的交锋,观念的束缚是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使学生认识到思想解放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声,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也是思想解放的进程,需要改革者的热情,更需要理性、勇气和智慧。
  2.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再到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就是“自下而上”的实践创新与“自上而下”的设计相结合的过程,其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通过了解两次伟大决策的内容,触摸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认识到对我国解放发展生产力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历史意义。
  三、坚持细节导向,落实教学立意
  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绝不是取决于对现成的历史结论的记忆,而是要在解决学习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历史。宏观的教学立意需要微观渗透做支撑,历史价值观的引领和担当需要细节说话,注重细节史料的描绘,从小事件看大道理,以个案反映历史事件或历史現象的发展全貌,具体的彰显抽象的。   以本课为例,时代的大变革离不开底层民众,经济体制的变动这一大布局的背后是无数个体的人生历练。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5]
  (一)基层民众困惑——观念冲突,上层抉择
  1.农民心声——安徽省委做出“借地度荒”的决定,由此引发了“包产到户”。安徽小岗村18户生死协定拉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序幕,但四四川和安徽的试点实践的胜利和理论的滞后形成了尖锐的矛盾。直至198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的出台。
  2.工人心声——1984年3月24日,福建日报头版刊发福建厂长呼吁信《请给我们“松绑”》,从而来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3.商人心声——号称“中国第一商贩”的年广久及他的傻子瓜子因邓小平多次在高层提及此人并收入《邓小平文选》而闻名全国。通过阅读吴晓波《激荡三十年》及《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品味围“计划与市场”争论下的管理体制改革,南巡讲话打打破破僵局为社会主义改革再次指明了方向。
  (二)身边事身边人——走进当下,触摸历史
  在历史教学中,只有跳出历史“何以如是”的价值旋流,才能感悟历史的“看待如是”,凸显历史学科“致用”的功能,让历史为现实服务,体现历史学科关注现实的情怀,这就需要在历史教学中走进当下,触摸历史。[6]
  乡土历史是学生成长地的历史,容易激起兴趣,注入情感,在学生的心目中,历史不再是遥远的不可捉摸的人和事,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可触可摸的存在,同时也产生历史感,养成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通过所熟悉的身边的事物进入历史世界”的目的。[7]通过撰写调查报告的方式,去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去理性思考改革开放中的一些现象,培育学生良好的史学意识和学科精神。
  1.背景资料——《小岗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8]:
  安徽小岗村,还是山西大寨村,对于眼下许许多多的国人来说,都不是一些陌生的名字。它们的昨天在我国农村的发展史上曾经浓墨重彩地打上了厚重的烙印,而它们的今天和明天正为我国广大农村提供波澜壮阔的改革蓝本。
  然而,令严俊昌感到遗憾的是,在大包干后的20多年里,小岗村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当我国南方、华东地区一些乡镇纷纷大力兴办乡镇企业、推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市场农业的时候,小岗村人却依旧沿袭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满足于“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多年以后,当后起之秀、年创利税超亿元的全国最佳经济效益村———位于长江边上的江苏省张家港市长江村千里迢迢跑来结对子、帮助小岗村发展。……小岗村开始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逐步摒弃一家一户式的生产经营方式,决定走农业生产集约化道路。……可以预见,在当前新一轮农村改革进入一个全新发展阶段的关键时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小岗村的明天依然会带给我们新的期望和惊喜。
  结合《小岗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以江苏省张家港市永联村为例,写一篇调查报告,谈谈你对未来新农村建设蓝图。
  2.背景资料:1992年,是这样一个充满了起点感的年份,中国公司的成长故事正在路上,南巡讲话后,“下海”经商成为当时国人最时髦的词语。
  “下海”一词,词典里的一个释义是:放弃原来的工作而经营商业。改革开放之初,贫穷让中国人燃起对富裕的渴望。许多人放弃党政机关的“铁饭碗”“金饭碗”,投身商海。当时,“下海”这个词,还隐隐含有从高就低的意蕴。因为传统中国一直歧视商人,称商人是“奸商”;至于做工,更是等而下之。国人口中所颂的,则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和“学而优则仕”。
  结合“下海”这个词,以你身边下海经商的人为例,写一篇关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下民众观念的变化。
  中学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育和提升学生素养,历史学科独特的素养主要体现在历史背后的价值引领和价值担当上。教学立意就是学科素养培育的引领者,科学的教学立意必然给历史教学注入新的推动力。
  【注释】
  葉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教育研究》2002年第5期。
  李妍:《浅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的出访活动》,《北京党史》2011年第3期。
  马立诚:《改革开放以来四次大争论》,《领导文萃》2008年第20期。
  马国川:《“中国农村改革之父”杜润生生前访谈录》,采访时间2008年4月28日。
  高王凌:《人民公社时期中国农民“反行为”调查》,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第192页。
  杭志明:《感受原味历史 追寻本真课堂 提升史学素养》,《中学历史教学》2016年第10期。
  朱尔澄:《从情理交融到历史思维——我的教改之路》,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29页。
  肖黎明:《小岗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法制日报》2005年3月31日。
其他文献
一、“二重证据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必要性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1]要言之,高中历史学习需要以扎实可靠的史料作为还原史实的媒介。  郭沫若曾说:“无论作任何研究,材料的鉴别是最必要的基础阶段。材料不够固然大成问题,而材料的真伪或时代性如未规定清楚,那比缺乏材料还要更加危险。”[2]有鉴于此,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特别强调对史
只有真正给企业“减负”,降低企业成本,才能优化实体经济发展环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近日,国务院第四次大督查“放管服”改革专题督查组赴18个省份,将政策和落实“对对账”。像这样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正是这些年法治政府建设的缩影。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近几年经常谈论的热点话题之一。特别是2014年以来,已先后分7批取消了434项国务院部门设置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削减比
不论是医院里的核磁共振、CT等大型检查设备,还是百姓家庭使用的血糖仪、血压仪等便携式检查仪器,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和对健康的逐渐重视,医疗器械产品需求大幅增加。  但同时,医疗器械行业却存在不少乱象。一位大型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销售人员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医疗器械行业水很深,一些违规产品极易给患者带来实质性损害。”  对此,我国愈加重视医疗器械质量安全和产业的创新发展,近日,新修订的《医
老乔一手操刀,一手握锤,仔细观摩着即将完工的观音像。这尊与人同样尺寸的观音像已花了他将近两个月的功夫了。  女儿乔求真没有继承老乔的雕塑事业,而是走上了官路,如今已位居一市法院副院长,说得上是光耀门楣,没给老乔这个雕塑家失了脸面。  乔求真不是在本市任职,一年就回家两三次。来时还跟丈夫说一定要好好陪陪老人,可这两天一直紧锁着眉头,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忽然,手机震动了,一瞥眼,是市长的号码,乔求
相对于一般财政转移支付和社会援助等扶贫方式,在旅游扶贫中,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效率高、成本低,特别是社会成本低。  数据显示,全国12.8万个贫困村中,至少一半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发展乡村旅游的贫困村又可以带动70%的贫困户脱贫。  去年年底的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之后,中办、国办下发关于扶贫的文件显示,要依托贫困地区的自然人文资源,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  政策利好之下,一批批贫困县将因旅游而
诗意德育也有自身独特的规律,必须在情境化、生活化、审美化的历程之中,发展学生诗性智慧,炼就学生诗意品质,并使之逐渐内化为善良、仁爱、悲悯等人格,最终形成健康积极的人文情怀和人际关系。  诗意德育是德育的一种理想境界,它是一个无限开放、动态变化的过程。开展诗意德育,首先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诗词修养,具有把教育情景迅速诗意化的能力;其次要求教师能够捕捉心灵的瞬间触发点,巧妙地营造诗词意境。在班级管理中笔
“疫情大考凸显了生物安全对国家的重要性。”亚太生物安全协会主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生物安全首席专家、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以下简称“病毒病所”)原党委书记、法人代表武桂珍研究员近日接受了《民生周刊》记者的专访,她表示,我国亟须加快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提升生物安全方面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构建新型生物威胁防御体系。  “21世纪将是生物学的世纪”,对于生物研究和生物安全的战略意义,学术界早有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修改〈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的决定》,自2月1日起施行。  规定明确失业登记条件,为“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处于无业状态的城镇常住人员,可以到常住地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较之前的“没有就业经历的城镇户籍人员,在户籍所在地登记;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其他非本地户籍人员在常住地稳定就业满6个月的,失业后可以在常住地登记”有所放宽。  【热评】@为了
2008年廣东高考数学试卷,整体稳定,难易适中。可以说是一套勇于开拓、大胆创新、争做新课程实验领路人的优秀试卷。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2008年广东地理卷题型、题量与2007年的完全一致。试题紧扣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重点考查考生综合运用地理规律、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根据地理规律、原理对实际问题提出初步解决方案的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地理的实用性、时代性,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加强学科内、学科间的综合,突出地理学的区域性、综合性的特点,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更加注重图表的呈现形式,以各种地理图表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