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拓展·创新:学习性评价视阈下习题设计的“三要素”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学习性评价的理念,以三位教师执教“分数的意义”为课例,围绕习题设计的序列性、拓展性、创新性三个要素展开阐述,力图实现学习性评价所倡导的,习题不是为了考评学生的等级层次,而是帮助学生学习的教学目标。
  苏教版五下“分数的意义”一课,依据《教师指导用书》的要求,本课需要完成教材52页的练一练1、2及56页的练习八1、2、3、4等习题。(图略)三位教师都尊重了教材设计的习题并加以充分使用,但整体课堂效果并不如意。笔者思考:如何更好地使用或开发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习题呢?不妨从以下三个要素进行考量。
  一、基于序列,让认知循序渐进
  三位教师都使用了教材上的习题,但是6道习题的出示序列都不相同。同一节课为什么习题出示顺序会不同?在习题设计的序列或者出示序列上有没有需要遵循的原则?回归习题教学价值本身,以往的观念认为,习题就是评价学生的一种手段,考评其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而检测其学习能力。由于这种传统观念的作祟,习题就走向了“难、偏、繁”的误区。学习性评价(为了学习的评价)作为一种新型的评价理念,其认为,评价应直接切入课堂,核心在于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强调帮助所有的学生成功地达到学业标准。从这个角度而言,习题应该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对本课而言,教师应该通过习题使学生对分数的学习较第一学段对分数的学习有更本质的理解,更具统摄性。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依据如下两个原则先对教材中的习题进行序列上的重新设计:首先是明确习题的难易层次,遵循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原则。例如,本课教学中,练一练2数轴问题,难度系数较高,三位教师都过早地出示了此题,学生学得累,教师讲得累,反而影响了概念的内化。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认知序列,把习题用在学生的知识生长点上。例如,在本课完整揭示分数的意义之前,可以先出示练习八4的几句话,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说明每个分数的意义,从而丰富分数意义的表象,为得到完整的分数概念奠定基础。同时,在教学分数单位的时候,练习八2可以选取个别分数,用问答的形式展开,不仅可以节约时间,还能提高效率,避免了重复机械练习,甚至练习八2、3两题可以完全整合进行使用。
  学习性评价认为习题是一种评价学生的手段,更是教师为了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收集、分析和利用相关学习证据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时,教师不需要把新授和习题练习割裂,可以将习题适度嵌入每个环节中,沿着学生知识生长的序列时时评价和反馈,从而更清晰地掌握学生的学习进程。
  二、加强拓展,让思维自由驰骋
  三位教师对练一练1及练习八2、3的操作基本是先让学生动笔解答,接着让学生举手表示对错,对错题进行简单分析,平均费时8分钟。对练一练2的数轴问题,却简单化处理,导致学生不知所措。练一练1及练习八2、3难度并不大,学生正确率高,教学是不是就可以止步于此?对于数轴这样的难题,是不是因为难就只变成了优等生的“菜”?
  学习性评价理论认为,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提升思维深度,可以把“瘦问题”变成“胖问题”。瘦问题是很容易回答的问题,可以简单地回答“是”或者“不是”;胖问题是复杂的问题,是可以继续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练一练1及练习八2、3,便是属于瘦问题,因为它们都只是针对分数单位的考查,而且记忆性的习题会让学生丢失探究的兴趣。对此,教师不妨进一步拓展习题的思维空间使之变成胖问题。例如,可以将练一练1沿着学生思维的脉络进行拓展(图1)。由此一来不仅精简了习题量,避免了机械重复,还实现了将解决一道题变成解决一类题,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对于数轴这样抽象的难度较大的问题,学习性评价认为可以将“难问题”变成“热问题”,热问题是可以提供学生更多思维信息的问题。例如,可以将数轴上的点改为动态呈现,先让学生在数轴上找,再找,找全至所有的点后,对比和,和,说明想法,最后在1后面找一個点,如1,让学生猜想这个点会用什么分数表示。如此一来,数轴便能逐渐释放出更多的数学信息。随着对数轴探索的不断深入,学生打破了“分数比1小”的狭隘认知,拥有了对分数本质的认识,而这样“小步走”的探索,本身也有利于学生挑战困难。学习性评价认为,对习题的探究要能促成学生不断反思学习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等,在考查学习经历中探究其中的问题和答案,重构自己的理解,激活个人的智慧,并在学习活动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相互作用下,产生超越已有信息以外的信息。
  三、灵活创新,让素养孕育萌发
  教材中的习题虽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教师基于学情是否可以创编出自己的习题,从而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学习性评价认为,从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考、深化课堂讨论的角度出发,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精心设计一些开放性习题,并采用 “以人为中心”的提问方式,提高学生思考和讨论的质量。例如,练习八1就可以改编成一道动手操作的开放题。三个笔筒中分别放3支、6支、9支笔,然后分别请三位同学取出笔支数的,教师提问:“都是,为什么拿到支数都不同?”以此加强学生对单位“1”的认识。同时为了加强“分”的意识,还可以设计这样一道题:你能很快说出涂色部分表示的分数吗?学生可能出现三种分数:,,。(图2)接着追问:“总数相同,涂色相同,为什么分数不同?”由此再度加强了学生对分数形成过程的体验。
  分数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一个概念,但是数学概念的形成必然需要数学活动的支撑,通过创编的“取笔”和“涂色”两个对比活动,学生通过对具体事例的体验,既升华了对分数的认知,也为六年级应用分数解决问题作了铺垫,更是正视学生主体性,引导他们发现和思考问题的本质,从而培养了他们发现、提出、分析,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性评价主张将价值判断作为评价导向,是以学习行为价值为研究对象,在衡量价值客体的属性是否满足价值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其需要的程度而作出的一种判断。从这个角度而言,习题设计最根本的目的不是评判学生学习的优劣,而应是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在认知的序列点,在思维的发生处,在素养的拔节处设计好每一道习题,从而帮助学生不断改善学习,提升学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花港迎春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王彬)
其他文献
小古文,指的是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富有情趣、适合儿童阅读的浅易文言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相较以往版本,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小古文”的编排大幅提前,在三年级上册就开始编排了。如何领会编者意图,引导学生学习小古文?如何让学生品味其语言之精妙、意蕴之丰富,从而爱上小古文?本文以统编版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为例,谈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古文教学策略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观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中年级学生的思维逐步从诗性思维走向逻辑思维;从第一学段以想象为主的写话,走向第二学段以写实为主的观察习作。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落实“观察”这一语文要素呢?下面以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谈谈笔者的一些做法
期刊
前年在化学工业出版社参加一个科学教育的会议时,出版社的编辑送来一本他们即将出版的卓立校长的新书《欢迎来到一年级——幼小衔接家长手册》,希望我写个序言。  我不假思索地答应了。  因為,出于对卓立校长的尊敬。  因为,真正的教育是从家庭开始的,是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的意义。  因为,一年级的确在儿童生活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北京的小学教育史上,有所谓的“四大天王”之说,他们分别是指北京实验
期刊
随着课改理念不断革新,课程目标逐步由“知识学习”转向“知识应用与素养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也不例外。“走生活之道,提信息素养”是指将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有机融合,联系生活、走近生活、应用生活,促进学生在生活中有效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在学习中有的放矢,提高教育实效,提升信息素养。而要做到这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现创新。  一、模拟生活化场景,突破操作难点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
期刊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借助封面了解书名、作者、出版社等信息,借助目录了解本书有哪些故事。  2. 选取《没头脑和不高兴》的精彩片段指导阅读,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3. 进行适切的阅读方法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引入,感受主人公名字之趣  1. 听讲描写“没头脑”的开头片段,思考:他叫什么名字,为什么会叫这个名字?(片段:我有个邻居……叫做没头脑……我再进
期刊
杭州,钟灵毓秀之地,人杰辈出之乡。在这求学十日,胜过闭门造车数年。细数来杭见闻,略甄训后收获,有诗跃然纸上:吾爱众夫子,风流天下闻!  吾爱张夫子,心有千千子  张夫子者,张军林也。在我眼中,这是一位风流的校长!  张夫子认为,备课的第一位不是备教材,而是备孩子。在张夫子的眼中,教育也罢,教学也罢,首先必须读懂孩子。“不懂孩子就不懂教育!”夫子如是说。  怜“子”如何不丈夫?走近夫子,我们看到了他
期刊
在传统的小学书法课堂中,评价比较单一,通常只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且方式枯燥,评价范围笼统。因此,小学书法评价时常形同虚设,既没有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也没有起到良好的作用。然而,书法教学是一个需要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过程,因此,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多角色评价才是小学书法课效率得以提升的关键。鉴于此,笔者拟在充分总结小学书法课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书法教学角色评价效应进行阐述。  一、教师的导学
期刊
王崧舟老师走上讲台的那一瞬间,人们就已经为他那神清气定的风度所折服。他从容自若的微笑,总会不经意间透射出一种稳操胜券的自信。而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精彩不是“偶尔露峥嵘”,而是全程一以贯之。其间很少有慷慨激昂的情绪渲染,更无故弄玄虚的铺陈张扬;而是在平缓的叙说中,其诗意的语言与深邃的思想,像山涧泉水一样,叮咚作响而又“道法自然”地流泻出来,让人在身心愉悦的精神享受中,抵达课文的内涵深层,并领悟他的独特
期刊
家校合作是教育的永恒话题,按照家校互动的方式,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以教师走访为主,家长比较被动的10时代;以教师电话访谈为主,家长逐渐主动的20时代;以家校群沟通为主,家长趋于能动的30时代。如何更好地发挥家校群在家校合作中的作用,是当前比较迫切的课题。  家校群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一个分支,必须从顶层设计开始构建文化的系统性,从多维度挖掘文化的鲜活性,塑造具有文化号召力的和谐家校群,使其发挥
期刊
“主题式”显性校园文化构建是为了提升校园显性文化建设水平,它主张校园文化要有主题,且形成以主题统领下,年段二级文化和班级三级文化的层级式系统的、全面的文化建构模式。针对新建的学校,把主题式的显性文化构想有机融入到校园的前期建筑,能使校园文化布置介入更早、融入更深、氛围更浓。为此,笔者谈谈在参与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以下简称“二实小”)开发区校区筹建工作中,对“主题式”显性文化融入校园前期建设的一些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