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d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分析影响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因素,提出延长留置时间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56例住院患儿留置针使用过程中出现脱管、外渗、堵管及静脉炎造成留置时间缩短的原因。结果:脱管、外渗、堵管、静脉炎的发生与年龄、血管条件、患儿及家长的配合程度、输入药物的性质密切相关。结论:根据患儿的年龄、血管情况及输入药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血管,加强患兒及家长的宣教,减少脱管、外渗、堵管、静脉炎的发生,延长留置时间。
  【关键词】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499-01
  静脉留置针已在儿科临床广泛应用,小儿静脉留置针具有保护血管,安全舒适,减轻患儿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减轻护士的工作负担,融洽护患关系,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同时也解决了传统输液中抗生素给药时间不落实,不能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影响抗生素的疗效等问题,并为危重及重症感染患儿的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然而,由于小儿自身的特点,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脱管、外渗、堵管和静脉炎,导致留置针留置时间缩短。因此,本文对某三级甲等医院儿科2010年6月—2010年12月住院患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其影响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0年6月—2010年12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儿科住院的患儿1056例,其中男662例,女394例,年龄范围从出生5天~14岁(其中新生儿5例,≤1岁183例,≤3岁293例,学龄前426例,学龄期149例),体重范围3.2kg~49kg,均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24G留置针,留置部位:头部127例(12%),手背部507例(48%),足背部422例(40%)。血管条件好的有354例,血管条件差的有702例。患儿及家长配合的有821例,不配合的有235例。输入刺激性药物有560例,输入非刺激性药的有496例。
  1.2 方法
  逐个登记使用静脉留置针过程中出现脱管、外渗、堵管、静脉炎的患儿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疾病、穿刺部位、穿刺血管的条件、患儿及家长的配合程度、输入药物的性质与留置时间等相关因素。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1056例静脉留置针留置过程中出现36例脱管(男21例,女15例),占3.4 %,72例外渗(男39例,女33例),占6.8 %,26例堵管(男15例,女11例),占2.5 %,12例静脉炎(男5例,女7例),占1.1 %。对影响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原因分析,结果见表1
  3 讨论
  3.1 影响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原因分析
  3.1.1 脱管的发生 从表1可见,脱管与年龄、穿刺血管的条件、患儿及家长的配合度有关。在新生儿和3~14岁的儿童中无发生脱管,脱管主要发生在1~3岁的幼儿,其次是29天~1岁的婴儿。新生儿组年龄幼小,睡眠时间长,自主动作少,血管内压力相对较低,头皮静脉交织成网,无瓣膜,血管腔相对细小,很少存在血液反流,留置针位置不易移动[1]。3~14岁的儿童有一定的理解和认知能力,能够配合。而1~3岁期间的婴幼儿活动多,自我保护意识及自制力差,常因无意识的拔管或过度活动造成脱管。部分患儿血管细小,穿刺时留置针不能完全送入血管,易导致脱管。或由于部分家长对留置针的保护意识不强,在给患儿穿脱衣服时造成意外脱管。
  3.1.2 外渗的发生 本研究显示,外渗主要与血管条件、是否输入刺激性药物有关。血管条件差者,护士穿刺时反复搓揉局部血管使其充盈,对血管局部皮肤造成直接机械性损伤,或穿刺时难以做到一次穿刺成功,反复回针,对血管壁造成机械性损伤 [2];长期输注高渗性、刺激性强的液体,对血管刺激大,易损伤血管内膜,尤其是下肢静脉,由于下肢静脉远离心脏,血流速度缓慢,静脉瓣多,输液时药液易滞留在下肢,对局部血管造成化学性刺激,导致药液外渗,影响留置效果。
  3.1.3 堵管的发生 表1可见,堵塞与年龄、患儿及家属的配合程度有关。堵管主要发生在29天~3岁的小儿,由于此期间的小儿认知能力及自我保护意识差,对输液恐惧,不配合,躁动不安,留置针部位反复的摆动,造成导管打折,使液体滴入不畅;或家长按压时太过用力,造成血液回流堵塞导管。另外,堵管还与穿刺血管的条件及输注刺激性的药物有关,由于部分患儿血管破坏多,血管细小,同时输注静脉高营养或高浓度的液体后冲管不彻底,造成堵管。
  3.1.4 静脉炎的发生 研究显示,静脉炎的发生与输注药液的性质有直接关系。由于小儿血管细,官腔内径小,血管弹性不佳,使留置针外套管大部分或全部充满血管,在血管内长时间随血流和肢体活动与管壁产生摩擦造成血管内壁损伤,血管平滑肌细胞受损,管壁增厚。同时刺激性药物、高渗性液体以及液体对血管壁的冲击,刺激血管收缩、痉挛,管壁发生化学性反应,加重了血管损伤[3]。另外,护士在进行留置针穿刺及输液时,没有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消毒液未完全干燥进行穿刺及输液,使消毒液随针头及药液进入皮下及血管,刺激皮下组织、血管及血管壁,造成血管壁的化学性损伤,导致静脉炎。
  3.2 护理对策
  3.2.1 减少脱管的护理对策 为减少脱管现象,延长留置时间,对1~3岁的患儿应加强看护,适当减少活动,可以通过讲故事、听音乐、玩玩具等方法进行引导,分散患儿对留置针的注意力,防止自行拔管;置管时尽量选择粗直的血管,将留置针导管完全送入血管防止脱管;对家长进行宣教,提高家长对留置针的保护意识,注意保护好留置针的部位,以防脱管。
  3.2.2 预防外渗的护理对策 根据患儿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血管,穿刺时穿刺部位及针尖到达部位应避开关节部位,选择粗直、柔软而富有弹性、血流丰富、静脉瓣少的血管,使留置针导管漂浮在血管内,减少对血管壁的机械性损伤;血管差者,可选择PICC或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加强较大患儿的沟通,避免留置针部位的活动,以减少导管对血管壁的机械性损伤,防止药液外渗;输注高渗性、刺激性强的药液时,应合理控制输液速度,输注完毕后,用0.9%Nacl冲管,输注此类药物应避开下肢静脉。
  3.2.3 减少堵管的护理对策 对较大患儿,护士应多与其沟通,给予赞扬和鼓励,减轻患儿的恐惧,保持患儿安静,并向家长介绍使用留置针的注意事项,取得家长的配合,做好看护,减少堵管的发生,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3.2.4 预防静脉炎的护理对策 减少血管的化学性刺激,输注刺激性强、高渗性药物时,要严格控制滴速,并有计划地更换穿刺部位,注意观察穿刺部位的情况,同时对输注高渗性、刺激性大的药物前后用0.9%Nacl冲管,以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必要时选择深静脉置管。另外,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消毒液进入血管,刺激血管壁,以防静脉炎的发生。
  研究显示,造成留置针脱管、外渗、堵管、静脉炎的发生与性别、留置部位无关。
  参考文献:
  [1] 王桂英,闫光霞.小儿应用留置套管针应注意的问题[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8):662-663.
  [2] 李玉珍,王瑞萍.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调查及其影响影素[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5,14(11):868-869.
  [3] 高明.小儿静脉留置针伴静脉炎、管路阻塞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6):315-316.
其他文献
血脂异常已成为2 1世纪人类社会的普遍健康问题,并构成冠心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在血脂异常的患者中,许多人同时伴有高血压、糖尿病(或糖耐量减低)和中心型肥胖。这些患者发生
目的 研讨胺碘酮在心律失常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以及疗效.方法 本组课题以我院收治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的180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经随机模式分2组,对照组(n=90)接受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针对36例产后出血的病例进行分析,查找产后出血的原因,给予相关急救与止血的护理措施,及时抢救产妇的生命。结果经急救后抢救成功率达到100%,无死亡病例,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患者8例,子宫全切术的患者9例。结论针对产后出血的患者进行实施急救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提高产妇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产后出血;相关因素;护理措施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
期刊
【摘 要】目的:调查上海浦东新区55岁以上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率并初步探讨认知功能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目前国际上较通用的PPS(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to size) 抽样方法,对新区全部23家街道镇居民抽取样本,建立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认知正常老年人3273例(84.2%),MCI患者612(15.8%)例。MCI与中医体质类型存在相关性,其中痰
期刊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3年10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慢阻肺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治
目的 分析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应用二甲双胍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后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进入本院接受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共80例,将
背景:目前关于采用切开牙龈和非切开牙龈两种方法植入微种植体的微种植钉-骨界面的组织学差异研究尚未见报道.目的:观察采用不同软组织处理方式时支抗微种植钉骨结合率的差异
本文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浆IL-5和IL-13水平,以探讨它们与RSV毛细支气管炎的关系及致病机制.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