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侧下丘脑与褪黑素降低大鼠觉醒水平的关系及受体机制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y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外侧下丘脑与褪黑素降低大鼠觉醒水平的关系及受体机制。

方法

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4组(n=10):对照组(C组)外侧下丘脑区微注射0.9% NaCl溶液0.5 μl;褪黑素组(M组)外侧下丘脑区微注射1 μmol/L褪黑素0.5 μl;1/2型褪黑素受体(MT1/2R)拮抗剂+褪黑素组(L+M组)外侧下丘脑区微注射1 μmol/L MT1/2R拮抗剂和1 μmol/L褪黑素,共0.5 μl;2型褪黑素受体(MT2R)拮抗剂+褪黑素组(P+M组)外侧下丘脑区微注射1 μmol/L MT2R拮抗剂和1 μmol/L褪黑素,共0.5 μl。微注射给药时间为19:30至20:00,微注射给药后通过脑电/肌电记录技术,检测小鼠睡眠-觉醒时长与脑电不同频段振荡能量。

结果

与C组比较,M组和P+M组觉醒时间百分比减少,非快速眼动睡眠以及快速眼动睡眠时间百分比增加,delta振荡能量增加,theta振荡能量减少(P<0.01),alpha振荡能量差异无统学意义,L+M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组比较,L+M组觉醒时间百分比增加,非快速眼动睡眠以及快速眼动睡眠时间百分比减少,delta振荡能量减少,theta振荡能量增加(P<0.01),P+M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外侧下丘脑可能参与了褪黑素诱发的大鼠觉醒水平降低,机制可能与褪黑素激活外侧下丘脑MT1R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竖脊肌平面(ESP)阻滞对老年患者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单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65岁,BMI<30 kg/m2,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ESP阻滞+全麻组(ESP+GA组)和全麻组(GA组)。ESP+GA组于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ESP阻滞。神经阻滞20 min后采用针刺法判断神经阻滞成功后行麻醉诱导
目的探讨4~6岁儿童接种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MR)后的加强免疫原性与安全性。方法分别在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北京市招募曾有8月龄和18月龄接种过1剂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和MMR疫苗免疫史的4~6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分为4、5、6岁组,进行MMR疫苗加强免疫研究。接种MMR疫苗前与接种后35~42 d各采集血标本3 ml。在研究期间,主动监测疫苗接种后30 min、1 d
目的评价艾司氯胺酮PCIA对剖宫产术孕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椎管内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孕产妇300例,年龄25~35岁,BMI≤35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150):对照组(C组)和艾司氯胺酮(E组)。术毕行PCIA,C组药物配方:枸橼酸舒芬太尼50 μg+酒石酸布托啡诺12 mg+胃复安针20 mg,E组药物配方:艾司氯胺酮1 mg/kg+枸橼酸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组由异常自身免疫介导的肝胆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及上述任何两种疾病主要特征同时出现的重叠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检测临床应用的标准化,有助于疾病的诊断与分类、预测预后、病情监测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讨社会-家庭支持下的心理护理对外科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及其家长的影响。方法:按就诊时间将行外科手术治疗的7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社会-家庭支持下的心理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前后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且出院前调查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患儿家长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家长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