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生活經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有助于产生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的重要方法。创设情境不是为了情境而情境,而是让习更快乐、更有意义,增强课堂的实效性。
【关键字】问题情境;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国分类号:G642.421
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主要是引趣,激疑,诱思。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数学学习仅凭兴趣是远远不够的,更应引导学生最终折服并受益于数学的理性思维。要做到这点,就要求老师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和学生们一起观察、思考、讨论、感受,从富于情趣性、生活性的情境中,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往往会觉得枯燥无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可探索的问题情境。创设的问题情境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就越能使学生体验出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学生的兴趣激发、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就越好.例如,“角的认识”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班级生活情景引出角和直角。首先让学生观察教室内学生的周围哪些物品中有角。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能看到的物品以动态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仔细观察,同时让同桌俩相互说说从中发现了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黑板、国旗、桌子、课本、作业本、三角板、红领巾等,这些物品中都有角。然后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和直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发现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2.编拟童化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童化故事是低年级儿童最感兴趣的学习素材,以童化故事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会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共鸣,且产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顺利掌握新的学习内容。例如,北师版新教材中许多插图,都可以编成童化故事,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故事情境中,产生问题意识。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时,可以编个“猴子比聪明”的童化故事。一天猴妈妈给两个猴孩子带来一些礼物,先让猴孩子猜带来的是什么礼物?多媒体展示带来的梨、桃、香蕉。猴妈妈接着说:咱们分别数一件带来的礼物,并用数字表示,看谁数得对,数字表示得正确,谁就是聪明的猴子,也请咱们班的同学们评判一下,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多媒体展示猴子们是如何数的,用什么数字表示。猴妈妈接着问:我们有几只呢?都数成了两只,谁也没有数对。这时教师及时问同学们,他们为什么没有数对呢?请同学们帮帮猴子们。猴妈妈又问,我们每只猴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谁能动脑筋想出来谁就最聪明。同时教师鼓励引导同学们都来帮猴子们想一想。多媒体展示3只猴对3个桃子,3只猴对2根香蕉,3只猴对4个梨的图。从而观察比较出3等于3,3大于2,3小于4。在猴子比聪明的过程中,通过猴妈妈提出的问题,猴子们的比一比,同学们的评判参与、帮助参与等,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学生置身于创设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探求问题的解决。
3.利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利用游戏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把探求新知和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的情感结合起来,启发吸引学生喜欢学、乐于学,使学生在愉悦中尽情地学习。例如,“5的乘法口诀”教学的过程中,在巩固记忆5的乘法口诀时,可采用多形式对口令游戏,且师生共同打手势判断对否的方法,说5的乘法口诀。
4.巧设室外活动创设问题情境
巧设数学课堂的室外活动情境,易于学生体会到“数学生活化”的本质内涵,利于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教学“正反比例应用”一课时,我们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请3名同学分别组织全班其余24名同学进行队列训练(不能重复),在这种活动中,学生发现,每行站的人数和行数成反比例关系,并利用这一关系快速解答了老师指令下的队行每行人数。紧接着老师又指着旗杆说:“若学校想要更换新的旗杆,你能帮助算一算旗杆应有多长吗?”“以小组为单位先研究方案,在确立实施的方式方法。”学生很快利用杆高和影长成正比例这一知识设计出方案。这种室外活动的情境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情境之中,与只让学生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说教的效果,是不可比拟的。
当然,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如还可以利用问题、设立疑点、猜测、验证、错例反证、考察等等创设问题情境,这里不再一一列举。其实,在我们的教材中,已有很多现成的素材。例如:一年级教材的小猫钓鱼、花坛里有多少棵花、认识公交车线路、森林运动会、动物到大象家作客、白雪公主、为妈妈折千纸鹤、收集废电池等等。这些情境的创设,我们可以进行有感情的口述,有的可以放大成挂图,有的可以再制成多媒体课件,这样可以让学生觉得身临其境,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管怎样,根据需要,只要合适就行。
总之,创设问题情境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实际,即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应从教材内容、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创设富于趣味性、探究性、延伸性的问题情境。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探索,且在问题情境的激励下,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切实促进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又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
【关键字】问题情境;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国分类号:G642.421
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主要是引趣,激疑,诱思。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数学学习仅凭兴趣是远远不够的,更应引导学生最终折服并受益于数学的理性思维。要做到这点,就要求老师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和学生们一起观察、思考、讨论、感受,从富于情趣性、生活性的情境中,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往往会觉得枯燥无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可探索的问题情境。创设的问题情境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就越能使学生体验出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学生的兴趣激发、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就越好.例如,“角的认识”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班级生活情景引出角和直角。首先让学生观察教室内学生的周围哪些物品中有角。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能看到的物品以动态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仔细观察,同时让同桌俩相互说说从中发现了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黑板、国旗、桌子、课本、作业本、三角板、红领巾等,这些物品中都有角。然后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和直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发现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2.编拟童化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童化故事是低年级儿童最感兴趣的学习素材,以童化故事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会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共鸣,且产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顺利掌握新的学习内容。例如,北师版新教材中许多插图,都可以编成童化故事,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故事情境中,产生问题意识。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时,可以编个“猴子比聪明”的童化故事。一天猴妈妈给两个猴孩子带来一些礼物,先让猴孩子猜带来的是什么礼物?多媒体展示带来的梨、桃、香蕉。猴妈妈接着说:咱们分别数一件带来的礼物,并用数字表示,看谁数得对,数字表示得正确,谁就是聪明的猴子,也请咱们班的同学们评判一下,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多媒体展示猴子们是如何数的,用什么数字表示。猴妈妈接着问:我们有几只呢?都数成了两只,谁也没有数对。这时教师及时问同学们,他们为什么没有数对呢?请同学们帮帮猴子们。猴妈妈又问,我们每只猴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谁能动脑筋想出来谁就最聪明。同时教师鼓励引导同学们都来帮猴子们想一想。多媒体展示3只猴对3个桃子,3只猴对2根香蕉,3只猴对4个梨的图。从而观察比较出3等于3,3大于2,3小于4。在猴子比聪明的过程中,通过猴妈妈提出的问题,猴子们的比一比,同学们的评判参与、帮助参与等,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学生置身于创设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探求问题的解决。
3.利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利用游戏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把探求新知和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的情感结合起来,启发吸引学生喜欢学、乐于学,使学生在愉悦中尽情地学习。例如,“5的乘法口诀”教学的过程中,在巩固记忆5的乘法口诀时,可采用多形式对口令游戏,且师生共同打手势判断对否的方法,说5的乘法口诀。
4.巧设室外活动创设问题情境
巧设数学课堂的室外活动情境,易于学生体会到“数学生活化”的本质内涵,利于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教学“正反比例应用”一课时,我们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请3名同学分别组织全班其余24名同学进行队列训练(不能重复),在这种活动中,学生发现,每行站的人数和行数成反比例关系,并利用这一关系快速解答了老师指令下的队行每行人数。紧接着老师又指着旗杆说:“若学校想要更换新的旗杆,你能帮助算一算旗杆应有多长吗?”“以小组为单位先研究方案,在确立实施的方式方法。”学生很快利用杆高和影长成正比例这一知识设计出方案。这种室外活动的情境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情境之中,与只让学生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说教的效果,是不可比拟的。
当然,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如还可以利用问题、设立疑点、猜测、验证、错例反证、考察等等创设问题情境,这里不再一一列举。其实,在我们的教材中,已有很多现成的素材。例如:一年级教材的小猫钓鱼、花坛里有多少棵花、认识公交车线路、森林运动会、动物到大象家作客、白雪公主、为妈妈折千纸鹤、收集废电池等等。这些情境的创设,我们可以进行有感情的口述,有的可以放大成挂图,有的可以再制成多媒体课件,这样可以让学生觉得身临其境,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管怎样,根据需要,只要合适就行。
总之,创设问题情境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实际,即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应从教材内容、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创设富于趣味性、探究性、延伸性的问题情境。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探索,且在问题情境的激励下,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切实促进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又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