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视域下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实施对策探究

来源 :长江丛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kede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生态文明建设受关注度日益提高的背景下,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发展培育优秀人才就得到了各方重视,其中大学生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当中至关重要的人才储备力量,接受科学有效的生态道德教育非常必要。不过当下的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在实施过程当中存在着无法适应网络环境的情况,教育形式单调,教学成效不够理想,也影响到合格人才的培养。针对这一情况,高校在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下的网络环境,不断提高对新时代的适应能力,通过变革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施方法,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塑造良好的生态道德素质。
其他文献
当今教育改革的一个根本挑战,是如何突破灌输色彩浓厚的传统讲授法。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张学新提出“对分课堂”新型教学模式,理念深刻、简明易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显著提升考试成绩,全面培养核心素养。通过将对分课堂应用到职业院校的实际教学中,营造师生交流、生生互动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随着我国现代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与推进,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出现了很大的变化。高等职业院校作为我国重要的应用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培育基地,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我国输送了大批的现代化复合型人才。技能大赛已经逐渐成为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本文对新时期高等职业院校如何做好学生的技能大赛工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意见和教学策略,旨在进一步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
适应性能力的培养是新生步入高校的第一堂课,是新生思想信念的一项新工程。落实好高校新生入学适应性问题既是新生顺利适应高校新环境的需要,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00后”是当代高校新生的主力军,具备不同于以往新生的个性特征。本文以研究“00后”新生入学适应性问题为基点,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出发,分析“00后”新生在入学后出现适应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大数据时代催生了思想政治教育新环境,所以我们也得积极转变思想,加强对大数据的分析和把握,并借助此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形态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达成理想的教育效果,实现与时俱进。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微传播化技术模式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共同意志和共同遵循,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更好地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民族院校尤其要发挥其独特作用,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旨内涵和实践指向,作为指导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办学使命、推动内涵式发展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切实担负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与时代重任。
红色文化与高校党员的党性教育的融合,对于挖掘和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增强高校党员党性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面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党员党性教育中存在的教育资源建设不强、教育形式相对固化和教育实践监管不力等问题,加强红色文化教育监管增进党员党性认知,提高党员党性情感认同,调动党员参与实践的积极性是提升高校党员的党性修养的重要途径。
延安精神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丰富的内涵决定了其鲜明的时代价值。而大学生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坚定理想信念,从而实现人生价值,为祖国的美好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来看,多种文化的冲击使大学的生理想信念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将延安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
课程思政是时代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结果。课程思政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想要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就要处理好各门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的关系、教学方法和 教学内容、结果教育和过程教育的关系。
传统文化教育应该贯穿教育过程的始终。但是,快节奏的社会生活里传统文化无用论盛行,高职院校传统文化课程教学也存在问题,亟待解决。本文讨论了高职院校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困境,并且提出了构建“四基”学习模式。
开展生命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感悟生活的美好,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价值,并最终为实现生命的价值而努力奋斗,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一个重要使命;同时,生命教育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拓宽自己生命的广度和深度,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与义务,努力使自己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