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林场绿化苗木基地是提高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实现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从苗木种苗培育、造林技术、经营管理、林分管理四个方面进行探索,希望能进一步优化林场绿化苗木基地经营技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森林资源与木材利用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场绿化;苗木基地;经营技术
随着现代生态环境建设持续推进,保证林地面积增加,提高森林资源储存是新时期林业建设的重点。随着现代林业培育技术与管理技术的革新,林场绿化苗木基地经营技术也应改变传统培育、管理模式,切实提高林业绿化效果与质量,切实保证林业资源的高质量发展。
1.苗木种苗培育
1.1 选择苗种
林场绿化苗种的选择应当切实依据当地的环境、气候等条件选择适应的树种。一般情况下,是以当地常见的树种为主,但是也需要适当引进一些适宜当土壤环境生长的新树种。
1.2 树苗采种
在进行树种采种的时候,要选择适应性强、存活率高的树种。因此,要选择母树没有病虫害且长势较好的单株进行采种。在采种结束之后,要进行风干晾晒,然后选择其中颗粒饱满、无损害得到种子进行储藏。
1.3 圃地选择与整地
在选择育种圃地的时候,要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地下水充足、光线良好、便于灌溉的地方。整地的时候,要依据其植物特性做好施肥工作、消毒工作以及病虫害防护处理。
1.4 种苗处理
在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严格的筛选处理,一般情况下,先用冷水浸泡,选择出其中干瘪的种子或杂质,待到用清水清洗完成之后,用30℃的温水浸泡一天,并在水中加入浓度为0.3%的高锰酸钾作进一步消毒处理,最后进行晾晒处理。对于部分发芽较慢的树种,要在播种前进行催芽处理,待到催芽完成后再进行播种。
1.5 播种
在进行播种的时候,要注意播种间距、地深,一般情况下,将根据播种地的大小规划其密度,播种密度不宜过大,也不能过小,一般将行距控制在20-30cm。地深也要依據树种特性来判断,一般情况下是耕出宽5cm、深1-2cm的坑,然后在坑中洒上种子之后,用薄土盖住,在上面铺一层薄薄的干草,最后在草上倒上水,水刚好浸湿干草为宜。
2.造林技术
2.1 造林大苗场的选择
树种大苗在栽种之前,要选择地势平坦、灌溉方便、阳光充足、土壤肥沃的空地。在树苗栽种前,要对其进行清理。首先,要清除掉原有的树根、石块等;其次,要整理地皮,确保地势平坦、土壤酸碱度适宜;最后,要在苗床四周挖出一定的排水沟,为后续工作做好准备。
2.2 种植密度
在大苗种植的时候,要根据树种的成长与用途来确定其密度。一般情况下,在开始栽培的时候,需要将大苗的株距控制在1.5m左右,行距在2m左右。但是,具体的株距控制,要更具树种的实际涨势来确定。若是以3年不移苗为标准,生长速度快的树种密度应当控制在每公顷2500株左右,对于生长速度慢的植物应当控制在每公顷4500株左右[1]。
2.3 种植时间与方法
一般的林地 绿化大苗种植的时候选择在开春的时候。在挖掘种苗的时候,要选择健康粗壮的苗木,且根部带有土球,在不伤及根部的情况下,做到随起随栽。此外,也可以采用苗种混栽的方法来提高林地的抗病能力。
3.经营管理
3.1 幼林抚育
一般情况下,幼林都需要经过3年的抚育期,在此期间,要做好林地除草、施肥、看管的动工作。在抚育的前两年,要对其进行人工松土、人工除草、根苗扶正以及施肥等相关工作;等到第三年的时候,树苗已成长为小树了,这时候就可以采用除草剂来进行除草了;但是,要特别注意病虫害的威胁,要防止任何形式对幼林的破坏,保证其健康成长。
3.2 间作与施肥
在幼林成长的前两年的时间内,适宜进行套种模式,以此来提高林地的抗自然灾害能力。一般情况下,都是采用种植花生、棉花、大豆等矮株植物为主,此不仅可以解决杂草问题,更能促进幼林生长。当幼林成活之后,就可以进行施肥,一般采用的是氮磷复合肥,基本上将量控制在750kg每公顷,一年施一次。
3.3 树型培养
在幼林培养过程中,要对其树型进行修剪与保持,确保干型的健康,特别是一些容易发芽的树种需要及时进行修剪。对于不同长势的树种要不定时地进行修剪,一般情况下3年就可以确定其干型了。
4.林分管理
4.1 管理林地土壤养分
土壤养分管理主要是通过对林地的土壤进行定时检测来完成。在此过程中,要依据栽种的树种来确定土壤的酸碱性,并确定施肥的种类与数量。当前,随着林地土壤监测技术的成熟发展,基本已经实现了对林地土壤的精细化管理,切实提高了林地管理的效率。
4.2 采伐剩余及林分凋落物的管理
在进行林地绿化栽种之前就需要对以往残留的树根进行清理,确保土壤“干净”;在栽种之后,要及时对林地树苗的凋落物进行清理,待到处理之后,将有利植物生长的掉落物留在林地,确保林地的可持续发展。
4.3 做好管护工作
在进行林地绿化管理的时候,首先要注意林地绿化苗木的补水及排水工作;若是出现连续干旱的时候,就需要对林地进行水分补充;若是出现连续雨水或者雨水充足的时候,要注意排水工作;其次,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在管护过程中,除了要市场对掉落物、腐烂物进行清理之外,也要加强病虫害的监控与防治;最后,要针对不同气候、季节,做好树木防护措施,确保树木的健康成长[2]。
5.结束语
林地绿化苗木经营是实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是提高森林资源的关键。探究林地绿化苗木经营技术的额有效措施,将更好地提高林场生产率,改善自然环境,更好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孙国龙,王磊,宋伟.林苗一体化建设和经营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19,21(22):87-88.
[2]刘朝学,鲁丛平,刘小宇,郭国志,荀继刚,陈慧玲.林下绿化苗木培育技术探讨[J].湖北林业科技,201,9,44(01):83-85.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白云山林场 江西 吉安 343009)
关键词:林场绿化;苗木基地;经营技术
随着现代生态环境建设持续推进,保证林地面积增加,提高森林资源储存是新时期林业建设的重点。随着现代林业培育技术与管理技术的革新,林场绿化苗木基地经营技术也应改变传统培育、管理模式,切实提高林业绿化效果与质量,切实保证林业资源的高质量发展。
1.苗木种苗培育
1.1 选择苗种
林场绿化苗种的选择应当切实依据当地的环境、气候等条件选择适应的树种。一般情况下,是以当地常见的树种为主,但是也需要适当引进一些适宜当土壤环境生长的新树种。
1.2 树苗采种
在进行树种采种的时候,要选择适应性强、存活率高的树种。因此,要选择母树没有病虫害且长势较好的单株进行采种。在采种结束之后,要进行风干晾晒,然后选择其中颗粒饱满、无损害得到种子进行储藏。
1.3 圃地选择与整地
在选择育种圃地的时候,要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地下水充足、光线良好、便于灌溉的地方。整地的时候,要依据其植物特性做好施肥工作、消毒工作以及病虫害防护处理。
1.4 种苗处理
在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严格的筛选处理,一般情况下,先用冷水浸泡,选择出其中干瘪的种子或杂质,待到用清水清洗完成之后,用30℃的温水浸泡一天,并在水中加入浓度为0.3%的高锰酸钾作进一步消毒处理,最后进行晾晒处理。对于部分发芽较慢的树种,要在播种前进行催芽处理,待到催芽完成后再进行播种。
1.5 播种
在进行播种的时候,要注意播种间距、地深,一般情况下,将根据播种地的大小规划其密度,播种密度不宜过大,也不能过小,一般将行距控制在20-30cm。地深也要依據树种特性来判断,一般情况下是耕出宽5cm、深1-2cm的坑,然后在坑中洒上种子之后,用薄土盖住,在上面铺一层薄薄的干草,最后在草上倒上水,水刚好浸湿干草为宜。
2.造林技术
2.1 造林大苗场的选择
树种大苗在栽种之前,要选择地势平坦、灌溉方便、阳光充足、土壤肥沃的空地。在树苗栽种前,要对其进行清理。首先,要清除掉原有的树根、石块等;其次,要整理地皮,确保地势平坦、土壤酸碱度适宜;最后,要在苗床四周挖出一定的排水沟,为后续工作做好准备。
2.2 种植密度
在大苗种植的时候,要根据树种的成长与用途来确定其密度。一般情况下,在开始栽培的时候,需要将大苗的株距控制在1.5m左右,行距在2m左右。但是,具体的株距控制,要更具树种的实际涨势来确定。若是以3年不移苗为标准,生长速度快的树种密度应当控制在每公顷2500株左右,对于生长速度慢的植物应当控制在每公顷4500株左右[1]。
2.3 种植时间与方法
一般的林地 绿化大苗种植的时候选择在开春的时候。在挖掘种苗的时候,要选择健康粗壮的苗木,且根部带有土球,在不伤及根部的情况下,做到随起随栽。此外,也可以采用苗种混栽的方法来提高林地的抗病能力。
3.经营管理
3.1 幼林抚育
一般情况下,幼林都需要经过3年的抚育期,在此期间,要做好林地除草、施肥、看管的动工作。在抚育的前两年,要对其进行人工松土、人工除草、根苗扶正以及施肥等相关工作;等到第三年的时候,树苗已成长为小树了,这时候就可以采用除草剂来进行除草了;但是,要特别注意病虫害的威胁,要防止任何形式对幼林的破坏,保证其健康成长。
3.2 间作与施肥
在幼林成长的前两年的时间内,适宜进行套种模式,以此来提高林地的抗自然灾害能力。一般情况下,都是采用种植花生、棉花、大豆等矮株植物为主,此不仅可以解决杂草问题,更能促进幼林生长。当幼林成活之后,就可以进行施肥,一般采用的是氮磷复合肥,基本上将量控制在750kg每公顷,一年施一次。
3.3 树型培养
在幼林培养过程中,要对其树型进行修剪与保持,确保干型的健康,特别是一些容易发芽的树种需要及时进行修剪。对于不同长势的树种要不定时地进行修剪,一般情况下3年就可以确定其干型了。
4.林分管理
4.1 管理林地土壤养分
土壤养分管理主要是通过对林地的土壤进行定时检测来完成。在此过程中,要依据栽种的树种来确定土壤的酸碱性,并确定施肥的种类与数量。当前,随着林地土壤监测技术的成熟发展,基本已经实现了对林地土壤的精细化管理,切实提高了林地管理的效率。
4.2 采伐剩余及林分凋落物的管理
在进行林地绿化栽种之前就需要对以往残留的树根进行清理,确保土壤“干净”;在栽种之后,要及时对林地树苗的凋落物进行清理,待到处理之后,将有利植物生长的掉落物留在林地,确保林地的可持续发展。
4.3 做好管护工作
在进行林地绿化管理的时候,首先要注意林地绿化苗木的补水及排水工作;若是出现连续干旱的时候,就需要对林地进行水分补充;若是出现连续雨水或者雨水充足的时候,要注意排水工作;其次,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在管护过程中,除了要市场对掉落物、腐烂物进行清理之外,也要加强病虫害的监控与防治;最后,要针对不同气候、季节,做好树木防护措施,确保树木的健康成长[2]。
5.结束语
林地绿化苗木经营是实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是提高森林资源的关键。探究林地绿化苗木经营技术的额有效措施,将更好地提高林场生产率,改善自然环境,更好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孙国龙,王磊,宋伟.林苗一体化建设和经营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19,21(22):87-88.
[2]刘朝学,鲁丛平,刘小宇,郭国志,荀继刚,陈慧玲.林下绿化苗木培育技术探讨[J].湖北林业科技,201,9,44(01):83-85.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白云山林场 江西 吉安 343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