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乡镇基层公共治理体制的发展与演变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fe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乡镇基层公共治理体制虽然加大了改革的力度,但其作为国家行政层级的最底端,因乡镇的特殊环境和治理能力的特殊性,导致乡镇基层公共治理体制在权力结构,职能体系等发展方面出现很多问题,在发展和运行过程中也遇到了自然、社会因素等多方面的障碍,导致现行的体制很不完善。本文主要对目前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障碍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善治”措施并研究其科学化,多元共治的发展趋势。
  一、概念
  公共治理体制主要是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主体,利用公共权力,整合社会资源,共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以达到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过程。主张构建政府与社会、民众、非政府组织等多元主体之间的合作机制,实现共谋、共管、共建、共享社会治理的目标。
  二、中国乡镇基层公共治理体制的发展现状。
  (一)乡镇权力结构及其运行。(1)主要由乡镇党组织,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乡镇人民政府组成。在实际运作中乡镇党委权力核心, 其他二者在乡镇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无法监督乡镇政府的工作,使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定权力基本上不能发挥作用,处于权力结构的边缘地位。(2)乡镇现行的权力体系体现出很强的政府扩张性,政府在和市场、政治组织以及经济组织的关系上出现越界的行为,乡镇党委与乡镇政府往往充当市场行为的主体干预经济组织的内部事务,导致政府的行政、政治和经济职能出现混淆和政企不分的现象。乡镇自治组织被简单地政权化,政府将其视为自身政权组织的下属机构,形成“服从”和“领导”的关系。(3)乡镇工作人员组成复杂,一个乡镇工作人员包括正式、合同制和临时雇佣人员,造成工作人员素质不同,工作效率不一,导致乡镇治理成本越来越高,而工作效率却在不断下降,给乡镇治理带来了不便。(4)目前乡镇基层公共治理配套了相关改革措施和法律制度,但是缺乏制度支撑和相关权力配套制度和实施办法。乡镇传统考核行政化倾向,缺乏科学的考评机制、监督机制和统一量化的考核标准,导致现在乡镇考核缺乏科学性和公平性。
  (二)职能体系。乡镇虽然不断改善基层的职能体系但也存在问题。(1)政府强制式的治理理念,疏于服务型和民主化,没有尊重企业,公民,社会参与者公共治理的权利,并未提供参与的渠道和途径。(2)乡镇职能体系不完善。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事务越来越繁杂,基层党政组织管了好多本不属于政府职能的事情,甚至由于政府使用管理权过度,而出现“公权私用”的现象。
  (三)人事体制的协商治理程度。(1)乡镇仍然缺乏基层社会公共治理创新的理念,缺乏以人為本的先进理念,缺乏多元化的人事体制管理方式。乡镇政府治理存在重经济发展轻社会建设等错误思想,缺乏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先进理念,传统以控制为主的人事管理在具体实践中仍然盛行,多元共治的理念尚未深入。(2)人才保障机制方面。随着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基层工作人员素质在提高,但是工作条件落后导致这种体制并没有长久的留住人才,目前缺乏专业性社会工作者队伍和先进的乡镇干部培训、考核、激励与选拔体制。
  (四)财政体制。目前基层财政体制本身的短板导致发展出现许多问题。(1)乡镇财权与事权不对称。由于乡镇是国家行政层级的最底端,在财权与事权的权力划分上, 上级部门对乡镇财权不断加强控制,乡镇政府只能被动的接受县及以上政府的管理与安排,乡镇财政权力不断向上级政府集中,而其职能和责任却不断增多,乡镇政府要履行诸如农村道路建设、义务教育、社会治安管理等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提供等社会管理职能,还有许多其他临时性的任务。(2)财政管理体制不顺。县政府对乡镇财政权力不断地进行干预 ,通过集中收付等对乡镇财政直接控制,使乡镇财政的自主性逐渐丧失。同时,乡镇整体治理经费不足是治理最大的问题。应该根据财政收入决定财政支出,再决定政府的职能,而目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乡镇政府的职能,从而决定乡镇财政支出与收入,进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乡镇基层公共治理体制发展的障碍
  (一)自然条件的制约
  地域的不同导致公共治理参与意识差异突出。中国的南北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乡镇基层公共治理状况各异。发达地区地理条件优越,思想观念先进,对社会公共治理的认同度高也乐于参与,人才流入为乡镇基层公共治理体制的发展带来生机。西北地区地处内陆,传统思想落后,专业人才外出,成为公共治理体制发展落后的原因之一。
  (二)社会因素的制约。1、思想意识的制约。第一、乡镇政府的治理意识比较落后。乡镇传统的一元化行政控制思想和治理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着乡镇治理体制的创新和发展。受传统的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影响,乡镇政府投资主要集中在经济建设上,对公共设施的投入相对较少。同时一些基层干部传统的政绩观,官本位思想,轻长效治理的观念较为普遍。第二、基层民众受教育水平普遍低下,思想意识不容易接受制度变迁和新制度的实施,政治参与意识薄弱,导致公共治理的运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困难。2、基层传统文化的影响。由于乡镇传统一元化治理文化的根深蒂固,依靠行政手段来开展工作,导致许多社会治理资源浪费。传统社会中乡规民约、社会习俗、过分盛行的宗祠、司法、抚恤等传统文化,使得乡镇依法治理的理念和传统的价值观形成矛盾,不能适应现代化、信息化的治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公共治理的难度。
  (三)政治因素的影响。1、监督体制。在村民自治权力的运行缺乏监督。农村基层权力机关在运作上的弊端导致政府依靠政治权力,运用行政和指令的方法来实现对基层的治理。一个行政村,村委会和村党支部的权力来源不同,但在功能上存在重叠形成两个权力中心,二者对村事务的决定权存在矛盾及互相推诿。同时村民自治缺乏制度保障。贿选和胁迫选举的情况时有发生,选举完成后,没有可操作性的监督和罢免制度,纠错机制不完善,现行村组法因为缺乏与刑法和行政法相衔接的通道,“软法”现象出现。2、治理体制。传统政府的治理体制与多元化和复杂的社会结构不适应。目前传统一元化治理体制并没有突破,政府主导的单项式公共服务不能满足公众日益多样的社会需要。同时权力结构在运行中存在的矛盾与冲突,导致一些乡镇干部唯上级之命是从,而很少关注乡镇公众的需要,从而制约治理体制的发展。3、政策工具因素。体制的运行离不开政策工具的选择和执行。目前乡镇治理的政策工具有社会化手段、市场化政策工具、民营化工具。但是普及性不高。政府对乡镇公共事务的包揽使作为政策工具的志愿者或者非盈利组织作用并未发挥。同时,乡镇政府虽然近年来利用民间资本市场弥补政府资源的不足,帮助政府发展基础设施,但极少使用合同外包工具及用者付费工具,政府对于公共事务和服务的内部市场工具使得政府成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政府内部市场主体没有明确的合同及合作制度。基础设施领域中公私合作的发展渠道不畅通。   (四)经济因素的影响。1、乡镇生产力落后。目前大多乡镇经济发展主要以农业为主,乡镇人多地少,生產规模小,基础设施落后、劳动力生产率低,生产难以提供保障作用,农业再生产能力极为薄弱,农民很难适应先进农业技术。同时目前生产工具价格不断上涨,土地报酬低,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主的农业生产方针很难贯彻,生产关系很难适应生产力的发展。2、目前国家大力发展乡镇产业结构调整出现许多新型特色企业,有些乡镇工业也发展起来,但是乡镇工业起步晚,技术水平仍然以劳动密集型和中低层次技术为主,资金缺乏使得农村劳动力流失,产业结构调整造成困难,乡镇原有的工业失去竞争力,新型产业逐步向大城市聚集,使得乡镇经济发展缓慢。
  四、乡镇基层公共治理体制的措施及发展趋向
  (一)权力结构和财政体制的“善治之路”
  1.乡镇公共权力的下放。以政府为主导力量,适当放权于社会。上级机关将部分权力适当下放乡镇,上级机关处于指导和监督地位,给予乡镇一定的自主权,改变原来所有权力都来源于上级,解决权力过分集中于上级机关的现状,同时乡镇党组织要下放权力,使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乡镇人民政府以及其他的机关都有相关的权力,改变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局面,使其各司其职。同时,引进社会组织,企业等,将部分权力还给社会或者由其他社会组织来执行,促进政府从“掌舵”向“划桨”转变。
  2.建立科学化的权力监督制度。建立并完善科学化的乡镇权力监督保障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基层权力监督制度要围绕强化制度支撑,不断细化和完善乡镇治理权力配套制度和实施办法,加大权力监督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同时要以制度化的形式支持和培育社会组织,依法规范和监督权力结构的运行和管理。
  3.加强乡镇公共治理的网格化和数字化。第一,乡镇治理要与时俱进,以服务治理为指向,全面推行乡镇网格化治理。把乡镇按人口和地域划分为若干网格布局,将人口全部纳入网格,实现本地居民和外来人口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同服务、同管理等的居民事务“一站式”服务。第二,应构建数字化的现代乡镇治理平台,建立公共服务窗口,实现乡镇职能部门服务功能和行政职能的数字化。通过建立村民服务热线、官方网站等多渠道表达民意,去门槛,简化程序,增强政府与民众的互动性。
  4、建立多样化的财力保障体制。财政权力下放乡镇。县政府要放松对乡镇财政权力的直接控制,给与乡镇一定的财政自主性,同时要加大乡镇治理财政预算投入完善乡镇财政保障体制,使乡镇财权与事权相对应,保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与财政的逻辑关系应当是社会公众需要决定政府职能,从而决定财政支出,再决定财政收入。同时建立多样化的财政保障体制,不断利用乡镇财政资金,采取市场化、契约化方式,面向具有专业资质的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力度。
  建立多方面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保障资金运用合理规范。
  (二)职能体系的转型构想
  政府要转变强制式的社会治理理念,梳理服务型和民主化的乡镇治理理念,尊重企业,公民,社会参与者与公共治理的权利并提供参与的渠道和途径,不断还政于民,走向民主化参与式的社会治理。同时要转变政府的社会职能,发挥掌舵作用,将部分乡镇治理的职能,权利和资源向非政府组织和企业转移,使其共同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治理中,推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民参与”的基层公民治理社会格局,建立平等,协商,参与,合作,互动的乡镇公共事务关系,共同维护基层社会秩序。
  (三)人事体制的协商治理
  1.树立人事体制创新的先进理念。要以政府为主导,引进非政府组织和企业等其他组织先进的人事体制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同时转变乡镇传统的人事管理体制,可以实行人事代理制,让社会组织代理有关乡镇人事方面的业务,为乡镇制定和策划人才招收计划和人事改革方案等,通过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将部分人事管理权力交由社会组织管理和配备,由他们来组织和管理乡镇发展的工作队伍,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提升其专业素养,打破了过去传统人事运作体制,实现乡镇人事体制的多元化参与和多样化协商治理。
  2.建立多渠道的人才保障机制。第一,要建立专业性乡镇基层工作者队伍,完善乡镇工作者的制度建设,强化薪酬待遇保障,建立与工资奖励挂钩的用人激励制度,激发工作热情。第二,要创新乡镇基层干部和工作人员培训机制,通过外出挂职,选拔优秀干部和工作人员到上级机关工作等多种形式,努力提高乡镇干部与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建立和完善新时期乡镇工作人员考核、激励与选拔机制。
  总之,乡镇基层公共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治理的好坏关乎乡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乡镇公共治理体制的发展。推动权力结构和财政体制的“善治”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针对性的措施,促进乡镇基层公共治理体制朝着数字化,网格化,多元共治方向发展已成为乡镇基层公共治理体制发展的一种趋势。
  参考文献
  [1]陆铭.《关于公共治理的科技创新管理,一个整合框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年6期.
  [2]张明军,陈朋.社会管理研究在中国:道路与焦点[J].学术界(月刊).2012(1):216.
  [3] 黄晓春.当前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起点与方向[N].  文汇报. 2014(5): 1.
  [4]池慧灵,吴荣.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地方经验研究 ――  治理 [J].  现代商贸工业 . 2014(12): 45.
  [5]于建嵘. 如何提高农村基层治理能力[J].  国家治理周刊. 2014(16): 32.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随着各个企业间财务管理的不断发展,以及在ERP新环境下的基础之下,如今对于 ERP 实施管理的重要对象则是对各个企业的资金流状况进行详细审核以及衡量。对于财务管理而言,基础的财务工作则就是围绕着资金流来组织活动,并且能够有序的处理各个财务之间的经济关系的一份工作内容,因此,合理有效的利用财务管理系统,以及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系统,是实现ERP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主要阐述了在ERP环境下
期刊
摘要:在现代企业发展进程中,思政工作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思政工作效能的充分发挥,可以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及长期经营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是企业发展进程中宝贵的财富。鉴于此,本文主要围绕着对于企业自身发展来说思政工作的重要影响,望能够为企业今后思政工作的高效化开展提供指导性的建议及参考。  关键词:企业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影响  前言:  思政工作,主要指的是现代企业管理者,帮助内部员工解答或者
期刊
摘要:新世纪之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城市化、工业化建设不断加快,但随之而来的则是土地使用问题,很多地区迫于发展需要,向城郊及农村地区,开征农耕土地,虽给予农民一定金额的补偿,但从长远角度而言,无异于夺走了其赖以生存的重要依靠。鉴于此,文章将对农村地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做出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望对维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有所帮助。  关键词:失地农民 社会保障 困境 建议  引
期刊
摘要:道路问题是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是中国人民的选择,是中华民族崛起、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回顾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开辟和发展的历史留给我们宝贵的理论财富和实践经验。立足现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需要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立足基本国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关键
期刊
摘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实践的不断推进,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文化事业发展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离不开正确意识的引导和体制机制的完善。要树立文化先行意识、科学发展意识、问题导向意识、 开拓创新意识,同时完善管理机制、保障机制、人才机制,不断推动文化事业向前发展。  关键词:文化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性活动的不断增加与发展,法律全球化与法律本土化的观点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关于二者关系的讨论也日趋激烈。本文将对二者分别进行分析,论述二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法律全球化 法律本土化  近些年,“全球化”一词屡见不鲜,我们最常听到的就是“经济全球化”。但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引入了“全球化”的概念,法学领域也有学者提出了“法律全球化”的观点。在“法律全球化”的理论
期刊
摘要: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各种就业形式层出不穷,大学生走出校门从事兼职工作成为常态。但是,随之而来衍生出许多问题。本文对南宁市大学生校外兼职劳动权益保障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探究兼职大学生劳动权益保障的法律路径:提高大学生自身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完善国家现行劳动法律法规,加强政府部门监管,规范高校管理和服务,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等。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校外兼职;劳动权益保障  当前
期刊
摘要:传统文化弘扬和发展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产生了很大影响,当前的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开始大量引入传统文化元素与符号,甚至成为了行业竞争的关键要素与流行趋势。本研究主要分析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希望本研究内容可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运用  引言: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加快,环境艺术设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
期刊
摘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已经于2019年10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并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迸发新的活力。在这一背景下,公司法的进一步修订与完善也应与相关规定配套,从制度层面做好保障。本文通过分析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对于公司法的完善提出建议。  关键词:营商环境 公司法 完善   2019年10月24日,世界银行(以下简称世行)发
期刊
摘要: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就其被指控的犯罪行为做无罪辩解,拒绝有罪供述或保持沉默、缄口不言的,如果其他有效证据能够形成完整证据链,仍然可以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  关键词:刑事诉讼 不认罪 定罪  新《刑事诉讼法》第53条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