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底的川西并非最漂亮的,很多地方的植被才刚刚开始发黄,如果等半个月后再去,路上的风光美得让你不敢想像;但即使这样,我已经是迷失在路上。 几年前可可西里认识一个朋友,后来我们一起走完了青藏线,然后又走完了滇藏线,回来后他在MSN上签名:“不管去哪里,只要在路上”。在路上,这是驴友们一种特殊的心态,但在我以摄影的眼光看来,最美的风光不在目的地,也是在路上。
第一天:成都——新都桥
第一天纯属赶路,早上9点多在吉奥成都4S店做完发车仪式,我们车队一行9辆车就开上了中国最著名的318国道——川藏线。7辆吉奥SUV和1辆吉奥皮卡,皮卡上满载着准备捐赠给香格里拉希望小学的物资,随队还有一辆丰田LC80支援车。
成都出发经成雅高速公路抵达雅安,下午开始爬山,穿越国内最长的公路隧道二郎山隧道(4.1公里),我对隧道的“宏伟”没有一点印象,但对30元钱的超高过路费却印象深刻。一路与大货车为伍,山路超车要极为小心。穿过隧道后,在大渡河过加油的时候,我们看着流淌的河水,隐隐约约地看着远处的沪定桥(桥早已经被围起来,成为收费景点)。
夜幕降临,车队开始经历了第一个考验,途中要翻越海拔4301多米的折多山,雨在下,路很滑,外面很冷。有辆车上的空调降雾出故障,亲眼看着它轻轻地擦过路边的防撞栏,我更是不敢分心,第一次发现雾灯原来是这么有用——但我们这辆皮卡上没有雾灯。大灯没法照亮近处的行车线,我只能紧跟前车,利用前车后雾灯亮起的红灯,隐约照亮的中间行车线行驶。
晚上,经过一阵子颠簸,我们才开进了一个小镇,这时候雨终于停了。旅馆很一般,里面的停车场停满了各种大车,厕所门口的墙上画着一个醒目的箭头,上面写着“内有恶犬”。胆战心惊的进去解决完,几位女士干脆就在场外大货车后面解决,后来才知道,这已经是新都桥最好的旅馆了。等我提着行李一口气地走上3楼房间,已经变得气喘嘘嘘——猛然才想起,此处海拨已经有3300米,我们已经正式进入高原了。
第二天:新都桥——稻城
我对新都桥印象不太深刻,直到第一天清晨,车队开始穿越晨雾,走在离开小镇的颠簸泥路上时,我突然叫了起来——这地方实在太美了!
我脑海里飞快地掠过了一些最早十几年前就能看到的经典风光照片:傍晚金黄的、斜斜阳光之下,有草原,幕原上散落着白色、灰色的羊群和牛群;弯弯的小溪,从羊群的旁边流过,金黄的柏杨,远处山峦连绵起伏;最经典的是这里的藏民房子,白墙院子和朱漆大门,房屋大都采用石料建造,每家院子里都修起艺术般美丽蓠芭,阳光会透过这些蓠芭,在地面上制造中梦幻的光影效果;对于,别忘记还有炊烟,这是一幅经典摄影作品的点睛之处。我脑里突然就蹦出了一个词——新都桥,这不就是传说中的风光摄影家的天堂么,如果说川西的风光是大自然的杰作,那么新都桥,就是在大自然的杰作上再散下一点人文的色彩,而且两者是那么的融洽,其实在很多摄影人眼里,它比稻城亚丁还容易出大片。
虽然早晨阴雨的天气,加上9月底的树还没开始黄,让我无法看到照片上经典的一幕,而且匆匆赶路的车队没法停下来,我只能透过车窗重温着脑海里的美景。但这已经足够,此时的新都桥,就是一场还没有拉开大幕的好戏。怪不得我那些狡猾的摄影朋友们,临行时告诫我:9月底的川西并不是最美的,他们准备10月中、下旬才动身去新都桥。
从离开新都桥开始,我已经知道此行无悔——从早上8点到傍晚6点的行程里,我们看过了最美的新都桥,翻越了好几座海拔超过4200米的高山,我们在挂满经幡的隘口停车拍照,那些黑色的牛群总是在黄绿黄绿的山坡上笨笨地站着,周围山头永远是飘着一团团、一丝丝的白云;有时候阳光挣乱云层,照射在山坡上,把牛身上的毛照亮。这仿佛是人间仙景,不,它应该就是仙景,车队拐过山头,忽然山涧就起了大雾,车队在浓雾中龟行,我们竟然完全忘记危险,只是一个劲地在对讲机里“呼啦啦”地乱叫一通。
下午过后,天空阴沉沉地下起了雨,我们的心情也阴沉起来——没有了阳光,景色看起来就不那么美了。突然我们大叫起来:“雪,雪!”原来海拔4000米以上突然的降温,天空中雨夹着雪,还有小冰雹一起下了起来,把道路和周围几个山头的景物全部染成白色。我们不顾外面的寒冷,停下车踩着湿滑的雪,在大山里又欢呼着。同行的两位淅江夫妻,从他们脸上的笑容可以肯定,他们结婚的那一天的欢乐也不过如此。
但这一切只是一个开始,傍晚当车队逐渐开近稻城时,美才正式拉开序幕。
第三天:稻城——香格里拉
当年从滇藏线下来,那位陪伴我们几天,早已成来好朋友的香格里拉司机,在我们临别时丢下了一句话:“有机会再到香格里拉,我带你们去稻城看看,那你一辈子就算是见过最美的东西了。”我再一次记下了“稻城”这个名字,好熟悉,当年经常在《色影无忌》混摄影的时候,最后混成了无忌的第一批“资深泡菜”,当时一个最热门的贴子曾经深深的打动我,贴名就叫“稻城归来”。
这一次,我真的是要来了。
自从进了城市,从此就开始了只有夜归,没有早起的生活。第二天起来吃早餐,太阳已经出来了,一走出房子,我马上就后悔了——我已经错过了晨晖中稻城最美的一刻。一定要早起欣赏晨晖中的稻城,多变的光线让群山环绕的稻城县城有意想不到的美景,晨雾远处的群山层层叠叠,时而笼罩在雾气这中,开始发黄的秋杨、深红的红草沼泽、小河水泛着粼粼波光在藏屋边流过——所谓天上人间也不过如此。
但我们还是遗憾,由于我们要准时在第四天赶到香格里拉希望小学,因为无法去探访稻城最神圣的地方——亚丁。我知道那才是当年香格里拉司机所描述的“一辈子见过最美的东西”,也是从1928年美国植物学家、探险家约瑟夫、洛克到达那块地方后,从此让世人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认识到的那片“未经人类触动的一片净土”。
第四天:香格里拉——丽江
四天四夜,我的情绪经历了翻天覆地的起伏。从成都出发的时候,心里满满的,因为我也要面对即将到来的,曾经在网上和摄影杂志中无数次看过的美景;对于满满一车的捐赠物资,不仅是在吉奥皮卡的重担,也是我们心里的重担——我们能否顺利地,把它送达目的地希望小学?
当我们吉奥车队开进香格里拉小学时候,从未想到会受到如此隆重的欢迎,看着小孩子红通通脸上泛起的笑容,我们感到莫大的幸福。当年有捐赠物资从小皮卡上卸下来后,小皮卡一直被货压低的车身变轻了,而我们的心里也如释重负,原来帮助别人是这么快乐的。
只要在路上
沿路我们仿佛是从仙境中过来,虽然从观赏的角度来看的确来的有点早,但从没遗憾,因为即使是9月底,在路上你所见的美景充满了你的视线,让你的头脑的兴奋一刻都不能平静下来。我走过青藏线、滇藏线,自以为已经看遍了所有美景,想不到川西更伟大,只有在这里,人还在路上,你心里想的并不是怎么到达目的地,而是想什么时候能够再来。
摄影攻略
9月底的川西并不是最美的,我知道身边那些准备来川西的摄影朋友都未曾动身,他们说10月中、下旬才是最佳的季节,那时候新都桥、稻城的广阔土地上,都会被绿、黄、金、红、紫等等颜色所覆盖。但所说的这一些——我们都看不到。的确来的有点早了,但从没遗憾,因为即使是9月底,在路上你所见的美景充满了你的视线,让你的头脑的兴奋一刻都不能平静下来。
不要太相信数码相机的测光,拍摄风光照片时那些一流的摄影家会告诉你——尽量减点曝光。在早上和下午的正常阳光下,因为阳光下亮度高的景物较多,一般情况下你得至少减1/3的曝光,不然高光处的层次无法表现,如果是正午的太阳,你还必须减掉1级,甚至1.5级的曝光。总之,风光片大胆减曝光,有时会有竟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剪影效果等。但相反,如果是清晨第一道阳光,或是太阳下山前的余辉,因为暗的景物多,这时就不能减曝光,必须按正常曝光甚至增加1/3曝光拍摄。
此行我准备了一套120的禄莱6008相机,但无奈路上太匆忙,基本没有机会拿出来拍摄,最后的图片全部都由佳能5DII数码单反拍摄。对于风光拍摄来说,清晨和太阳落山时是最佳的风线,但这时候光照很弱,所以有条件一定要准备一副结实的三脚架。不要相信数码相机高ISO下拍摄的风光片,对细节要求严谨的风光片,高ISO放大后将惨不忍睹。
第一天:成都——新都桥
第一天纯属赶路,早上9点多在吉奥成都4S店做完发车仪式,我们车队一行9辆车就开上了中国最著名的318国道——川藏线。7辆吉奥SUV和1辆吉奥皮卡,皮卡上满载着准备捐赠给香格里拉希望小学的物资,随队还有一辆丰田LC80支援车。
成都出发经成雅高速公路抵达雅安,下午开始爬山,穿越国内最长的公路隧道二郎山隧道(4.1公里),我对隧道的“宏伟”没有一点印象,但对30元钱的超高过路费却印象深刻。一路与大货车为伍,山路超车要极为小心。穿过隧道后,在大渡河过加油的时候,我们看着流淌的河水,隐隐约约地看着远处的沪定桥(桥早已经被围起来,成为收费景点)。
夜幕降临,车队开始经历了第一个考验,途中要翻越海拔4301多米的折多山,雨在下,路很滑,外面很冷。有辆车上的空调降雾出故障,亲眼看着它轻轻地擦过路边的防撞栏,我更是不敢分心,第一次发现雾灯原来是这么有用——但我们这辆皮卡上没有雾灯。大灯没法照亮近处的行车线,我只能紧跟前车,利用前车后雾灯亮起的红灯,隐约照亮的中间行车线行驶。
晚上,经过一阵子颠簸,我们才开进了一个小镇,这时候雨终于停了。旅馆很一般,里面的停车场停满了各种大车,厕所门口的墙上画着一个醒目的箭头,上面写着“内有恶犬”。胆战心惊的进去解决完,几位女士干脆就在场外大货车后面解决,后来才知道,这已经是新都桥最好的旅馆了。等我提着行李一口气地走上3楼房间,已经变得气喘嘘嘘——猛然才想起,此处海拨已经有3300米,我们已经正式进入高原了。
第二天:新都桥——稻城
我对新都桥印象不太深刻,直到第一天清晨,车队开始穿越晨雾,走在离开小镇的颠簸泥路上时,我突然叫了起来——这地方实在太美了!
我脑海里飞快地掠过了一些最早十几年前就能看到的经典风光照片:傍晚金黄的、斜斜阳光之下,有草原,幕原上散落着白色、灰色的羊群和牛群;弯弯的小溪,从羊群的旁边流过,金黄的柏杨,远处山峦连绵起伏;最经典的是这里的藏民房子,白墙院子和朱漆大门,房屋大都采用石料建造,每家院子里都修起艺术般美丽蓠芭,阳光会透过这些蓠芭,在地面上制造中梦幻的光影效果;对于,别忘记还有炊烟,这是一幅经典摄影作品的点睛之处。我脑里突然就蹦出了一个词——新都桥,这不就是传说中的风光摄影家的天堂么,如果说川西的风光是大自然的杰作,那么新都桥,就是在大自然的杰作上再散下一点人文的色彩,而且两者是那么的融洽,其实在很多摄影人眼里,它比稻城亚丁还容易出大片。
虽然早晨阴雨的天气,加上9月底的树还没开始黄,让我无法看到照片上经典的一幕,而且匆匆赶路的车队没法停下来,我只能透过车窗重温着脑海里的美景。但这已经足够,此时的新都桥,就是一场还没有拉开大幕的好戏。怪不得我那些狡猾的摄影朋友们,临行时告诫我:9月底的川西并不是最美的,他们准备10月中、下旬才动身去新都桥。
从离开新都桥开始,我已经知道此行无悔——从早上8点到傍晚6点的行程里,我们看过了最美的新都桥,翻越了好几座海拔超过4200米的高山,我们在挂满经幡的隘口停车拍照,那些黑色的牛群总是在黄绿黄绿的山坡上笨笨地站着,周围山头永远是飘着一团团、一丝丝的白云;有时候阳光挣乱云层,照射在山坡上,把牛身上的毛照亮。这仿佛是人间仙景,不,它应该就是仙景,车队拐过山头,忽然山涧就起了大雾,车队在浓雾中龟行,我们竟然完全忘记危险,只是一个劲地在对讲机里“呼啦啦”地乱叫一通。
下午过后,天空阴沉沉地下起了雨,我们的心情也阴沉起来——没有了阳光,景色看起来就不那么美了。突然我们大叫起来:“雪,雪!”原来海拔4000米以上突然的降温,天空中雨夹着雪,还有小冰雹一起下了起来,把道路和周围几个山头的景物全部染成白色。我们不顾外面的寒冷,停下车踩着湿滑的雪,在大山里又欢呼着。同行的两位淅江夫妻,从他们脸上的笑容可以肯定,他们结婚的那一天的欢乐也不过如此。
但这一切只是一个开始,傍晚当车队逐渐开近稻城时,美才正式拉开序幕。
第三天:稻城——香格里拉
当年从滇藏线下来,那位陪伴我们几天,早已成来好朋友的香格里拉司机,在我们临别时丢下了一句话:“有机会再到香格里拉,我带你们去稻城看看,那你一辈子就算是见过最美的东西了。”我再一次记下了“稻城”这个名字,好熟悉,当年经常在《色影无忌》混摄影的时候,最后混成了无忌的第一批“资深泡菜”,当时一个最热门的贴子曾经深深的打动我,贴名就叫“稻城归来”。
这一次,我真的是要来了。
自从进了城市,从此就开始了只有夜归,没有早起的生活。第二天起来吃早餐,太阳已经出来了,一走出房子,我马上就后悔了——我已经错过了晨晖中稻城最美的一刻。一定要早起欣赏晨晖中的稻城,多变的光线让群山环绕的稻城县城有意想不到的美景,晨雾远处的群山层层叠叠,时而笼罩在雾气这中,开始发黄的秋杨、深红的红草沼泽、小河水泛着粼粼波光在藏屋边流过——所谓天上人间也不过如此。
但我们还是遗憾,由于我们要准时在第四天赶到香格里拉希望小学,因为无法去探访稻城最神圣的地方——亚丁。我知道那才是当年香格里拉司机所描述的“一辈子见过最美的东西”,也是从1928年美国植物学家、探险家约瑟夫、洛克到达那块地方后,从此让世人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认识到的那片“未经人类触动的一片净土”。
第四天:香格里拉——丽江
四天四夜,我的情绪经历了翻天覆地的起伏。从成都出发的时候,心里满满的,因为我也要面对即将到来的,曾经在网上和摄影杂志中无数次看过的美景;对于满满一车的捐赠物资,不仅是在吉奥皮卡的重担,也是我们心里的重担——我们能否顺利地,把它送达目的地希望小学?
当我们吉奥车队开进香格里拉小学时候,从未想到会受到如此隆重的欢迎,看着小孩子红通通脸上泛起的笑容,我们感到莫大的幸福。当年有捐赠物资从小皮卡上卸下来后,小皮卡一直被货压低的车身变轻了,而我们的心里也如释重负,原来帮助别人是这么快乐的。
只要在路上
沿路我们仿佛是从仙境中过来,虽然从观赏的角度来看的确来的有点早,但从没遗憾,因为即使是9月底,在路上你所见的美景充满了你的视线,让你的头脑的兴奋一刻都不能平静下来。我走过青藏线、滇藏线,自以为已经看遍了所有美景,想不到川西更伟大,只有在这里,人还在路上,你心里想的并不是怎么到达目的地,而是想什么时候能够再来。
摄影攻略
9月底的川西并不是最美的,我知道身边那些准备来川西的摄影朋友都未曾动身,他们说10月中、下旬才是最佳的季节,那时候新都桥、稻城的广阔土地上,都会被绿、黄、金、红、紫等等颜色所覆盖。但所说的这一些——我们都看不到。的确来的有点早了,但从没遗憾,因为即使是9月底,在路上你所见的美景充满了你的视线,让你的头脑的兴奋一刻都不能平静下来。
不要太相信数码相机的测光,拍摄风光照片时那些一流的摄影家会告诉你——尽量减点曝光。在早上和下午的正常阳光下,因为阳光下亮度高的景物较多,一般情况下你得至少减1/3的曝光,不然高光处的层次无法表现,如果是正午的太阳,你还必须减掉1级,甚至1.5级的曝光。总之,风光片大胆减曝光,有时会有竟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剪影效果等。但相反,如果是清晨第一道阳光,或是太阳下山前的余辉,因为暗的景物多,这时就不能减曝光,必须按正常曝光甚至增加1/3曝光拍摄。
此行我准备了一套120的禄莱6008相机,但无奈路上太匆忙,基本没有机会拿出来拍摄,最后的图片全部都由佳能5DII数码单反拍摄。对于风光拍摄来说,清晨和太阳落山时是最佳的风线,但这时候光照很弱,所以有条件一定要准备一副结实的三脚架。不要相信数码相机高ISO下拍摄的风光片,对细节要求严谨的风光片,高ISO放大后将惨不忍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