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在甲:从画廊总监到美术馆长

来源 :东方艺术·大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568123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郑好先生出资创办的昊美术馆即将于2013年开幕,这座由著名意大利建筑师邦德亚力先生设计的美术馆坐落于上海浦东张江祖冲之路2277号,美术馆共计有近10000方米的展览和陈列空间,并被融合进
  上海世和中心主体建筑的不同区域内。而不久之前韩国著名策展人尹在甲担任昊美术馆馆长职务的消息一经确认,也成为了被业内关注的焦点之一。
  作为曾经阿拉里奥画廊空间的负责人,尹在甲有着丰富的个人经历:曾在中央美术学院学过美术史;在印度留学四年;之后又在欧洲游历了两年;精通韩文和英文,中文也说得不错;从2004年左右开始,尹在甲开始担任阿拉里奥首尔、纽约、北京三地的法人代表和艺术总监,在进驻中国不久之后就签下了方力钧、王广义、隋建国、曾浩等几位中国当代艺术界的大腕,并全面负责每年在空间展出的50个左右展览的详细计划;2010年卸任阿拉里奥之后,他又搬进了环铁Ku艺术中心建立了自己名为“万画坊”的新工作室,并同时在韩国担任威尼斯双年展韩国馆的艺术总监,直到今年6月份威尼斯双年展韩国馆开幕等等。这样丰富的背景和经验,也为他的职业策展身份赢来了极大的赞誉。而对于中国艺术行业的熟悉程度,及在行业内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人脉资源,同时又能以国际化的视野观察和思考中国艺术的发展现状等,也成为了昊美术馆此次主动向尹在甲伸出邀请橄榄枝的主要原因。出资人郑好表示,在之前他和尹在甲一直在电话沟通,希望做一个亚洲的平台,并让尹在甲在这个平台上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尹在甲在上任伊始就明确表示,自己是为了实现一个理想才来到昊美术馆的,这个理想就是做亚洲最具代表性的美术馆,他说:“我和郑先生说要先做五年计划,在我们的规划中昊美术馆定位在有创意的当代美术馆方向,并致力成为代表着中国甚至亚洲当代艺术未来发展趋势的一个窗口。虽然昊美术馆是万和资助,但学术和展览方向都是独立的,比中国的公立美术馆自由度要大,中国的公立美术馆有国家政策的指引和需要。而且创始人郑好是中国美术学院毕业的,有自己专业的眼光和背景,所以跟其他的一些藏家是大为不同的。”
  在尹在甲看来,做好一个美术馆首先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而现阶段很多中国的美术馆并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学术定位,在发展的脉络上也经常是遵循着画廊一级市场的运营模式的。对于画廊来说,经验、时间、金钱、代理艺术家、策展眼光这五点缺一不可,看似与美术馆类似,但归根结底画廊的关系其实很简单,就是老板和藏家—老板投入的金钱最终还是要通过藏家对作品的购买而在经济上得到回报的;同时画廊代理艺术家和做展览的流程等也都是依附于利益最大化的链条之上的,所以在画廊中一般很难见到具有完整学术价值的延续性项目和展览。而与画廊相比美术馆的内部的关系应该则更加多元化,但在中国现阶段很多美术馆功能的缺失—以公益的姿态参与到纯商业性的操作流程之中—也是造成艺术品市场诸多混乱现象的原因之一。尹在甲认为,不论是民营美术馆还是公立美术馆,它们之间最大的共同点就是非营利的公共空间性质,而随着民营美术馆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民营美术馆也显示出了定位不清晰或始建目的不明确等问题,如有些以美术馆之名建设起来的空间,其实际目的是为投资方圈地、争取更大的税收和政策优惠等现象,而这些从商业角度出发的美术馆建设则直接导致了民营美术馆和画廊之间概念的混淆。但尹在甲并不简单地排斥商业介入对于美术馆发展的意义,他认为美术馆的商业化运作与以商业利益为目的行为不该混为一谈,艺术怎样支持商业,商业怎样支持艺术,二者平行发展,美术馆才能走得比较远,才能谈到对社会有所贡献。此外,中国的美术馆也需要更多的合作模式,公立与民营、民营与民营美术馆之间的互通有无才能使整个美术馆行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合作的过程中除了各自在运营和学术方面能够取得进步之外,也能建立起中国美术馆系统的公信力。
  作为兼具策展人身份的美术馆馆长,职位的认定对尹在甲来说仅仅只是一个工作中的称谓。他认为美术馆的学术定位并不是单纯由馆长个人来完成的,现在国际上的美术馆有主要有两种发展模式,一种是以收藏为主的传统美术馆;另一种模式则以展览为主、并力图推进年轻艺术家的创作和展示。而昊美术馆则是要把这两个系统合起来做,一方面要有好的收藏,一方面也要以不同的展览来参与和推动当代艺术的发展,尤其是要给年轻一代的艺术家更多的发展机会。他说:“我将会跟美术馆的策展人团队一起策展相应的展览,当然我们美术馆同时也会有百分之五十的邀请展。开馆后会有很多国家的策展人到昊美术馆来做展览,我们希望借助策展人本身所处的国家、位置、经验及其对亚洲的了解实现互补。美术馆应该是艺术家,策展人,评论家和观众一起致力的共同体,人才结构上的互动也会给美术馆的发展带来更多新的可能性的。我们不会只停留在用中国的眼光去看待中国的问题上。对我来说,接下来要做的是和馆里的学术团队一起架构具体的学术方向,沿着国际轨迹实现昊美术馆的国际化发展方向。”具体到实际运作的层面上,尹在甲表示,首先,美术馆会根据自身的定位与方向—包容开放、自由独立的学术理念—选择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的工作不仅只是针对展览本身,而是综合决策美术馆在教育、学术研究和典藏等方面的并行发展,内部也会设立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中国当代艺术展览部、国际部、传播及社会教育部、收藏决策委员会等部门来对应不同的方向。与之相对应美术馆的空间架构也被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如计划中一层的空间为公共展厅,会不定期举办各类当代艺术展;二楼空间包含主题展厅、影像、文献阅读、艺术教育等多功能空间划分;三层为馆藏艺术品的永久陈列展厅等。而除上海外,昊美术馆在温州会有一个空间面积约为1200平米的分馆,尹在甲说:“我和郑好先生有共识,我们不希望空间太过集中,而是希望美术馆的展览和相关项目能够具有流动性。在温州的酒店本身是一个非常好的资源,在那边做研讨会和教育项目等,可以吸引不同层次的人来参与,将美术馆的公共性融入到商业性的环境之中。我们并不简单地排除商业和艺术结合,赞助本身也是商业,每一个人或机构都是在赞助的同时也是希望得到很好的回报的,这很正常。而在把握好美术馆公共性原则的基础上,引入商业的赞助模式可以反哺美术馆自身的健康发展。其实欧洲和美国的美术馆系统是不一样的,中国的民营美术馆系统反而有点像美国的民营美术馆系统。在美国美术馆的发展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民间资金是支撑和推动美术馆发展的主导力量。但中国还正处在起步阶段,尚未形成自己的特色。这也需要和中国政府和文化部沟通合作。但是我反对跟美国一样的模式,中国需要发展自己的特色。中国当代艺术系统真正发展还不足10年,我们可以参考国内外的一些经验,网络很发达,交流也很便利,距离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不存在落后与否的问题,仅仅是有差异而已。”
  除了与学术建设相关的、展览和教育项目等方面的规划之外,自身收藏系统的建立也是一个美术馆有别与画廊的重要标志之一。尹在甲认为,中国是美术收藏历史最长的國家,但是到现在大部分顶尖的当代艺术家作品都收藏在国外的博物馆里,60%流向国外。导致这种现象有几方面的原因:中国国家美术馆对当代艺术的收藏十分薄弱;过高的税收;画廊、市场、美术杂志三方面结构混乱。而昊美术馆则定位在以当代艺术收藏为主的方向上,因为投资人郑好先生本身就是一位收藏家,之前他拿出自己的藏品所举办的“中国表现”收藏展也是上海美术馆老馆的最后一场展览。而郑好先生则表示这也是他以收藏家的个人身份组织的最后一个展览,未来其藏品的展出将全部转移到昊美术馆,同时尹在甲馆长会根据美术馆的学术定位,并通过学术委员的集体研究与讨论,为馆内的收藏梳理出一条秉承历史线索的、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创作脉络,同时对藏品的结构、类别和方向做一个严谨的规划。现收昊美术馆除了收藏有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曾梵志、张晓刚等中国当代艺术巨擘的作品之外,还收藏有达明·赫斯特、草间弥生等在欧洲当代艺术史上著名的艺术家的重要作品。
  最后,在谈到当下中国民营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建设热潮时,尹在甲表示,国家文化政策的支持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民营美术馆的增加也是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和文化产业的必经之路。上海目前已经有六七家民营美术馆已建成或正在建设中,中国文化历史如此悠久并重要,而保护这些遗产的机构还是大大不够,所以中国还需要更多不同类别的美术馆来完成这一历史使命。但依靠一家美术馆单打独斗的能力还是有限,上海应该形成一个美术馆生态圈,不同的美术馆之间表现出的差异,正是社会这个“身体”所需要的、多元的文化营养,它们应该是各有益处,同时又互为补充的。尹在甲说:“我感觉这十年没有看过好的西方展览,非常少。我认为未来的亚洲艺术肯定会更有活力,而中国的美术馆也会在这种氛围中,发展出真正属于自身的系统语言和运作模式的,我想昊美术馆将是一个希望的起点。”
其他文献
新一年来了,各种交替的事情都在发生;对于叫做艺术的东西,难道不是吗?艺术也在发展和更替,但是如果我们不报以警惕的心态,真觉得当下的艺术状态好极了。问题是,当我们要梳理、提取出哪些让人感动、让人触动、让人思考的东西,却发现少之又少,对于这么庞大的艺术家人群,真的需要一大批这样外向的艺术家。  如果不是从社会存在的基本层面上感知现实的状态,任何所谓的艺术性都是不足以回应这个时代的。艺术性离不开艺术家个
期刊
我似乎习惯了将感兴趣的、甚至经典的事物,总是滞后去品味,不知道为什么,第一时间的堪舆和探讨,更想作为日后细细品读的背景音而存在着。北京一场雪接着一场雪的下,在这一天,天地一片白茫茫的,迎着令人抖擞的风,中午的时候去了全艺社,看了这个开幕已久的澳门女艺术家李少荘的“绘画空间”展。门外的白与空间里的白,一时间让我恍惚。李少荘的画布都已爬到了墙上,也捆在了沟壑里。大有把整个空间与装置作品一起入画的气势,
期刊
当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艺术的意义已经超出了视觉以外,审美也不再是艺术家所追求的单一目标时,人们对艺术的期待与想象就变得愈加多重而有趣。见所未见(To See the Unseen)是独立策展人姜节泓2009年年底与广东美术馆达成的展览合作主题,在他看来,“见”与“未见”如同硬币的正反面,是人对事物认知的两面,“‘可见的’可以有‘不可见’的内在意义,而‘不可见的’可以有‘可见的’表象形式。这枚硬币,
期刊
上学的时候,应该是八几年,我记得有一次你跟我说,现在你这样的普通话特时髦,好多人开始学这个。    对,带一点南方腔。    当时我还没感觉,但过了一段时间我就感觉到了,有的人故意这么说。    过去是普通话的概念。普通话就是广播里的声音,广播里的声音就是一个最正经的,最权威的声音。但是,它逐渐被解构了。主持人的声音发生变化,特别电台里面主持娱乐节目有好多带口音的声音。这样就等于把方言合法化了。它
期刊
1985年前后,中国的前卫艺术达到了高峰。艺术史用“85新潮”记录了那个充满理想而又裹挟着模仿痕迹的时代。一些艺术家顺应这股浪潮,逐渐从边缘走向主流,在新世纪的艺术狂潮当中扬名立万;而另外一群艺术家因为地缘原因或者秉承独立的原则,一直游走在边缘的边缘。1987年,由2000年自杀的大同大张、朱雁光、任小颖、1989年煤气中毒去世的张志强与后来下海经商的姚林组成的WR小组应运而生,他们偏安山西但也一
期刊
作为一个有中国本土特色名称的青年美术双年展,两年一届的上海多伦青年美术大展已经走过了它的第九个年头。继上届多伦青年艺术家群展以“后传统—放大的切片”为话题,来探讨青年创作现象的展览方式,在2012年底,多伦依然按照自己的步调,将侧重关注青年艺术创作中的日常经验,并以“日常观:一种生活实践”作为第五届上海多伦青年艺术家群展的研究主题,展开对青年艺术创作的梳理和书写。  由青年艺术家的中坚群体组成的参
期刊
自20世纪后半期以来,随着以波普艺术为代表的当代艺术的崛起,艺术与生活的界限被进一步地模糊,艺术的内容和形式得到了极大的拓展。相比之下,作为20世纪经典艺术的延续,抽象艺术与世俗生活始终保持着谨慎、有尊严的距离,显得并不那么亲近,对于国内习惯了以内容为先,且缺少抽象艺术欣赏经验的观众来说,抽象艺术显得过于神秘,甚至有些晦涩。这也解释了为何在此之前,从未有抽象艺术家能在中国美术馆做抽象艺术个展。  
期刊
在通向二楼展厅的台阶上,我突然想起了Johnny Rotten在离开Sex Pistols后更名为John Lydon,并组建起那支名为Public Image Limited的摇滚乐团等,这些与展览内容毫无关联的信息碎片。而差劲的听力让我并不具备用英语顺畅交流的能力,于是对音乐的理解就仅限于对唱腔和曲调变化的感知上了。  让人一头雾水的文章开头,或许是我理屈词穷时稍显卖弄的不负责任,却同时让我想
期刊
2012年是今日美术馆建馆的第十个年头,用前任馆长张子康的话来说,第一轮美术馆的建馆浪潮已经过去了,接下来的好戏在后头;2012年12月15日,挂牌国家重点美术馆之一的湖北美术馆主办了“2012年全国美术馆年会”,年会上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诸迪透露出政策的信号,他说文化部历来重视并积极推动美术馆事业的发展,对于美术馆的行业管理和业务指导是艺术司的重要职责。近年来艺术司在全国各地专业委员的协作下组织开
期刊
作为现任广东时代美术馆的馆长,学经济出身的赵趄最初与文化圈并不搭界。1998年1月他加入粤海地产旗下的丽江花园,并进入地产行业,但对于文化项目的关注和参与却始终渗透在赵趄的职业生涯中。如在2001至2006年间开设于丽江花园中的“香雪梵溪”书店,除了为附近的居民提供不同种类的书籍选择之外,赵趄还借来艺术品在书店中进行展示,并定期举办文艺电影和DV的放映活动等,这也让“香雪梵溪”成为当时丽江花园中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