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数学教学进入总复习阶段,需要我们对组成整个初中阶段数学教学的材料进行一次新的全方位的艺术组合,构建教学之序、揭示数学之秘、展示教学之美。复习应着重双基,全面,着重对各知识点的讲清、讲透,逐个落实。但在中考复习中我们发现,个别数学教师在教学上存在着诸多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所以在中考复习中我们要注意合理的课堂设计,做到设计出新、设计出巧、设计出深、设计出活。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中考复习课堂;教学策略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是的,复习可以使旧知识得到有效巩固,也自然而然为新知识的有效掌握做好了铺垫,所以说,复习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都应该重视复习。那么,怎样复习才能更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呢?笔者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本文中想围绕新课标下搞好初中数学复习课堂教学这个话题谈自己一些不成熟的认识。
初中数学教学进入总复习阶段,需要我们对组成整个初中阶段数学教学的材料进行一次新的全方位的艺术组合,构建教学之序,揭示数学之秘,展示教学之美。复习应着重双基,全面,着重对各知识点的讲清、讲透,逐个落实。但在中考复习中我们发现,个别数学教师在教学上存在以下一些突出问题:
(1)重难点把握不准,本末倒置,各知识点也不分主次,该重点强调的一带而过,不是重点的却在那里泛泛而谈,讲得很深、很广。
(2)时间把握不好。由于是第一遍,生怕学生在知识上有什么漏洞,总是想讲得让学生都掌握,结果耽误时间,完不成任务;另一种是怕完不成任务,不顾学生实际盲目加快速度,结果学生没有掌握应有的知识。
(3)采用题海战术,结果浪费学生很多时间,却效果不佳。有些教师对学生做过的题,只念答案,不讲评,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复习效果。
(4)一些教师按照传授新知识的教学模式设计教学,学生缺乏对复习的兴趣。
(5)在讲解例题的过程中,不能以题论题、不注重数学方法、数学技巧、数学思想的巩固,同时在练习过程中,出现重复题目、已掌握的题型等。
(6)缺少阶段性测试,难以及时获取复习效果,对存在的问题不能有效解决。
针对以上问题,所以在中考复习中我们要注意合理的课堂设计:
一、设计出新
新的教学理念是出新的根本。在中考复习中,旧的课本顺序已不宜于“双基”的进一步落实和能力的提高,甚至有碍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所以,在总复习的构思设计中,必须摆脱原有知识体系的束缚,打破原有课本结构,对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宏观构思,重新调整、编排知识体系,把学习内容中学生而言是基础的且必须掌握的部分提高编排;对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的教学思想集中编排;对近几年中考中出现的考点变换角度、变换题型反复编排。在编排中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体现复习内容的现代化、生活化与适应性。给学生以全新的印象,消除学生吃“二遍饭”的感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设计出巧
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从教材的特点、解题思路、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心理出发,调动情感,优化教学过程,使教学的各个环节组成一个有机和谐的整体,有助于用最经济的时间,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高效掌握和能力的有效形成。例如在復习四边形一章时,设计这样一道例题。例:已知,D、E、F是△ABC各边中点,连结.SE、DF、EC。①AE、DF有什么关系?试证之。②若已知中增加条件AB=AC,则AE和DF有什么关系?试证之。③若已知中增加条件上∠BAC=90°,则AE和DF有什么关系?试证之。④若已知中增加条件AB=AC,上BAC=90°,则AE和DF有什么关系?试证之。⑤增加什么条件时,以DF为直径的圆与BG相切?本例题的设计是通过课本习题演变而得,通过不断变更条件,以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为主线,把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判定有机结合起来。⑥又与圆有机结合,难度虽然不大,但综合性强,巧妙的复习了四边形全章。
三、设计出深
从内容来看,“深”是指从教材中挖掘深层问题。从新组合而产生的问题来看,“深”是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只有具备高超的技能,才能予以解决;从教学的对象来看,“深”是指学生以问题的周密思考,然后达到融会贯通的“顿悟”境界,产生“豁然开朗”的灵感,思维就会发生质的飞跃,上升到更深层次。这样的设计既符合由浅人深的认识规律,又有培养学生的深度和广度。例如在复习二次函数时,设计了下例。例:二次函数y=ax2+2bx+c与y2=(a-1)x2+2(b-2)x+c-3的图像如图所示,C点坐标为(-1,0),B点横坐标为-3,D点和C点关于y轴对称,线段AB与线段BC等长。①哪个函数的图象经过A、B、C三点?②求出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③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B、C,求直线9的解析式。④抛物线y1=ax2+2bx+c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S△ PAC=2S△BCD;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这样的设计,挖掘了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趋近中考热点“开放型”题,具有一定的深度。
四、设计出活
活表现在打破按课本顺序进行复习的模式,显示出数学程序安排上的灵活;跳出按章节编排习题和讲解例题的框框,显示出编题的灵活。数学复习旨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师必须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成为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桥梁”。习题是数学的“心脏”,解题是能力的标志。在复习数学中,不被课本所禁锢,多层次、多途径、多角度设计“多解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设计一些多种形式变化的“变式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设计一些“数形结合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直观性和敏捷性;设计一些合理的运算题,培养学生运算的准确性;设计一些分类讨论题,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探索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设计一些高层次、综合性强的能力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由肤浅转变为深刻,由零散转变为系统,由局部转变为全面。这样的复习过程不再单调乏味,而变得丰富多彩,富于变幻。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中考复习课堂;教学策略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是的,复习可以使旧知识得到有效巩固,也自然而然为新知识的有效掌握做好了铺垫,所以说,复习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都应该重视复习。那么,怎样复习才能更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呢?笔者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本文中想围绕新课标下搞好初中数学复习课堂教学这个话题谈自己一些不成熟的认识。
初中数学教学进入总复习阶段,需要我们对组成整个初中阶段数学教学的材料进行一次新的全方位的艺术组合,构建教学之序,揭示数学之秘,展示教学之美。复习应着重双基,全面,着重对各知识点的讲清、讲透,逐个落实。但在中考复习中我们发现,个别数学教师在教学上存在以下一些突出问题:
(1)重难点把握不准,本末倒置,各知识点也不分主次,该重点强调的一带而过,不是重点的却在那里泛泛而谈,讲得很深、很广。
(2)时间把握不好。由于是第一遍,生怕学生在知识上有什么漏洞,总是想讲得让学生都掌握,结果耽误时间,完不成任务;另一种是怕完不成任务,不顾学生实际盲目加快速度,结果学生没有掌握应有的知识。
(3)采用题海战术,结果浪费学生很多时间,却效果不佳。有些教师对学生做过的题,只念答案,不讲评,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复习效果。
(4)一些教师按照传授新知识的教学模式设计教学,学生缺乏对复习的兴趣。
(5)在讲解例题的过程中,不能以题论题、不注重数学方法、数学技巧、数学思想的巩固,同时在练习过程中,出现重复题目、已掌握的题型等。
(6)缺少阶段性测试,难以及时获取复习效果,对存在的问题不能有效解决。
针对以上问题,所以在中考复习中我们要注意合理的课堂设计:
一、设计出新
新的教学理念是出新的根本。在中考复习中,旧的课本顺序已不宜于“双基”的进一步落实和能力的提高,甚至有碍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所以,在总复习的构思设计中,必须摆脱原有知识体系的束缚,打破原有课本结构,对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宏观构思,重新调整、编排知识体系,把学习内容中学生而言是基础的且必须掌握的部分提高编排;对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的教学思想集中编排;对近几年中考中出现的考点变换角度、变换题型反复编排。在编排中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体现复习内容的现代化、生活化与适应性。给学生以全新的印象,消除学生吃“二遍饭”的感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设计出巧
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从教材的特点、解题思路、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心理出发,调动情感,优化教学过程,使教学的各个环节组成一个有机和谐的整体,有助于用最经济的时间,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高效掌握和能力的有效形成。例如在復习四边形一章时,设计这样一道例题。例:已知,D、E、F是△ABC各边中点,连结.SE、DF、EC。①AE、DF有什么关系?试证之。②若已知中增加条件AB=AC,则AE和DF有什么关系?试证之。③若已知中增加条件上∠BAC=90°,则AE和DF有什么关系?试证之。④若已知中增加条件AB=AC,上BAC=90°,则AE和DF有什么关系?试证之。⑤增加什么条件时,以DF为直径的圆与BG相切?本例题的设计是通过课本习题演变而得,通过不断变更条件,以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为主线,把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判定有机结合起来。⑥又与圆有机结合,难度虽然不大,但综合性强,巧妙的复习了四边形全章。
三、设计出深
从内容来看,“深”是指从教材中挖掘深层问题。从新组合而产生的问题来看,“深”是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只有具备高超的技能,才能予以解决;从教学的对象来看,“深”是指学生以问题的周密思考,然后达到融会贯通的“顿悟”境界,产生“豁然开朗”的灵感,思维就会发生质的飞跃,上升到更深层次。这样的设计既符合由浅人深的认识规律,又有培养学生的深度和广度。例如在复习二次函数时,设计了下例。例:二次函数y=ax2+2bx+c与y2=(a-1)x2+2(b-2)x+c-3的图像如图所示,C点坐标为(-1,0),B点横坐标为-3,D点和C点关于y轴对称,线段AB与线段BC等长。①哪个函数的图象经过A、B、C三点?②求出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③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B、C,求直线9的解析式。④抛物线y1=ax2+2bx+c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S△ PAC=2S△BCD;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这样的设计,挖掘了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趋近中考热点“开放型”题,具有一定的深度。
四、设计出活
活表现在打破按课本顺序进行复习的模式,显示出数学程序安排上的灵活;跳出按章节编排习题和讲解例题的框框,显示出编题的灵活。数学复习旨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师必须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成为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桥梁”。习题是数学的“心脏”,解题是能力的标志。在复习数学中,不被课本所禁锢,多层次、多途径、多角度设计“多解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设计一些多种形式变化的“变式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设计一些“数形结合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直观性和敏捷性;设计一些合理的运算题,培养学生运算的准确性;设计一些分类讨论题,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探索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设计一些高层次、综合性强的能力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由肤浅转变为深刻,由零散转变为系统,由局部转变为全面。这样的复习过程不再单调乏味,而变得丰富多彩,富于变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