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心力衰竭治疗中作用研究的进展

来源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weic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库巴曲缬沙坦作为一种新型抗心力衰竭药物,是一种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其通过调控利钠肽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既可有效降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活性,又能提高利钠肽水平,其治疗作用优于传统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因其卓越的临床疗效,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现就沙库巴曲缬沙坦作用机理、临床研究成果、临床指南推荐及实际使用方案等几个方面做一阐述.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描记术对LVEF正常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左心功能和心室重构的研究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4月首次于我院进行透析治疗的LVEF正常的ESRD患者共104例作为ESRD组;同时选择年龄、性别匹配的5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比较两组心室收缩、舒张功能指标,Tei指数及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ESRD组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102.68±9.73)ml比(1
心血管疾病(CVD)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和治疗靶点的缺乏是CVD防治不佳的主要因素.大量研究证实,外泌体微小RNA(miRNA)与冠心病、心房颤动及心衰等多种CVD密切相关,在CVD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本文就外泌体miRNA与CVD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旨在为外泌体miRNA在CVD早期诊断及防治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强心苷是一类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苷类化合物,目前多种强心苷类药物被批准用于临床心力衰竭和心房颤动的治疗.近年研究发现,强心苷具有广泛药理活性,如抗病毒感染和调节免疫炎症反应等.本文对强心苷的临床应用、作用机制及药理活性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潜在临床价值和研究方向进行分析和展望.
近年来,随着腔内影像学的发展,尤其是分辨率达到微米水平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运用于临床及基础研究,越来越多的影像学报告显示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ISNA)是支架植入后支架内再狭窄及晚期支架内血栓的重要原因,并且此结果与病理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本综述将详细阐述在探寻ISNA形成机制及斑块特点的过程中,建立兔颈动脉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过程,为广大科研工作者建立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中性粒细胞是哺乳动物中最丰富的白细胞类型,在正常情况下占循环白细胞的35%~75%.除了抗菌活性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性粒细胞在非感染性炎症、先天免疫和组织重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方面的作用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本文从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需求出发,对目前已证实的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细胞因子及其作用机制展开评述,讨论慢性炎症因子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为更多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数据支撑以及为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新标准.
心脏移植术后患者运动能力虽较术前改善,但仍低于正常人群.移植术后进行早期康复评估,尽早进行康复治疗可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本文就心脏移植术后患者运动功能和临床常用的康复评估手段,以及治疗的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为心脏移植术后康复治疗提供帮助.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时期,慢性心衰患者因免疫力低下,合并感染后症状重、进展快,是疫情防治中的重点对象,需对患者病情进行动态及综合评估,并进行精细化和个体化的管理,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健康.本文就此作一综述,旨在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防控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和心血管事件(CVE)是两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已认识到,CAP的心脏并发症,包括冠状动脉疾病、心肌损害、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与短期和长期死亡率相关.治疗CAP与CVE的药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本文就CAP后发生的CVE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CAP后CVE预防和治疗策略的定制提供指导.
目的:研究“互联网+”管理模式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后院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我院行介入治疗的206例ACS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指导组(104例,接受常规出院指导)和联合指导组(102例,在常规指导组基础上接受“互联网+”管理),两组均随访1年,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服药依从性得分、收缩压、舒张压、血脂:LDL-C、HDL-C、TC、TG水平、空腹血糖(FBG)水平及冠脉支架植入数量.结果:与常规指导组比较,联合指导组干预半年后服药依从性评分[(6.70±1.28)分比(8.2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