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血管炎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hdengm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回顾了原发性血管炎的免疫学研究进展。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在血管炎症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参与了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在不同的血管炎中,对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和T细胞的研究体现了不同炎症的免疫机制,其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较好地反映坏死性血管炎病情的活动。

其他文献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以分泌辅助性T细胞2型细胞因子为主,介导体液免疫反应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而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分泌辅助性T细胞1型细胞因子为主,介导细胞免疫反应损伤的疾病。类固醇激素睾酮、脱氢表雄酮、硫酸脱氢表雄酮有促进辅助性T细胞1型细胞因子分泌的作用,而雌二醇有增强辅助性T细胞2型细胞因子分泌的作用;类固醇激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隐球菌性脑膜炎是隐球菌病中最严重的一型,尽管从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CSF)中可分离出新生隐球菌,但对CSF影响病原真菌生长的因素知之甚少。作者参照血清抑制新生隐球菌生长因素的研究方法,探讨了CSF对新生隐球菌和念珠菌的体外抗真菌活性。
人内披蛋白(INV)是目前研究最多的角化细胞包膜前体蛋白之一。本研究用定量数字化图象分析系统测定人皮肤器官空气―液体交界面培养(ALI)中和液体浸没培养(SM)中,INV在表皮不同深度下,不同时间点的分布情况。
鉴于甲氨蝶呤(MTX)和硫唑嘌呤(AZA)联合口服或单独大剂量MTX静脉应用治疗一些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有效,采用两种治疗交替的方法治疗顽固性肌炎。方法:共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两组患者无论在年龄、性别、病程、病种及病情轻重程度上均无显著差异。
期刊
银屑病的病因不清,但角质形成细胞功能改变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有关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分化调节异常、分泌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的改变及其与T细胞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银屑病的遗传学,尤其是分子遗传学研究受到研究者们的瞩目,并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成果。对银屑病与组织相容性抗原的相关性,其它致病相关基因的研究及遗传模式等作一简述,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及意义进行展望。
综述了表皮下自身免疫性大疱病表皮基底膜带相关抗原的研究进展,有BPAG1、BPAG2、Ⅶ型胶原、Ⅳ型胶原、板层素5和6、97kD蛋白、450kD蛋白、120kD蛋白、45kD蛋白、200kD蛋白、105kD蛋白、100kD和145kD蛋白等。讨论它们各自在发病中的作用,并就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根据近年来致病真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此期间较易治疗的皮肤癣菌病比例下降,而较难治疗的酵母和霉菌引起感染的比例升高,其中一些临床少见甚至罕见的致病性酵母菌所致感染的报告在逐年增加,提示我们对这些菌应加以重视。
在美国HSV-1和HSV-2感染是常见的。HSV-2通过性接触传播,而且最近几年HSV-2的血清抗体阳性率逐渐增加。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就诊于STD门诊妇女的HSV血清抗体阳性率及其相关因素。
期刊
患儿女,5岁。突然发生瘙痒性大疱1周。临床表现为面部、手臂、躯干及腿部发生紧张性大疱和水疱。粘膜未受累,多处糜烂面已结痂,其外周有新的水疤形成呈玫瑰花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