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的开启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yqwoa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美术课堂充满了思维碰撞,课堂导入便是第一次碰撞,要想把课上好,这第一次思维碰撞必须是精彩的。下面结合教学实例,我谈一谈几种新课的导入方法。
  一、欣赏导入,美轮美奂
  案例一:我执教市级公开课三年级《风》,为了上好这节课,备课时我看了许多《风》的课例,导入部分,大部分老师选择了电风扇吹动纸条这一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突破、超越呢?我对教材、学生进行了深入分析:风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礼物,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不同的风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在孩子的眼里风是快乐的,是一首诗,是一首歌,风是放声的大笑,风是忘情的舞蹈。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简单的造型能力,他们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并能用心来体验生活,他们在生活与学习中已形成了一定的审美标准,有自己的艺术鉴赏表现能力,于是我决定把生活和艺术简单化,用最直接的形式来表达,我采用了欣赏的形式进行导入。
  课始,我让学生欣赏风的视频并解说:风娃娃是个调皮的孩子,一口气吹开了满山的野花,花儿在风中摇曳着身姿。看,风越来越大了,它吹动了满山的彩旗,彩旗在风中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在唐代诗人李峤的眼里风娃娃还会变魔术呢,他在诗里写道:“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
  欣赏教学看似简单,其实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视频选择中,我选用了优美的自然风光,如山坡上盛开的野花、林中的青竹、高原上的旗帜……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轻声地解说,并在最后用诗与学生产生共鸣,学生一下子进入美术学习的境界,并能初步感悟用什么方式来表现变幻莫测的风……
  二、探究导入,扣人心弦
  案例二:同事小魏老师参加市美术赛课,抽到了四年级《纸卷魔术》一课,在团队集体备课时,大家想到了用魔术或圣诞节导入,转而又想,我们能想到别人也能想到,所以这两个方案,都被大家否决了。在下班途中,我眼前一亮,多美的城市,对,就把纸卷变成建筑,变成外太空的建筑。于是就有这样的导入:
  模块一——视频感知 师导入:同学们,2011年9月29日是一个让我们中国人感到无比自豪的日子,现在让我们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播放视频)师解说:当晚9时,我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成功发射,并与神舟八号圆满交会对接,这是我们中华民族跨入太空的关键一步,每个中国人都为之骄傲,让我们用掌声再次为此表示祝贺吧!
  模块二——启迪思维 大家想看一看太空城吗?(图片展示)你们觉得现在的太空城怎么样?(什么都没有,很荒凉)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一座城市的建设首先要有好的规划,科学家们现在已把太空城划分成生活区、商业区、生态区三个区域,但他们忙于科研,设计的任务就交给我们四(11)班的同学了。
  同学们情绪高涨,跃跃欲试……
  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学生与学习之间架起一座金色的桥,让他们感到美术课不是一座“ 高山”,而是辽阔的“海洋”,同学们可以在“海边”快乐嬉戏,也可以到“深海”去自由自在遨游,甚至可以“海底”探宝。教师的教育机智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学生就能插上想象的翅膀,成为创造的主人。
  三、情境导入,引人入胜
  案例三:低年级的孩子天真烂漫,我在执教市送教下乡课二年级《对称美》时,采用了这样的情境导入:
  妈妈送给果果一个漂亮的蝴蝶风筝,星期天,果果带着小狗狗去郊外放风筝。忽然,一阵大风把风筝线吹断了,风筝越飞越远,一会儿就不见了。它飞到哪里去了呢?猜一猜。(学生回答)其实啊,它飞到了我们的教室里,同学们相信吗?(出示蝴蝶风筝)可是遗憾的是,它的翅膀受伤了,同学们能帮帮它吗? 仔细观察蝴蝶风筝两边翅膀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出翅膀两边外形、图案相同,生活中,有许多像这样两边对应相同,我们称之为“对称”,从而导入新课《对称美》。
  创设教学情境是课堂生活化的基本途径,它可以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学习的兴趣就会被调动,潜能就会被激活。
  做好新课导入,能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给整堂课打好基础。导入新课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环境的具体情况,营造一种现实而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与动机,让学生在自然的境况下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样的美术课堂一定是高效的。?
其他文献
新课改展现出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最基本的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生本课堂应该由重“教”向重“学”转变,教师要“退居二线”,把学习的舞台还给学生,尽可能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起点。  本人有幸聆听了慈溪教育局金奎老师的《认识百分数》一课,金老师打造了一堂幸福的数学课堂,给每位学生创造了参与学习的机会,激活了每位学生的思维因子,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会了知识与技能,并获得了幸福的情感体验。
我们经常看到老师参加课堂教学比赛时,要进行一轮又一轮的试讲,这是比赛课所必需的。但值得反思的是,磨课过程中会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断地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准确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平时课堂教学有那么多时间通过磨课来了解和调整吗?显然不可能。课堂前测是了解学生思维状况很好的载体,前测方法多样,题目以一两道为宜,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的反馈情况,可作为确定教学重难点及教学思
相信  在天台的拍摄结束时,太阳正下山。杨祐宁回到休息间,利用采访前的五秒钟从桌上抄起一包零食,一边打开一边问:“你要吃吗?”拍完电视剧《天龙八部》后,他赶紧去了北海道滑雪,又跑到“别的小岛”冲浪。眼前,杨祐宁皮肤黝黑,带着300小时日光晒出的元气和松弛说:“我对马不停蹄忙碌生活的耐受边界是一年。”  在上一个忙碌年中,杨祐宁完成了一份叫《都挺好》的作业。他本是带着“疑问”进组的,“因为你光看剧本
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的课堂仍然把教学工作重心放在知识的传授和讲解上,对学生“学”的问题重视不够。而在科学迅猛发展的今天,个人社会竞争力的高低不仅仅取决于你现在掌握了多少知识,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学习掌握新知识的速度和能力以及创造新知识的能力的大小。因此我们教育真正应该做的不是教学生学会知识,而是教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真正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这样的理念下
曾多次聆听名师教诲,欣赏名师风采,品茗名师德行,总感觉他们是那样的深不可测、高不可及,然而参加完一次同课异构活动之后,却有种莫名的冲动和心灵的顿悟。  这次的同课异构活动颇具特色,是一场骨干教师与名师的同台竞秀。六节课结束之后,二十多位青年教师争先恐后地抢着发言,无不盛赞骨干教师的课堂是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精讲巧练的高效课堂,名师的课堂是预设精妙、自然生成、完美大气的经典课堂。笔者却从本次活动的内
都说“母爱如海,父爱如山”,我覺得父爱不仅如山,还像细细的流水。小时候,我非常调皮,每当被人欺负时,我总会大声说:“我告诉我爸爸!”而每当爸爸知道我被欺负后,他总会轻轻地摸着我的头,让我依偎在他的怀里。小时候,爸爸教我吃饭、穿衣服、学做人的道理,而今我渐渐长大,他却慢慢变老了。  指导老师 陈群花  猪豆豆点评:稳稳的幸福,淡淡的忧伤,成长中,有父亲的陪伴,真好!
情感是语言的生命力,而情境则是情感的发酵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综合语言英语能力,就应该把语言教学置身于生动饱满的特定情境中,以情境唤醒学生们的情感体验。试想小学英语课堂如一成不变地向学生进行单调的语言输入,一味地用“read after me、do after me”来强制学生语言输出,长此以往,理应充满激情的课堂便会逐渐失去色彩,继而造成学生缺少对课堂的期待,提不起内驱动
时候,我希望自己能拥有一个马耳他风格的木制阳台。说到休闲时光,有人喜欢森林里的小木屋,有人青睐花园中的小凉亭,但对我来说,能在一个马耳他风格的阳台上悠然自得地看世界才是人生最惬意的事情。这种阳台的木料通常会被漆成明亮的颜色,从建筑主体向外突出,悬于街道上方,周围是外立面为砂岩石材的巴洛克式联排别墅,看上去像一个悬空的缆车。我梦想中的阳台要有足够的空间,能放下一两把舒服的椅子,几盆蕨类植物,当然还少
在作文中,人物刻画要生动传神,贵在“三韵”,即神韵、体韵和语韵。从作文欣赏的角度来看,每个人物身上都有符合其年龄、职业和社会身份的特征,是与众不同的,因为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因此,学生要在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方面悉心观察、揣摩,才能写出活灵活现的人物来。可见,在写作教学中,要解决观察能力、心理揣摩和想象力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悉心观察,让人物“神韵”丰满起来  人物“神韵”要丰满,离不开
《秋姑娘的信》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的课文,是一篇图文并茂、文质兼美、充满童趣和蕴含自然常识的课文。讲的是秋姑娘给大雁、青蛙、松鼠和山村孩子写信,展现了一幅秋叶飘落、大雁南飞、青蛙冬眠、松鼠储食、小树穿“冬衣”的秋景图。同时使人感到秋姑娘对大雁、青蛙、松鼠、小树的关怀和体贴,由此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友谊的情感。通过同一片段前后两次试教的对比,让学生在情境中读出语文的滋味,在想象说话中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