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几点认识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zi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应试教育弊端的不断显现,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素质教育不仅仅在基础教育上的实施,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育教育中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面向21世纪初中教育必须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目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能够达到适应社会的人才,所以初中教学中思想品德课程也就显得异常的重要,本文就此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 思想品德 教学 初中
  思想品德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因其理论比较抽象,内容比较枯燥,在教学中往往造成老师教得吃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很多教师错误地认为只要学生死记硬背书本知识,能应付考试即可,从而脱离了思想品德课教育的真正目的,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学生不能从根本上理解系统知识,当然也就不能对知识进行迁移和灵活运用,这样不仅无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要如何才能上好思想品德课呢?笔者认为要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活跃课堂等方面着手。
  一、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对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点、理论体系,知识框架、教学目标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只有从总体上把握了知识结构特点,才能在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二、在组织教学环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辅助资料,可以是图片、故事或视频等,通过这些资料不仅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也能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更多地采取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比如可以通过分组讨论、辩论、讲故事,或创设场景,以表演等方式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比如在讲《自我新期待》发现自己的潜能一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深怀绝技”的同学上到前台去展示,即使对表现平平的同学,教师也要善于发现其长处,并给以必要的支持和鼓励,通过这样的活动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增强自信,立志做一个有用的人。再比如在讲《网络交往新空间》,网络上的人际关系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网络平台,边操作,边向学生讲解网络上人际交往的利与弊,让学生树立防范意识,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三、让思想品德课学习走进生活。
  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指导生活,思想品德这门学科也是如此,学以致用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与我们的生活习习相关,这就为我们课堂教学的扩展留有余地。如果教师善于运用社会这个大课堂,必将对我们的教学效果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在讲《融入社会,肩负使命》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让学生谈谈自己家乡(范围可由小至大)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包括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由发展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让学生对社会构成,社会生活有个初步的认识,并初步树立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四、结合时事,热点问题把握时代脉搏,升华知识。
  时事政治不仅是中考的必考内容,而且也常作为阅读材料见诸于阅读理解和案例分析题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新闻,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栏目及时了解国内国际大事和社会热点问题,比如中日钓鱼岛问题和即将召开的中共十八大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运用已有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赵献梓;初级中学德育活动实效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2]单舒平;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机制的建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3]黄昕 特约记者 田甲申 记者 田景新;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N];人民武警;2004年
其他文献
新时期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为核心;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目标;以关爱人本,突出人文素质的培养为特色,这是对英语教师提出的一次新的挑战。因此,我们必须遵循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倡导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和开放的教学时空,建立积极的评价体系和学习方式,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效地结合起来,将发展性评价观应用于实践中,立足
期刊
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不仅来自于家长的良好身教,更多的受到学校教育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学校和家庭,不但是共同打造学生健康人格的良好平台,也是决定学生成长过程中能否抵御一些社会歪风邪气的过滤网。  语文教学篇目,作为作者个体智慧与情感的结晶,也是有生命的。它浸透了作者的心血、情感,通过读者的阅读吸收,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的情感的走向、情趣的培养以及情操的形成,影响读者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因此,教
期刊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吸收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驱使学
期刊
青年属于年龄范畴,也属于代际范畴和社会范畴。具体而言,在年龄范畴上,依据国家统计局的规定,青年的年龄段为15~34岁,在这一年龄段中,青年的生理、心理急剧变化,从青春期向成熟期转变;在代际范畴上,青年的内涵通过代与代之间的关系建构起来,当代青年的成长带有特定的时代烙印,其社会化过程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性;在社会范畴上,青年是各种社会关系中的“青年”,青年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发展密切相关。习近平总书记在
期刊
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是创新能力品质中的核心因素。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而创新能力则是民族和社会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条件,也是民族和社会文明发展水平的标志,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象征之一。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是时代赋予老师的重任,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首先,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力争
期刊
新的课改让以前单一的音乐课堂变得更有趣味,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小学音乐课堂更贴近大众的音乐教育而区别了专业音乐教育。形式多样的“公开课”、“展示课”、“优质课”、“研讨课”层出不穷,使音乐课堂变得充满生机与活力。但这种充斥着各种知识的课堂却常常使音乐课堂变得杂而不纯,减弱了音乐本身的无穷魅力。“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离开了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将是无水之源”。“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用
期刊
减负增效是课堂教学中一个永恒的命题,也是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热点话题,频频见诸于报纸、电视新闻,在强大的社会舆论影响下,成为教师面临着新的压力之一。我们知道没有压力的学习是不存在的,那么什么是学生过重的学习压力?在“压力”和“效果”两者又如何取舍呢?数学课堂教学是如何来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来达到“减负增效”教育目?我想只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能力发展,才能实现“减负”与“增效”和谐发展。本文从提
期刊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本质是交际。外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法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语言。中学英语大纲明确规定:“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笔头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然而,英语作为升学考试中的一门主课,在有些教师的眼中,它的教学追求似乎不是能力而是成绩。有些教师认为,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便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学好英语,积极应试,则成了一些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