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2007年卫生改革进展情况
2007年,全国卫生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精神,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卫生改革与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扩大,农村卫生工作得到加强。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试点顺利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到2007年9月底,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县(市、区)达到2448个,占全国总数的85.5%,参加农民达到7.26亿人,参合率达到86%,提前实现了国务院确定的年度发展目标。全国已有20个省份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覆盖。全面落实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发展建设规划。中央下达专项投资27亿元,支持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县乡村卫生服务能力有了新的提高。深入开展“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和中西部农村地区卫生人才培训工作。以农村为重点,积极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开展改水改厕和创建卫生镇等活动。
(二)社区卫生服务加快发展,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正在形成。全国98%的地级以上城市、93%的市辖区和一半以上的县级市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已达到2.4万个,比2005年增加了47%。中央财政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培训人员进行补助,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均衡发展。一些大中城市已初步形成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服务功能比较齐全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六位一体”功能得到增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正在全国逐步建立。
(三)重大疾病防治工作扎实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和保障能力得到提高。国家对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患者筛查和诊疗进行补助。认真组织实施“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投入27亿元,将甲肝、流脑等纳入国家免疫规划,预防的传染病由7种扩大到15种。积极推动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精神病、恶性肿瘤等重大慢性疾病防治工作,加强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努力控制疾病负担。不断健全卫生应急体制机制,认真实施《国际卫生条例》,完善应急预案。严密防控鼠疫、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SARS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逐步扩大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覆盖范围,提高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改善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努力做好减少出生缺陷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卫生监督体系不断完善,全国98%以上的市和94%以上的县建立了卫生监督机构,卫生监督员近10万人。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要求,牵头完成了餐饮消费安全整治任务。做好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工作,加强职业卫生、环境卫生和放射防护等公共卫生监督和健康相关产品监管。
(四)医疗机构管理得到加强,医疗服务更加规范。在全国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和创建平安医院活动,努力改善医院管理和提高医护服务水平。坚持以公益性为导向,强化管理措施,规范执业行为,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加强处方管理,实行按药品通用名开具处方和处方点评制度。通过立法加强了对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的准入和规范管理。医院内涵建设受到重视,基础管理得到加强,诊疗工作进一步规范,医疗质量得到提高。稳步推进院务公开,加强社会监督,促进医患关系和谐。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推行价格公示制和费用查询制。努力探索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的长效工作机制。以上综合措施的效果明显,卫生部门所属医疗机构每门诊人次和出院者医药费用已连续两年接近零增长,明显低于居民消费物价指数的增长幅度。
(五)中医药工作稳步推进,中医药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重大疾病防治、农村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国务院成立了中医药工作部际协调小组,进一步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加强中医药继承和创新工作,与科技部等联合印发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开展了“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科普宣传活动。实施全国重点中医医院和县级中医院建设项目,加强对综合医院和城乡基层卫生机构中医建设指导,积极推进覆盖城乡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
(六)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在国务院领导下,卫生部作为牵头单位之一,与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推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围绕改革的重大问题,开展了一系列调查研究和讨论,委托7家国内外专业机构开展了独立研究,广泛征求群众、专家和地方政府意见,扩大决策的民主性和社会参与程度。目前,有关改革指导意见和配套文件已基本形成。
(七)其他卫生工作成效显著。国际卫生合作交流深入开展,外部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卫生法制建设取得新的成果,制定发布了《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处方管理办法》、《信访工作办法》等一批法规和部门规章,卫生标准建设扎实推进。努力推进政务公开,扩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重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规范专科医师、住院医师、全科医师和护士培训,努力为基层和中西部地区培训适宜人才,提高卫生管理队伍素质。
二、2008年卫生改革工作动态
2008年卫生工作总的要求,是稳步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覆盖,继续发展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重点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防控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加强中医药工作,强化医疗卫生监管和法制建设,努力推进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全面推进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认真组织好医改试点。
(二)切实加强了公共卫生管理,保障北京奥运会顺利举行。
(三)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为群众提供了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服务。
(四)统筹兼顾,积极推动了各项工作开展。
2007年,全国卫生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精神,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卫生改革与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扩大,农村卫生工作得到加强。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试点顺利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到2007年9月底,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县(市、区)达到2448个,占全国总数的85.5%,参加农民达到7.26亿人,参合率达到86%,提前实现了国务院确定的年度发展目标。全国已有20个省份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覆盖。全面落实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发展建设规划。中央下达专项投资27亿元,支持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县乡村卫生服务能力有了新的提高。深入开展“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和中西部农村地区卫生人才培训工作。以农村为重点,积极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开展改水改厕和创建卫生镇等活动。
(二)社区卫生服务加快发展,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正在形成。全国98%的地级以上城市、93%的市辖区和一半以上的县级市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已达到2.4万个,比2005年增加了47%。中央财政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培训人员进行补助,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均衡发展。一些大中城市已初步形成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服务功能比较齐全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六位一体”功能得到增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正在全国逐步建立。
(三)重大疾病防治工作扎实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和保障能力得到提高。国家对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患者筛查和诊疗进行补助。认真组织实施“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投入27亿元,将甲肝、流脑等纳入国家免疫规划,预防的传染病由7种扩大到15种。积极推动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精神病、恶性肿瘤等重大慢性疾病防治工作,加强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努力控制疾病负担。不断健全卫生应急体制机制,认真实施《国际卫生条例》,完善应急预案。严密防控鼠疫、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SARS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逐步扩大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覆盖范围,提高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改善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努力做好减少出生缺陷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卫生监督体系不断完善,全国98%以上的市和94%以上的县建立了卫生监督机构,卫生监督员近10万人。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要求,牵头完成了餐饮消费安全整治任务。做好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工作,加强职业卫生、环境卫生和放射防护等公共卫生监督和健康相关产品监管。
(四)医疗机构管理得到加强,医疗服务更加规范。在全国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和创建平安医院活动,努力改善医院管理和提高医护服务水平。坚持以公益性为导向,强化管理措施,规范执业行为,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加强处方管理,实行按药品通用名开具处方和处方点评制度。通过立法加强了对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的准入和规范管理。医院内涵建设受到重视,基础管理得到加强,诊疗工作进一步规范,医疗质量得到提高。稳步推进院务公开,加强社会监督,促进医患关系和谐。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推行价格公示制和费用查询制。努力探索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的长效工作机制。以上综合措施的效果明显,卫生部门所属医疗机构每门诊人次和出院者医药费用已连续两年接近零增长,明显低于居民消费物价指数的增长幅度。
(五)中医药工作稳步推进,中医药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重大疾病防治、农村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国务院成立了中医药工作部际协调小组,进一步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加强中医药继承和创新工作,与科技部等联合印发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开展了“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科普宣传活动。实施全国重点中医医院和县级中医院建设项目,加强对综合医院和城乡基层卫生机构中医建设指导,积极推进覆盖城乡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
(六)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在国务院领导下,卫生部作为牵头单位之一,与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推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围绕改革的重大问题,开展了一系列调查研究和讨论,委托7家国内外专业机构开展了独立研究,广泛征求群众、专家和地方政府意见,扩大决策的民主性和社会参与程度。目前,有关改革指导意见和配套文件已基本形成。
(七)其他卫生工作成效显著。国际卫生合作交流深入开展,外部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卫生法制建设取得新的成果,制定发布了《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处方管理办法》、《信访工作办法》等一批法规和部门规章,卫生标准建设扎实推进。努力推进政务公开,扩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重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规范专科医师、住院医师、全科医师和护士培训,努力为基层和中西部地区培训适宜人才,提高卫生管理队伍素质。
二、2008年卫生改革工作动态
2008年卫生工作总的要求,是稳步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覆盖,继续发展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重点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防控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加强中医药工作,强化医疗卫生监管和法制建设,努力推进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全面推进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认真组织好医改试点。
(二)切实加强了公共卫生管理,保障北京奥运会顺利举行。
(三)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为群众提供了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服务。
(四)统筹兼顾,积极推动了各项工作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