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传统的职业教育注重的是社会就业的教育,形成了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期望值过高,依赖性较强的心理,而人口多,学生多,社会就业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从而使很多学生产生了自卑的心理现象。中职学校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就是树立学生的创业意识,以创业造就业。
[关键词] 创业教育 就业 观念 意识
我校2001届财会专业毕业生李京回到学校为即将毕业的学生做了创业教育的讲座,27岁的李京毕业后放弃学校分配,决定自己创业,她现在已经拥有自己的房产公司、通讯器材公司,事业蒸蒸日上,是一位成功的女商人。讲座最后她提出了自己的创业感言:“创业是勇敢者无悔的选择,年轻人没有创业哪来就业,没有创业哪来财富!”。与李京相比我校大部分中职毕业生就业观念还是比较传统,创业意识薄弱,在“你是准备就业还是创业”的一项调查中,有92%的人选择了“就业”,仅有8%的人选择“创业”。传统的职业教育注重的是社会就业的教育,形成了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期望值过高,依赖性较强的心理,而人口多,学生多,社会就业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从而使很多学生产生了自卑的心理现象,上学不能就业,上学何用!中职学校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就是树立学生的创业意识,以创业造就业。
一、中职学校创业教育的意义
从我国的就业形势来看,从中职生到大学生就业均出现虚假的饱和状态。一些热门行业人满为患,而一些不景气的行业、边远地区又难以引进和留住有用之才。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表面上看是人才市场机制运营的结果,实际上问题却出在我们的教育墨守成规,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仍建立在某个行业部门基础之上的缘故。其实在向知识经济转型时期,只能有一部分毕业生到现成的行业中去工作,而更多的毕业生需要自行创业,自谋职业。据劳动部门预测:今后10年,我国每年将新增加劳动力1000万,大约1.2亿左右的农村劳动力要向城市转移,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还存在着2000多万稳性失业者,此外每年还有数百万下岗职工。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在我国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中积极实施创业教育,不仅能缓解目前面临的困难,也有助于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创业教育的宗旨在于鼓励学生自我雇佣,其优点是创业者不但自己谋得了职业,也为社会其他成员提供了就业机会,在当前经济高速时期,能有效地缓解劳动力供需不均的矛盾,确保社会稳定。
二、中职学校创业教育的内容设置
创业教育,英文为enterprise education,又称“第三本教育护照”。究其含义,可以理解为:进行从事各项事业策划、开办、拓展的教育;探索、冒险、创造精神与技能的教育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东京会议报告指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这种人应具有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对于贫困地区和不利人口来说,创业教育与专门培训又联系在一起,通过培训,提供急需的技能、技巧和资源,使他们能够自食其力。显然,创业教育不同于以往的适应性、守成性教育,而是注重把事业心和开拓技能教育提高到目前学术性和职业性教育护照所享有的同等地位,通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人,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个人生活质量的改善。
由于我国创业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具体内容没有统一标准,笔者认为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 :
1、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创业意识,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
中职学校要帮助学生树立就业观念, 中职学校要通过各种教育唤醒、启发、诱导、挖掘学生的创业潜能,鼓励学生开拓创新,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多作贡献,学生要由被动地就业向主动创业转变。
2、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和基本品质。
创业基本素质由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结构等四部分组成。为此,创业教育应紧紧围绕创业基本素质培养目标进行,与创业有关的素质和能力主要有创新素质与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及社会活动能力;与创业有关的品质主要有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创业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把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与能力放于中心地位,教学活动始终围绕培养学生创业精神、能力展开,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视野开阔、主动创新、勇于实践的复合型人才。
3、引导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创业是智慧与能力的较量,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广博的知识积累,创业活动本身因“业”不同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同时创业者还要掌握市场运作的一些基本步骤与程序。这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非常高,教师必须对创业的整个过程有全面的理解才能驾驭该门课程,学生才能学有所用,学有所获,通过学习,学生基本上能掌握创业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学校还应该要求学生掌握具体的操作技能,比如请有关政府机关的负责人讲授纳税程序,如何办理工商登记及税务登记,特种行业管理等等。组织专家学者答疑,开办经典案例分析讲座,让学生掌握实战的经验和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三、中职学校创业教育的途径与形式
1、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增设创业教育课程。
构建起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并且在教学计划中、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加以体现。就课程设置而言,中职学校要找出一条适合本校的模式,实施和推进创业教育。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各中职学校任课教师定期进行培训,召开学术经验交流会,同时在专业教育中也要渗透和贯彻创业教育的思想,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的环节中,更要贯彻创业教育的精神,以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独立工作的能力。要主动采用创业案例进行教学,体现出成功创业者的创业方法、过程和规律等,并充分表现出其创业精神,这样的教育效果更直观、生动,更能启发创业思路、拓宽创业视野。
2、建立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战场所。
中职学校在实施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要走校企联合的模式,中职学校可在企业创立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学校本身也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创办一些实体,为学生提供创业实战演习场所,根据学校专业设置情况,制定周密的创业培养计划,通过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鼓励广大同学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利用周末及业余时间创立一些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实体,学生从中体会到创业的乐趣与艰辛,体会成功的喜悦,潜意识中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
3、定期举办创业计划大赛等,形成浓厚的创业氛围。
创业教育活动大都起源于创业设计大赛,学生在创业作品的设计过程中,会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查阅大量的资料,其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煅炼。中职学校开展科研竞赛、创业交流,开设创业教育课讲座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实施创业教育,或定期邀请一些创业成功者举办创业现身讲座,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为学生提供借鉴。也可专门举办创业培训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帮助。学校要主动增加投入和改善软硬环境,把这一工作当成学生成才的大事来抓,要主动与企业联姻,牵线搭桥,让学生的创业活动与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使学生的创业成果尽快产业化。
总之,创业教育是一项有特定目的的系统工程。它的实施必须贯穿于中职教育各阶段,涵盖德、智、体、美、劳等各育,这不仅是依靠某门课程的讲授就能完成的,而应"成为所有教育课程各计划的组成部份",需要教育行政部门、中职学校的联合行动,甚至需要社会大环境的支持。■
[关键词] 创业教育 就业 观念 意识
我校2001届财会专业毕业生李京回到学校为即将毕业的学生做了创业教育的讲座,27岁的李京毕业后放弃学校分配,决定自己创业,她现在已经拥有自己的房产公司、通讯器材公司,事业蒸蒸日上,是一位成功的女商人。讲座最后她提出了自己的创业感言:“创业是勇敢者无悔的选择,年轻人没有创业哪来就业,没有创业哪来财富!”。与李京相比我校大部分中职毕业生就业观念还是比较传统,创业意识薄弱,在“你是准备就业还是创业”的一项调查中,有92%的人选择了“就业”,仅有8%的人选择“创业”。传统的职业教育注重的是社会就业的教育,形成了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期望值过高,依赖性较强的心理,而人口多,学生多,社会就业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从而使很多学生产生了自卑的心理现象,上学不能就业,上学何用!中职学校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就是树立学生的创业意识,以创业造就业。
一、中职学校创业教育的意义
从我国的就业形势来看,从中职生到大学生就业均出现虚假的饱和状态。一些热门行业人满为患,而一些不景气的行业、边远地区又难以引进和留住有用之才。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表面上看是人才市场机制运营的结果,实际上问题却出在我们的教育墨守成规,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仍建立在某个行业部门基础之上的缘故。其实在向知识经济转型时期,只能有一部分毕业生到现成的行业中去工作,而更多的毕业生需要自行创业,自谋职业。据劳动部门预测:今后10年,我国每年将新增加劳动力1000万,大约1.2亿左右的农村劳动力要向城市转移,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还存在着2000多万稳性失业者,此外每年还有数百万下岗职工。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在我国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中积极实施创业教育,不仅能缓解目前面临的困难,也有助于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创业教育的宗旨在于鼓励学生自我雇佣,其优点是创业者不但自己谋得了职业,也为社会其他成员提供了就业机会,在当前经济高速时期,能有效地缓解劳动力供需不均的矛盾,确保社会稳定。
二、中职学校创业教育的内容设置
创业教育,英文为enterprise education,又称“第三本教育护照”。究其含义,可以理解为:进行从事各项事业策划、开办、拓展的教育;探索、冒险、创造精神与技能的教育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东京会议报告指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这种人应具有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对于贫困地区和不利人口来说,创业教育与专门培训又联系在一起,通过培训,提供急需的技能、技巧和资源,使他们能够自食其力。显然,创业教育不同于以往的适应性、守成性教育,而是注重把事业心和开拓技能教育提高到目前学术性和职业性教育护照所享有的同等地位,通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人,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个人生活质量的改善。
由于我国创业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具体内容没有统一标准,笔者认为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 :
1、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创业意识,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
中职学校要帮助学生树立就业观念, 中职学校要通过各种教育唤醒、启发、诱导、挖掘学生的创业潜能,鼓励学生开拓创新,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多作贡献,学生要由被动地就业向主动创业转变。
2、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和基本品质。
创业基本素质由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结构等四部分组成。为此,创业教育应紧紧围绕创业基本素质培养目标进行,与创业有关的素质和能力主要有创新素质与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及社会活动能力;与创业有关的品质主要有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创业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把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与能力放于中心地位,教学活动始终围绕培养学生创业精神、能力展开,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视野开阔、主动创新、勇于实践的复合型人才。
3、引导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创业是智慧与能力的较量,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广博的知识积累,创业活动本身因“业”不同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同时创业者还要掌握市场运作的一些基本步骤与程序。这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非常高,教师必须对创业的整个过程有全面的理解才能驾驭该门课程,学生才能学有所用,学有所获,通过学习,学生基本上能掌握创业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学校还应该要求学生掌握具体的操作技能,比如请有关政府机关的负责人讲授纳税程序,如何办理工商登记及税务登记,特种行业管理等等。组织专家学者答疑,开办经典案例分析讲座,让学生掌握实战的经验和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三、中职学校创业教育的途径与形式
1、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增设创业教育课程。
构建起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并且在教学计划中、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加以体现。就课程设置而言,中职学校要找出一条适合本校的模式,实施和推进创业教育。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各中职学校任课教师定期进行培训,召开学术经验交流会,同时在专业教育中也要渗透和贯彻创业教育的思想,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的环节中,更要贯彻创业教育的精神,以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独立工作的能力。要主动采用创业案例进行教学,体现出成功创业者的创业方法、过程和规律等,并充分表现出其创业精神,这样的教育效果更直观、生动,更能启发创业思路、拓宽创业视野。
2、建立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战场所。
中职学校在实施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要走校企联合的模式,中职学校可在企业创立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学校本身也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创办一些实体,为学生提供创业实战演习场所,根据学校专业设置情况,制定周密的创业培养计划,通过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鼓励广大同学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利用周末及业余时间创立一些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实体,学生从中体会到创业的乐趣与艰辛,体会成功的喜悦,潜意识中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
3、定期举办创业计划大赛等,形成浓厚的创业氛围。
创业教育活动大都起源于创业设计大赛,学生在创业作品的设计过程中,会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查阅大量的资料,其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煅炼。中职学校开展科研竞赛、创业交流,开设创业教育课讲座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实施创业教育,或定期邀请一些创业成功者举办创业现身讲座,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为学生提供借鉴。也可专门举办创业培训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帮助。学校要主动增加投入和改善软硬环境,把这一工作当成学生成才的大事来抓,要主动与企业联姻,牵线搭桥,让学生的创业活动与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使学生的创业成果尽快产业化。
总之,创业教育是一项有特定目的的系统工程。它的实施必须贯穿于中职教育各阶段,涵盖德、智、体、美、劳等各育,这不仅是依靠某门课程的讲授就能完成的,而应"成为所有教育课程各计划的组成部份",需要教育行政部门、中职学校的联合行动,甚至需要社会大环境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