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噬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ster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噬是细胞利用溶酶体降解细胞内自身受损、变性或衰老的蛋白质、细胞器以及其他大分子物质,为细胞修复提供营养和能量,以维持细胞内稳态和细胞完整性。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自噬与多种肾脏疾病有关,自噬功能紊乱会导致肾脏疾病的发生,如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脏病、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多囊肾病等。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自噬在肾脏疾病方面的的研究进展。
其他文献
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目前对于前列腺癌的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免疫疗法在前列腺癌中的临床应用。本文从前列腺癌的肿瘤免疫微环境的主要组成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前列腺癌的免疫治疗选择提供借鉴。
Klinefelter综合征(KS)是男性不育中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疾病。睾丸发育不良、第二性征发育迟滞或不发育、无精子是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许多夫妇选择收养或使用供精生育。近年来,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使KS患者拥有遗传学后代成为可能。本文就KS患者的临床表现、取精方式、预测指标以及后代遗传风险等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肾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病多发病。采用微创技术治疗肾结石,首先必须熟悉肾集合系统解剖特征,准确掌握肾集合系统解剖特征是安全、高效地完成结石治疗的必要条件。随着CT三维重建与3D打印、全息数字化影像技术等在医学领域的普及与应用,人们发现既往的肾集合系统分类并不能真实地反映术中所见的情况,使术前评估结果出现偏差,降低了其在治疗指导中的价值。因此,使用先进技术对肾集合系统的形态结构进行重新定义与分类是肾结石微创治疗的发展趋势和必然选择。本文对肾集合系统的分类与特殊解剖参数进行系统的综述,并结合全息可视化技术、3D重
压力性尿失禁作为困扰女性身心健康的卫生问题,近年来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从诊断评估、症状与生活质量评估、性功能影响评估三个方面总结了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评估问卷,从内容、用时、应用情况等角度进行列表对比,以期为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者进行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抑郁症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且严重时会导致自杀死亡,越来越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与重视。与普通人群相比,慢性肾脏病患者抑郁症的发病率更高。维生素D作为一种独特的脂溶性类固醇激素,其可能通过维持钙稳态,调控5-羟色胺的形成,稳定线粒体功能,改善氧化应激,维持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之间的平衡,参与表观遗传调控等作用机制对慢性肾脏病合并抑郁症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本文就以上方面将维生素D对慢性肾脏病合并抑郁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血管钙化(VC)是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是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率的重要预测指标。除羟基磷灰石在血管壁的内膜和中膜层沉积以外,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的转化也是VC发生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外泌体是一种具有脂质双分子层结构的细胞外囊泡,含有多种特异性脂质、核酸和蛋白质,参与细胞间通讯,在不同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已有研究证明外泌体通过诱导矿物质沉积、在细胞间运输微小RNAs(miRs)、将钙化信号扩展至相邻正常血管平滑肌细胞等途径参与调控VC。本文以血管平滑肌细胞为桥梁,对外泌体在VC
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发展,脱细胞基质材料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组织创伤及器官病变的修复中,其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尿道狭窄、尿道损伤以及先天性尿道缺损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加,且临床效果显著。本文通过复习以往文献及相关图书,归纳了尿道缺损疾病的类型、病因及目前临床上的相关治疗方法,并阐述了脱细胞基质材料的特点及其在尿道缺损疾病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骨髓瘤肾病即管型肾病,是多发性骨髓瘤急性肾损伤的最常见原因。游离轻链与管型肾病的发生及预后密切相关,其快速持续降低提示着较好的肾脏预后。对于严重肾损害的管型肾病患者,血液净化联合有效的化疗,可更好地清除体内游离轻链,改善肾脏预后。近年来血液净化如高截留量透析、高通量透析等治疗管型肾病一直是研究热点,但最佳治疗方式尚未确认。本文探讨了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游离轻链清除及管型肾病治疗方面的进展。
糖尿病性尿道功能障碍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影响着一半以上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往往表现为储尿功能和排尿功能同时受损,然而目前仍缺乏标准的诊疗手段。目前糖尿病性尿道功能障碍关于膀胱病变的研究较多,而对糖尿病导致的尿道病变却缺乏较好的研究描述。因此,本文就糖尿病对尿道的功能学和形态学影响,以及相关临床研究和治疗现状进行综述,希望为糖尿病性尿道功能障碍的研究及治疗方向提供参考。
利妥昔单抗(RTX)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已有近20年经验。本文回顾总结了RTX治疗IMN的疗效,包括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的和初发的IMN;RTX与保守治疗、环孢素、激素联合环磷酰胺等治疗IMN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RTX与其他药物联用的疗效;RTX治疗IMN疗效的影响因素,如RTX剂量、RTX用药间隔、血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滴度及亚型等;以及肾功能下降的严重程度;RTX的不良反应。得出RTX治疗IMN疗效不弱且不良反应更少更小,临床应用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