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曾就党史工作作出指示,他指出,党史工作要“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服务,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服务,为培育‘四有’新人服务”。这“三个服务”便是新时期党史工作的方针和航标,党史工作要在“三个服务”上下功夫。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发展是全党全国的第一要务,党史工作必须紧跟形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的总蓝图,确定资政育人的内容。只有搞好服务,方能大有作为。党史工作者不仅要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势,更应研究地方党委的重要决策、重大事件、领导讲话,善于领会和正确把握党委的决策意图,从中捕捉资政育人的线索。如结合实施东向发展战略,既可撰写如何发挥本地优势,推动经济发展,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资政报告,也可利用党史部门自身熟悉的地情人文资料,为本地项目开发,招商引资提供指引,为宣传本地,提高其知名度鼓劲造势;更可通过横向比较,提供毗邻苏浙县市大发展的成功范例资料,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近一段时间,可借本地党委政府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之机,适时推动“历届县委、县政府经济发展战略”专题,从中探寻本地经济发展的规律,为县委、县政府提供有益借鉴。
党史工作是党建工作的一部分,党建工作这盘大餐必须加上党史这一重要配料方能味美可口。组织部门抓党建力度大,但往往力不从心,精力不够,也希望党史部门能分担一些党建任务。因此,县级党史部门要主动参与党建工作,承担一些课题研究和党建资源的调查。借党建工作扩大党史工作的影响,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工作切入点。如紧跟本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运用史料反映我党历代领导集体反腐倡廉的成功经验,向人们展示我党新一代领导集体反腐倡廉的决心和信心,能起到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作用。再如,围绕农村党的基层政权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开展调查研究,形成资政报告。如能把党史教育纳入政治宣传教育工作范畴,用革命斗争史、党的发展史、社会主义建设史、改革开放史来教育人、培养人、造就人,党史工作者的活动空间就大了。要利用好各级各类党员干部培训班,利用好各种节日的纪念庆祝活动,利用好烈士陵园、墓碑等宣传教育基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党建带党史,党史促党建,定能取得双赢的效果。
党史工作的重要职能之一是“育人”,而“育人”的主要对象是“新人”。如何把新人培育成“四有”新人呢?党史工作者在这里可搭台唱戏。学校是青少年集中学习的场所,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一代政治、思想、文化素质的高低,维系着国家的前途与命运。通过党史宣传教育,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不断提高在校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品质,正是党史工作服务教育的一个着眼点,也是实现以史育人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比如,党史教育可以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组织安排党史工作人员深入学校开展专题讲座。党史教育可以与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组织学生凭吊烈士墓碑、参观访问企业、农村,弘扬时代精神。党史教育可以与学校团、队建设相结合,在学校兴起学党史、读党史的氛围。通过各种形式的党史宣传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四有”新人,教育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勤俭朴实的作风和品德,教育学生立志成才,成为既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又有坚实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有用之才。
同时,党委分管领导也要不断为党史工作者创造条件,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真真切切地去“体悟”、“觉察”党史工作的“有为”和“有位”,从而卓有成效地去“资政育人”。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发展是全党全国的第一要务,党史工作必须紧跟形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的总蓝图,确定资政育人的内容。只有搞好服务,方能大有作为。党史工作者不仅要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势,更应研究地方党委的重要决策、重大事件、领导讲话,善于领会和正确把握党委的决策意图,从中捕捉资政育人的线索。如结合实施东向发展战略,既可撰写如何发挥本地优势,推动经济发展,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资政报告,也可利用党史部门自身熟悉的地情人文资料,为本地项目开发,招商引资提供指引,为宣传本地,提高其知名度鼓劲造势;更可通过横向比较,提供毗邻苏浙县市大发展的成功范例资料,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近一段时间,可借本地党委政府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之机,适时推动“历届县委、县政府经济发展战略”专题,从中探寻本地经济发展的规律,为县委、县政府提供有益借鉴。
党史工作是党建工作的一部分,党建工作这盘大餐必须加上党史这一重要配料方能味美可口。组织部门抓党建力度大,但往往力不从心,精力不够,也希望党史部门能分担一些党建任务。因此,县级党史部门要主动参与党建工作,承担一些课题研究和党建资源的调查。借党建工作扩大党史工作的影响,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工作切入点。如紧跟本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运用史料反映我党历代领导集体反腐倡廉的成功经验,向人们展示我党新一代领导集体反腐倡廉的决心和信心,能起到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作用。再如,围绕农村党的基层政权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开展调查研究,形成资政报告。如能把党史教育纳入政治宣传教育工作范畴,用革命斗争史、党的发展史、社会主义建设史、改革开放史来教育人、培养人、造就人,党史工作者的活动空间就大了。要利用好各级各类党员干部培训班,利用好各种节日的纪念庆祝活动,利用好烈士陵园、墓碑等宣传教育基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党建带党史,党史促党建,定能取得双赢的效果。
党史工作的重要职能之一是“育人”,而“育人”的主要对象是“新人”。如何把新人培育成“四有”新人呢?党史工作者在这里可搭台唱戏。学校是青少年集中学习的场所,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一代政治、思想、文化素质的高低,维系着国家的前途与命运。通过党史宣传教育,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不断提高在校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品质,正是党史工作服务教育的一个着眼点,也是实现以史育人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比如,党史教育可以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组织安排党史工作人员深入学校开展专题讲座。党史教育可以与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组织学生凭吊烈士墓碑、参观访问企业、农村,弘扬时代精神。党史教育可以与学校团、队建设相结合,在学校兴起学党史、读党史的氛围。通过各种形式的党史宣传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四有”新人,教育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勤俭朴实的作风和品德,教育学生立志成才,成为既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又有坚实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有用之才。
同时,党委分管领导也要不断为党史工作者创造条件,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真真切切地去“体悟”、“觉察”党史工作的“有为”和“有位”,从而卓有成效地去“资政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