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干谒诗中的士人形象研究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ytrewq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0年代以来,唐代干谒诗开始受到了学术界更多的关注,学术巨擘和青年学子继踵涉足,成果涌现,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一个特色研究领地。考察既有的研究成果,发现在干谒诗形象建构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这对于作为一种彰显人际交流功能、突出反映当时士人精神面貌的文学作品而言是令人遗憾的。另一方面,因为对干谒诗概念界定的分歧,出现了同一首诗,有的认定是干谒诗,有的则认为不是干谒诗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谒诗研究结论的科学性。为此,笔者通过考察干谒过程的诸要素,初次提出了“谒事诗”的概念,将谒事诗分成干谒诗、省谒诗、送谒诗、行谒诗、答谒诗五类。并在此基础上,确立干谒诗的研究样本,考察了其塑造的士人干谒形象。研究发现,随着唐朝由盛转衰,士人干谒形象逐渐从积极性向复杂性和消极方面演化,最终演变成了私恩结聚、攀附权贵的丑陋形象。至此,干谒诗似乎有了革命性的一面,它以日益庸俗化的面孔和方式,成了动员和号召“游离统治中心”的舆论动员工具,干谒的士人通过向统治阶级权力中心的靠拢而渐渐走向了它的对立面。如果说,送谒诗促进了干谒群体的群体心理形成的话,省谒诗则是与这个炽热的群体心理所不同的一种个人意识的生长和觉醒。正是这种觉醒,成就了唐代省谒诗的现实批判精神。到晚唐时期,干谒诗人在省谒诗中表达的不满和愤慨的情绪渐渐演化为一种士人阶层的社会情绪,成为晚唐社会分裂的原因之一。研究发现,追求仕进的文士在封建专制体制压迫下,孕育出的是一种多面人格,既有以才用世、扬名青史的理想和为民请命、为国立言的浩气,也有阿附权贵、蝇营狗苟的猥琐和嬉笑怒骂、傲物特立的性情,可谓集高洁与瑕庸俗于一身。这种多面人在适宜的土壤下就会走向朝廷的对立面。有学者注意到了唐代文人背叛朝廷的这一现象,每当大乱一来,就出现“朝廷衣冠,沐恩累代;大臣将相,从逆比肩”的现象。研究发现,大多数诗人献诗之后得到的只是无尽的沉默。李白之所以愤懑,既有抱负不展之失望,也有倍受冷落之辛酸。李白的这种受冷落感,与投献诗作后每如石沉大海、微波不起的可怜结局息息相关。研究发现,李白在干谒诗中表现的“理想的自我”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情趣。那么,李白为什么还会倍受冷落呢?为何未能因此干谒成功呢?答案是待诏翰林失败所引发的“玄宗之讽的流传”成了李白一生也没有逾越过的高墙。研究发现,干谒形象的塑造是干谒者对唐代统治者思想统治的体悟认同,干谒活动中的交际表演则是对当时官场潜规则的迎合。这种“两面人文化”深深地浸入仕进文化的骨髓,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魅影时现。由此引发的“扇结钧党,私为盟敌”的干谒关系,最终成为晚唐朋党之祸的根源。
其他文献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资产的成本,除非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比换出资产的公允
曲线箱梁桥是桥梁工程中的一种重要桥型,但在曲线箱梁桥中,剪力滞效应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箱梁剪力滞效应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
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是政府、社会公众与公共图书馆为实现公共服务目标而进行的共同治理。随着政府管理权限的逐步下放,我国公共图书馆理事会的治理机能将不断增强,并在治理结
以醋酸乙烯酯(VAc)和丙烯酸丁酯(BA)为原料,用半连续加料法合成共聚物。研究VAc/BA共聚合的3个阶段(种子预聚合阶段、单体滴加阶段和保温熟化阶段)所得共聚物组成和微观序列
PTFE基布广泛适用在生产PTFE纤维耐高温过滤材料。本文根据耐高温过滤材料的规格,选用PTFE基布与PVA纤维网的复合方式,设计了针刺加固试验方案,观察、研究针刺后PTFE基布的性
介绍了导电纤维发展历程、导电机理、导电性的表征、导电纤维的生产方法以及复合导电纤维生产的工艺流程,针对复合导电纤维的特性,探讨了其在纺织品中的应用范围和发展前景。
职业院校的教师,由于其教育对象是准职业人,是对人进行职业塑造,所以,职业院校教师的使命就要求其具有高尚的师德。本文通过对职业院校师德建设工程设计思路分析,提出职业院
采用真空电弧炉在氩气保护下熔炼Al0.5Cr Co Fe Ni高熵合金,在不同温度(800~1100℃)下进行100 h的高温氧化实验,测定其氧化动力曲线,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分析氧
煤液化调节阀是煤直接液化工艺中的关键装备,需要面对高温、高压和高固态浓度流体冲蚀的恶劣工况。由于耐磨材料等关键技术无法突破,作为神华煤液化工艺关键工艺装备的调节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