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锗磷酸盐及钒磷酸盐的合成与表征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i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孔分子筛因其丰富的孔道结构而具有优异的离子交换、催化、分离吸附等性能,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随着科学家对微孔分子筛的研究不断推陈出新,一类新型微孔分子筛—过渡金属锗磷酸盐正受到科学家们的关注。不过具有大孔道以及超大孔道的过渡金属锗磷酸盐还鲜有报道。本文旨在丰富过渡金属锗磷酸盐的结构化学与物理、化学性能,将碱金属、NH4+离子引入锗磷酸盐合成体系中,合成出兼具大孔道结构及丰富物理、化学性能的过渡金属锗磷酸盐。   通过溶剂热法、低温熔盐法和离子热法合成出六个新型过渡金属锗磷酸盐和两种具有一维链状结构的锗磷酸盐以及一种一维链钒磷酸盐。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分析以及磁性测试等多种分析和表征方法对所得产物进行研究,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   1、通过溶剂热法在A2O-CdO-GeO2-P2O5-H2O(A=K+,NH4+)体系中成功合成出两种具有十二元环大孔道开放结构的碱金属隔锗磷酸盐,KCdGePO-1结构中水的脱出不会导致结构坍塌。   2、通过低温熔盐法克服了在溶剂热体系下Cu2+易被还原成单质铜的缺点,在CuO-GeO2-A2HPO4-H2O(A=Na+,K+)体系中成功合成出两种具有十一元环大孔道开放结构的碱金属铜锗磷酸盐。KCuGePO-1具有可逆吸附水性能。   3、通过溶剂热法在K2O-CoO-GeO2-P2O5-H2O体系中合成出两种新型钴锗磷酸盐CoGePO-2与KCoGePO。在CoGePO-2晶体结构中观察到了与矿物天蓝石(Lazulite)晶体结构中类似的过渡金属共面三聚体,具有低温下的反铁磁性。在KCoGePO晶体结构中观察到了少见的由CoO6八面体与GeO6八面体共棱连接形成的“一”字型金属链。   4、通过溶剂热法在K2O-GeO2-P2O5-H2O体系中合成出具有一维链状结构的碱金属锗磷酸盐KGePO。在该化合物晶体结构中首次观察到了锗磷比例为1∶3的一维锗磷链。   5、在以氯化胆碱以及尿素按1∶2的比例配制的低温共熔物为溶剂的NH3-GeO2-P2O5体系中合成出具有一维链状结构的铵锗磷酸盐NHGePO。该化合物晶体结构中包含鲜有报道的GeN2O4八面体。   6、在NH2(CH2)3NH2-V2O5-P2O5-H2O体系中合成出钒磷酸盐DAPVPO。该化合物晶体结构中存在与磷铝锂钠石矿物(Tancoite)同构的一维链。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以白洋淀养殖废弃物随意堆放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为依据,采取资源化处理策略,从而改善白洋淀养殖废弃物环境污染现状。以鸭粪为原料进行高温堆肥试验,添加玉米秸
二氧化锡(SnO2)是一种传统的环境友好型半导体材料,因其优异的光电化学性能及低廉的价格被广泛地应用于光催化和气敏传感等诸多领域。然而,作为一种宽禁带半导体,SnO2只能吸收
本文通过简单的水热法,制备了不同形貌的α-Fe2O3,研究了不同条件对产物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本文在水热条件下制备了α-Fe2O3纳米立方体,并对其进
如今,芯片已进入了人类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大到飞机舰船、卫星火箭,小到人们手中的手机、“随身听”,都离不开芯片.随着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对华为公司的打压,“光刻机”成了网
期刊
耕地是土地的精华,是农业生产最重要的资源。耕地地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开展耕地地力评价,摸清耕地地力及其影响因子的变化和条件,是加强耕地质
本文中选取杨庄塌陷区为研究对象,在夏季时期采样,选取水样7个,土壤样12个,底泥样12个,分别测定各环境中理化性质:(1)水样:总氮、总磷、氨氮、COD、、TOC、pH、DO、T;(2)土壤:有机
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Conductive polymer composites,CPCs)是由导电填料填充高分子材料基体复合制备而成。CPCs广泛用于自控温加热材料、传感器、电磁屏蔽、抗静电材料等,引
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被认为是最有应用潜力的能源。有效的利用太阳能可以帮助人类解决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光催化技术和太阳能电池技术被认为是两种非常有
目前,国内外许多水源水受到芳烃类物质污染,虽然芳烃类物质在水体中的浓度通常很低,但是常规给水处理技术的去除效果较低,同时由于苯环结构具有特殊的稳定性,芳烃类物质被氧化时可能生成系列中间产物,潜在一定的环境风险,难以保障饮用水安全。论文采用自制的高铁酸钾和CuO/TiO_2光催化剂,以萘、菲和芘为对象,以微污染源水为载体,在源水pH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氧化体系转化去除芳烃类物质的效果及影响因素,并以菲为
氢能由于其具有能量密度大、可再生、无污染的优良特性,成为了未来最理想的绿色能源,高效储氢技术则是氢能实际应用的基础和亟需突破的瓶颈。以LiAlH_4为代表的配位储氢化合物因其高地储氢容量成为了国内外新型储氢材料的研究热点。实验采用工业用原料LiAlH_4作为研究的主要材料,通过正交实验法详细分析了球磨工艺对LiAlH_4储氢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相同的放氢条件下,球磨时间对LiAlH_4放氢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