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定位施肥对非石灰性潮土土壤硝态氮动态变化的影响

来源 :莱阳农学院 青岛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vi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氮肥在粮食增产上的作用毋庸置疑,但近年来,过量施氮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日渐暴露,如氮肥利用率低;地表水、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等。本论文以连续28年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基础,采用0.01MCaCl2溶液浸提,WIC-Ⅱ型离子色谱仪测定法,研究了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下,冬小麦拔节期、灌浆期、收获期以及夏玉米拔节期、灌浆期、收获期土壤中硝态氮动态变化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在测定的不同的生育时期,0~100cm土体中硝态氮累积量最少的是CK处理,在冬小麦拔节期、灌浆期、收获期以及夏玉米拔节期、灌浆期、收获期仅为31.92kg·hm-2、156.78kg·hm-2、171.59kg·hm-2、140.13kg·hm-2、139.12kg·hm-2、167.38kg·hm-2。长期单施氮肥的处理N1、N2,在冬小麦拔节期、灌浆期、收获期,0~100cm土体中硝态氮累积量分别为525.96kg·hm-2,801.06kg·hm-2、267.58kg·hm-2,640.54kg·hm-2、780.00kg·hm-2,1116.09kg·hm-2,在夏玉米拔节期、灌浆期、收获期累积量分别为260.49kg·hm-2,352.35kg·hm-2、172.15kg·hm-2,282.95kg·hm-2、305.14kg·hm-2,360.06kg·hm-2。较对照处理(CK)明显增加,表明长期单独施用无机氮肥,造成了土壤中硝态氮的大量累积,并且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土壤中硝态氮含量逐渐增加,但与施肥量并不呈现线性相关。而长期单施有机肥的处理M1、M2处理,在冬小麦拔节期、灌浆期、收获期,0~100cm土体中硝态氮累积量分别为51.12kg·hm-2,48.41kg·hm-2、400.31kg·hm-2,612.23kg·hm-2、304.03kg·hm-2,129.28kg·hm-2,在夏玉米拔节期、灌浆期、收获期累积量分别为256.19kg·hm-2,483.94kg·hm-2、65.68kg·hm-2,94.65kg·hm-2、287.57kg·hm-2,320.45kg·hm-2。无机氮肥配施有机肥的处理M1N1、M1N2、M2N1、M2N2。在不同的生育时期,0~100cm土体中硝态氮累积量分别在56.38~697.22kg·hm-2、58.73~643.88kg·hm-2、56.75~744.22kg·hm-2、63.73~1080.30kg·hm-2之间。有机肥配施氮肥,使土壤中的硝态氮含量增加,能够充分满足作物对氮素的需要,但在冬小麦拔节期,能有效地缓解土壤对硝态氮的累积。氮磷钾肥配合施用的处理N2PK、N2P、N2K,在不同的生育时期,0~100cm土体中硝态氮累积量分别在56.75~754.60kg·hm-2、115.03~1096.07kg·hm-2、325.75~905.11kg·hm-2之间。 结果表明,长期单施有机肥及其配施无机氮肥,氮磷钾或氮磷以适当比例配施,可减少土体中NO3--N的积累。单施氮肥以及氮钾配施的土壤剖面中NO3--N积累增加,对土壤环境和地下水构成潜在污染。降水、灌溉、氮肥用量及作物吸收利用是影响土壤NO3--N淋洗、积累的主要因素。
其他文献
在湖北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产区,每年7~8月,是棉花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花铃期)。但是,此时却常常出现高温干旱天气,这严重影响了棉花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成为进一步提高棉花产量的主要障碍因子之一。本试验于2005年以Y99为材料,通过应用10~(-5)mol/L脱落酸(ABA)浸种、进入高温干旱前ABA叶面喷施(面施)、ABA根部浇灌(根施)和热激处理(种子萌动期),来探讨
为了了解异源系统获得抗性调节基因在烟草中的表达是否能使烟草对广泛的病原菌具有较高的抗病性,以烟草叶盘作为转化受体,将拟南芥NPR1基因成功地导入了烟草K326和遵烟1号,转
本研究利用2002年江苏省中熟晚粳品种区域试验各点的参试品种材料,运用AMMI模型首先分析了稻米品质各指标的变异性与稳定性,以确定环境可调控的关键品质指标,研究肥料对这些稻米关键品质指标及产量的调控机理并提出优质高产相协调的调控措施。本试验于2003、2004年在苏州太湖地区农科所进行,以太湖地区优质中熟品种苏香粳2号为供试材料,设计了氮肥用量、氮肥运筹、有机无机肥配比和钾肥用量等试验,研究其对稻
本研究是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大豆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的一部分。试验于2005年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林甸大豆试验田进行。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在不同生育时
以6个高蛋白玉米自交系做母本,8个普通玉米自交系做父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采用3倍体胚乳遗传模型分析6个籽粒性状的遗传效应,研究了穗长、株高、粗蛋白等18个性状的G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