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它是数学课程标准一直所强调的核心概念,并且主要体现在“数与代数”和“综合与实践”部分。本研究从数学课程的角度出发,将数感的构成分为“数的意义”、“数的表示”、“数量关系”、“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和“数的问题解决”六个部分。本研究旨在了解小学生数感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求小学生数感培养的策略。通过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改编的“小学生数感发展状况测试试卷”为研究工具,对海口市有代表性的三所小学四年级共计289名学生进行了测试,并对海口市7所小学的40名教师进行了关于数感培养的问卷调查,以了解数学教师对数感以及数感教学的认识。数据处理采用Excel软件和SPSS19.0社会科学统计软件进行整理和分析,运用的方法有描述性统计、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整体来看,小学四年级学生数感测试的总分和均值都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说明小学四年级学生数感发展状况整体表现一般。(2)小学生数感发展的性别差异,在整体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数感的各组成部分,在数的意义和数的运算部分男生与女生的数感发展状况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女生的表现均优于男生。在数的表示、数量关系、数量的估计和数的问题解决部分男生与女生的数感发展状况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小学生数感发展的学校环境差异,在整体上,A小学学生的表现好于B小学小学生,B小学学生的表现好于C小学学生,三个学校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在数感的六个部分,B小学与A小学学生在数的意义和数的表示部分不存在显著差异,B小学与C小学学生在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和数的问题解决部分不存在显著差异,A小学与C小学在数的意义部分不存在显著差异。其他各组成部分,三个学校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3)全体学生在数感各组成部分上的表现数的意义部分表现最好,其次是数的运算部分,然后依次是数量关系、数量的估计部分。数的问题解决和数的表示部分表现最差。基于上述研究结果,笔者提出了以下教学建议:一是结合现实生活情境,加强数的意义和数的表示部分的教学;二是注重算理的教学和算法多样化;三是明确估算的教育价值,加强估算的教学;四是注重变式教学,在问题解决中升华数感。数感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数感的培养,笔者作了进一步的思考。一是教师要加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二是教师要灵活使用教材,及时补充现有教材的不足;三是转变传统教学观,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数感形成。本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如研究被试较少,所得到的数据很有限;测试卷的设计还有较大可完善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