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一电针治疗严重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通过观察电针治疗严重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研究电针治疗严重功能性便秘的有效性。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严重功能性便秘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电针组)和对照组(假电针组)。治疗组:取穴:双侧天枢、腹结、上巨虚。操作:用2~3寸不锈钢毫针快速破皮,然后缓慢垂直深刺,直至腹膜壁层即止,不提插捻转,再分别横向连接电针仪电极于双侧天枢和腹结穴的针柄上。电针参数:疏
【基金项目】
: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电针治疗严重功能性便秘有效性和安全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项目编号:2012BAI24B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一电针治疗严重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通过观察电针治疗严重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研究电针治疗严重功能性便秘的有效性。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严重功能性便秘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电针组)和对照组(假电针组)。治疗组:取穴:双侧天枢、腹结、上巨虚。操作:用2~3寸不锈钢毫针快速破皮,然后缓慢垂直深刺,直至腹膜壁层即止,不提插捻转,再分别横向连接电针仪电极于双侧天枢和腹结穴的针柄上。电针参数:疏密波,15Hz、电流强度0.1mA-1.0mA,以患者腹部肌肉轻微颤动为度。上巨虚穴,用1.5寸毫针直刺1寸,小幅度均匀提插捻转3次,局部酸胀感为得气;留针期间,每10分钟行小幅度均匀提插捻转(3次)手法一次,共做行针手法三次。对照组:针刺部位:双侧天枢旁、腹结旁、上巨虚旁非穴点。天枢旁:天枢穴水平旁开1寸,脾经和胃经连线中点;腹结旁:腹结穴向内水平旁开1寸,脾经和胃经连线中点;上巨虚旁:上巨虚穴水平旁开,胃经和胆经连线中点。操作:采用1寸不锈钢毫针,直刺0.3寸-0.5寸(以针体连接电针线能直立为度),不提插捻转,然后连接电针仪特制电源线电极于双侧天枢旁和腹结旁非穴点针柄上,频率15Hz,电流强度在0.5ma。特制电源线为中间电线剪断,外表如常;即电针仪显示接通状态,但实际未通电;频次、疗程同试验组。频次、疗程及时间:两组均每次留针30分钟,前两周治疗5次/周,每天针灸1次;后6周治疗3次/周,隔日电针1次;连续治疗8周,共治疗28次。观察指标:1周完全自主排便次数(CSBM)评分:和基线比较,治疗4周、8周期间的每周CSBM增加的平均值。2 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和基线比较,治疗4周、8周期间的每周粪便评分所增加的平均值。结果1完全自主排便不同时点CSBM组内比较:P<0.05,说明组内不同时点的CSB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时点CSBM组间比较:P<0.05,说明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粪便性状不同时点粪便性状组内比较:P<0.01,说明组内不同时点的大便性状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粪便性状分值平均值组间比较: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电针深刺治疗严重功能性便秘方案有效,提示治疗组的穴位、电针刺激、手法、针刺深度等是针刺起效的基本因素。2电针深刺可以有效增加患者完全自主排便次数,有效改善排便反应系统以及肠蠕动情况。3电针深刺可以有效改变患者粪便性状。研究二电针对严重功能性便秘患者胸腹部肺肠对应区体表温度影响的研究目的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观察电针治疗前后胸、腹部肺肠对应区体表温度的变化情况,探讨肺与大肠的脏腑表里关系。方法在研究一的基础上,以自愿参与研究的治疗组与对照组共30例严重功能性便秘患者为对象,利用ATIR-M301型非制冷医用红外热像仪,采集人体胸腹部肺肠对应区体表温度,并进行分析。结果1治疗前后胸部肺对应区温度比较:治疗前34.71±1.25℃,治疗后33.67±1.1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治疗前后腹部大肠对应区温度比较:治疗前34.62±1.21℃,治疗后33.35±0.9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严重功能性便秘电针治疗,可引起患者胸、腹部肺肠对应区的体表温度同步发生变化,提示“肺与大肠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全日制本科护生带教模式对带教老师教学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7月-2018年6月承担骨科全日制本科护生实习带教任务的30名带教老师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7月-2020年6月承担骨科全日制本科护生实习带教任务的30名带教老师设为干预组.对照组实施目标教学法带教,即“全程导师、一对一、分层次、分阶段”的带教模式,干预组在传统的目标教学法带教的模式的基础上采用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进行带教.比较两组带教老师的满意度、教学能力、教学质量的差异.结果 干预组莆教老师的满意
印度的阿育吠陀(Ayurveda)是有史记载的最古老的医学系统,迄今已有6000年以上的历史,其最早的医学文献出现于公元前4500年,且印度人至今仍沿用这一医疗系统。阿育吠陀对藏医药极具影响力,早在吐蕃赞普时期,就有历史记载翻译阿育吠陀的各种医疗梵文经典出现,且还邀请古印度医学家前来以推动早期藏医药的发展。阿育吠陀影响了南北半球几乎所有的医学系统,因此也被誉为“医疗之母”,其最具代表性的医学巨著为
目的 基于公立医院的视角,探讨老年医学科联合多专科护理小组在医养结合契约模式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养老机构、居家照护护理质量.方法 选取养老院2017年10月-2018年9月收治的276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老年日常专科医疗护理常规措施和专科健康管理.选取养老院2018年10月-2019年9月收治的284例患者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老年医学科联合康复、糖尿病、管道、伤口造口等专科护理小组实施的专科护理措施.比较两组老年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与治愈率.结果 观察组老年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目的 探讨回授法健康教育对糖皮质激素治疗皮肤病所致血糖升高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7月-2021年2月皮肤科23例使用糖皮质激素引起血糖波动的皮肤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则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实施回授法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餐后2h血糖值及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6)评分及餐后2h血糖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DSCA-6评分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lymphoblastic lymphoma,LB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很少见的类型,由前驱T或前驱B淋巴细胞恶变产生,以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多见,具有高度侵袭性.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以纵隔肿块、骨髓受累为典型临床表现[1],受累皮肤罕见,表现为疼痛性浸润性斑块或多发皮下结节,但不局限于头颈部,亦可累及躯干和四肢[2],且易多发.德阳市人民医院2019年11月17日收治了1例原发性皮肤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患者全身散在红斑、暗红色结节,口唇及右上肢皮肤破溃伴黄色渗液,伴口腔黏膜炎及肛周失
本研究分为理论探讨、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三部分。理论探讨综合中医络病、癥瘕及聚散理论,结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现代病理研究,我们认为COPD病理演变过程中的的气道、肺血管重构与中医理论中的“聚”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肺实质的损伤与“散”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由此提出“肺络癥瘕聚散”失衡是COPD的病机本质,防治COPD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