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民健身路径占地少、投资小、简单易建,且科学实用,是一种寓健身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大众化体育锻炼设施,通常安置在体育馆周围、公园、广场绿化地带边沿及各类小区中,可供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身体素质的人使用。它是全民健身工程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广州市体育局群体处的支持和协助下,在调查广州市健身路径配建和使用状况基础上,以人体测量法及方差分析法等,研究社区健身路径干预对134名中老年人的体质影响,探讨健身路径的合理配置及科学使用,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有效发挥健身路径对中老年人的体质健康促进作用。具体结论如下: 1.广州市从2002年起掀起了社区健身路径建设热潮,现共有800多条,为社区提供了集健身、休闲和娱乐于一体的大众健身环境;各区的健身路径数量不均衡;健身路径器械种类和数量偏向于休闲娱乐的多. 2.健身路径使用者以中老年人为主;主要选择发展心肺机能和柔韧性的器械来增强体质,使用者的健身知识缺乏,主要体现在对器械的选择、整条路径的使用方法、合理的健身负荷意识及运动强度的自我监控等方面。 3.与2000年全国体质监测报告中同性别同年龄段均值相比,使用健身路径的中老年人,55-59岁年龄段男性的BMI、安静心率、舒张压、肺活量、肺活量/体重、选择反应时1等指标及该年龄段女性的收缩压、舒张压、台阶指数、选择反应时1等指标显著或极显著的好于全国平均水平;60-65岁年龄段男性的安静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反应时1等指标上显著或极显著的好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女性差异不显著。可见,健身路径干预较好的改善了中老年人的心肺功能,一定程度抵消和延缓了正常生理性衰老;而身体素质并无显著性改善,这与路径器械配置、个人选择和使用器械情况及锻炼方法等因素相关。 4.以锻炼年限为因素的多重比较分析表明长年限的锻炼较好的提高了心肺机能,提示坚持锻炼的重要性。 5.目前社区健身路径使用者的健身负荷强度绝大部分是中等偏小的运动强度,主要以较长的持续运动时间来积累运动量,健身者表现出了心肺机能的提高,但不利于肌肉力量和柔韧性等素质的改善。 6.针对调查及测试结果,就社区器械的合理配置、科学使用、健身负荷、体育指导员等方面提供了相关建议,以发挥健身路径作用较大程度的全面提高居民体质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