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的混合预编码技术研究

来源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xingyuan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毫米波频段能为通信系统提供丰富的频谱资源,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技术能为系统提供更高的频谱效率和能量效率,第五代(Fif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技术将两者进行有效结合。作为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中关键的信号处理技术,混合预编码将传统的全数字处理单元替换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处理单元的结合,能够在确保频谱效率的情况下,有效地降低系统的硬件成本和能量损耗。本文主要针对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的混合预编码进行研究,并基于不同的架构设计混合预编码算法。同时,对系统重要的性能指标,比如频谱效率、硬件成本、计算复杂度和能量消耗,进行分析和比较。主要工作如下:(1)基于全连接的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提出一种基于梯度下降的混合预编码算法。在发射端,以最小化期望矩阵和所求预编码矩阵的欧几里得距离为目标函数,通过梯度下降法设计混合预编码算法。其中,期望矩阵是通过对信道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得到。随后利用最小二乘法设计数字预编码矩阵。最后,利用收、发两端的对称性设计接收端组合器。不同的是,最优组合器矩阵通过最小均方误差(Minimum Mean Squared Error,MMSE)得到。仿真分析表明:与现有的算法相比,本文算法具有较高的频谱效率和较低的算法复杂度。(2)基于部分连接的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提出了两种基于连续干扰消除(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ation,SIC)的混合预编码算法。考虑频谱效率和能量效率折中,采用发射端全连接、接收端部分链接的系统架构。第一种算法采用与全连接结构相同的设计思路,不同的是:期望矩阵由SIC算法设计得到,并且在设计过程中采用模拟和数字联合优化。仿真分析表明:当收发两端的天线数量过大时,该算法的频谱效率不佳。为了提高在大规模天线数量下系统的频谱效率,本文提出第二种算法:利用SIC算法设计模拟组合器矩阵,并通过MMSE设计数字组合器矩阵。仿真分析表明:在任意天线数量的系统中,频谱效率均得到了有效提升,并且在对比分析中,本文所提算法性能最佳。此外,改进后的系统能量效率也得到进一步地提升,并表现最优。
其他文献
随着微波通信系统对信号传输速率和系统带宽需求的不断提升,模数转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ADC)和数模转换器(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DAC)作为系统的关键器件,其转换速率和转换精度对系统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尽管电子ADC和DAC的制造工艺已经较为成熟,但由于电磁干扰、时钟抖动等固有的电子瓶颈,转换性能无法进一步提升。因此利用光子技
随着当今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与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从智能家居到汽车的自动化驾驶,再到虚拟现实(VR)的应用与发展,通信技术从最早期的人与人之间的通信已经演变为物与物之间的通信。随着5G通信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与各种小型移动终端所支持的频段不断增加,其通信频率也逐渐升高,对传统射频前端器件带来了一定挑战性。而传统的射频滤波器因为受自身性能与尺寸限制,已经不能满足目前市场需求。而体声波滤波器作为当
谐振式微波传感器因其测量精度高、检测速度快、成本低、无创等特点,在各种工业传感应用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迅速发展。本论文致力于探索传感器的灵敏度潜力,提出了一系列用于谐振结构的自动优化设计方法。在第一部分中实现了两种用于微波传感器微流通道的自动优化设计方法。由于微流通道对传感器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以提高传感器灵敏度为目标,提出了两种用于微流通道优化的启发式算法,即改进的粒子-蚁群优化算法和
生产调度问题不仅存在于纺织业、制药业以及食品加工等行业,在钢铁生产过程中也有迫切需要,其对生产效率提升、生产成本降低具有重要作用。在钢铁生产过程中,国内外在调度模型、方法和应用方面的研究卓有成效。但由于钢铁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对成品质量和降低成本的持续追求,加热炉和热轧生产调度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更好的解决方案。为此,本文在阅读和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针对钢铁生产过程中加热炉和热轧生产调度问
随着晶体管尺寸的减小,硅基器件遇到的不利“二级效应”越加难以克服,新材料的开发迫在眉睫。碳纳米管凭借特殊的结构与优异的电学性能有望成为一下代半导体材料,基于碳纳米管的场效应晶体管(CNFET)将在速度和功耗方面具备显著优势。模型作为电路设计的基础,精确的模型对研究CNFET的实际应用意义重大。目前CNFET的模型还未形成行业标准,不同类型的CNFET工作机理差异较大难以建立统一的泛用模型,现有模型
完整的结构意味着除了博物馆访问,还需要相应的活动在访问前后起到辅助作用。只有将它们融合成为一个完整的单元,博物馆之旅才不会成为一次走马观花的、孤立于课堂之外的活动。阿米托·哈尔威斯(Amito Haarhuis)老师带领着一群六年级学生在NEMO科技馆中参观。这里有一组特意为他们准备的展品,这些展品都与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和现象有关,它们易于制作、成本低廉,却蕴涵了丰富的科学概念。在对展品进行了彻底的
期刊
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迅速发展,提花手套编织机逐渐由机械控制向全自动控制方向转变,对于全自动电子提花手套制版系统而言,该领域关键技术被发达国家所垄断,相关企业报价高昂,而国内提花手套制版系统普遍存在原创性不足,适配性差的问题,离国际一流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为解决合作企业这一难题,突破传统技术缺陷,研发一套功能完善,智能化程度较好的提花手套制版系统尤为重要。本文从提花手套机的工作原理和编织工
作为新型纳米器件之一,负电容场效应晶体管(NCFET)可以提升器件性能并有效降低功耗,被认为是可用于物联网等领域的下一代超低能耗集成电路解决方案。本文针对当前不同结构的小尺寸多栅器件在其栅极添加铁电材料,产生负电容现象,讨论负电容效应引起的多栅器件电学特性的变化,并通过Synopsys的计算机辅助设计(TCAD)工具仿真验证。首先,本文阐述铁电材料产生负电容现象的机理,分析负电容效应使传统场效应晶
随着信息技术和半导体工艺技术的高速发展,宽频带、高性能、低成本的无线通信系统展现出了广阔的研究前景与极大的需求。作为射频接收通路中的核心器件,低噪声放大器(LNA,Low Noise Amplifier)被广泛运用在雷达T/R组件、射频前端收发机、遥感探测等系统中。如何实现宽频带LNA的同时获得低噪声、平稳增益、高线性度等性能指标是当前研究的热门话题。本文基于国产Ga As pHEMT工艺平台,着
采用SPME-GC/MS分析新鲜玫瑰茄及其热风干燥和真空干燥后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共分离鉴定出86种组分,3种处理的玫瑰茄共有的香味物质为34种。干燥后的玫瑰茄其清香型物质缺失或减少,乙酸、糠醛等代谢性产物含量上升。比较2种干燥方法,得出真空干燥能更好地保留玫瑰茄的香气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