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饱和砂土坡面降雨非正交入渗的试验研究与数值分析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blacktz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对于降雨非饱和入渗机理的认识以及传统渗流计算边界条件的处理并不符合实际。其最大的问题是不能考虑降雨入渗的实际特点,简单将降雨量根据坡面方向进行分解,只取正交于坡面的水量作为入渗边界条件。这种简单按传统的饱和土正交入渗的做法并不符合实际降雨非正交入渗机理和规律。为研究实际降雨入渗结果与基于目前渗流理论所得结果的差异性,本文分别进行了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和降雨入渗数值分析。针对试验要求,本文自行设计制作降雨入渗研究试验装置,通过室内小模型试验:1.研究不同降雨强度下入渗的现象、分析入渗机理;2.观测砂土不同密实度对入渗速度、渗入量及渗出量的影响;3.在土性及降雨类型一定条件下,研究非饱和砂土坡面在不同坡度情况下的入渗。针对具体室内模型试验进行相应的降雨入渗数值分析,并与实验结果作对比,总结两者的差异性。通过试验分析和数值计算,本文最终得到如下成果:1.不同降雨强度下,实验结果均不存在坡面径流,传统数值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不符;2.分析总结了不同坡度控制下砂土入渗规律;3.研究并归纳了不同降雨强度对降雨入渗影响;4.给出不同孔隙比下降雨入渗现象与规律;5.在坡面实际受雨量相同的情况下,研究了不同坡度下的入渗规律;6.对比分析了不同坡度、不同降雨强度、不同密实度下试验结果与数值分析结果的异同点,进一步证明了传统正交入渗理论不准确。
其他文献
目前,预应力混凝土梁在我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大跨度和对裂缝及挠度控制较严的结构中。对于混合配筋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由于在服役期间受到静力荷载和动力荷载的双
摘要:學校与家庭在中小学生中的教育不容忽视,学校教师的教书育人与家庭的关系日益紧密,两者不可分割。传统的家校联合有家访、家长会等方式,随着时代变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信成了当下人们互动交流的主要平台之一,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真诚的原则,在家校共育中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以微信作为平台对家校共育具有诸多优势,不仅能引进家长资源,开拓班主任自身视野,而且能增强家长的“换位思考”意识,更
近几十年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土壤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对农产品质量、大气质量、水的质量和人类身体健康都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本文以2013年在太原市城区周边采集得到的171个土壤样品的重金属、有机氯农药(OCPs)和多环芳烃(PAHs)的实测值为数据来源,对土壤污染状况进行研究。在对各污染元素的含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用相关分析、单因子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景观指数对重金属的污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