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16N2的物性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adhor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Fel6N2化合物因具有高磁化强度、低矫顽力、较高的磁导率、耐磨耐腐蚀等优点,具有潜在的实用价值。本论文中,我们试图通过实验研究其制备技术,并通过第一原理电子结构计算方法从理论上研究过渡金属掺杂对其性质的影响。论文分为两个部分:实验部分和理论计算部分。1)实验: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纳米Fe304粒子,进而通过NH3气氛进行氮化获取Fe-N化合物。我们研究了制备小颗粒Fe304纳米粒子前驱体的工艺,最终制备得到颗粒尺寸小于10nm的纳米Fe304粒子。然后将前驱体放在H2中还原后再通入NH3进行氮化。我们研究了不同氮化温度、氮化时间对生成物的影响。由于Fe16N2十分容易被氧化,且当前实验设备的限制,无法保存获取Fe16N2的最终产物,但这为以后制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理论计算工作主要采用了基于全势线性缀加平面波方法进行第一原理电子结构计算研究。计算研究了Fe16N2的电子结构以及Fe-N间距、磁矩等物理性质。此外,我们着重研究了Mn、Co、Ni掺杂对Fe16N2性质的影响。计算得到Fe16N2的Fe原子的平均磁矩为2.43μB,FeⅢ原子的磁矩大于FeⅠ原子、FeⅡ原子。掺杂Mn、Co、Ni后,掺杂结构的Fe-N间距减小,总超精细场减小,FeⅠ原子、FeⅡ原子、FeⅢ原子的平均磁矩减小,掺杂结构的总磁矩减小。相对而言,Mn掺杂的结构较稳定,Co掺杂次之,Ni掺杂最差。
其他文献
近年中毒机理研究进展中若干问题江泉观常元勋中毒机理历来是毒理学、特别是生化毒理学的研究热点。国内出版的“基础毒理学”(1991)率先列为专章讨论,近年来国外毒理学名著CasaretandDoul'sToxicology(1996)与荷兰学
绩效管理是个"舶来品",是与西方的企业管理实践和文化环境相适应的。面对国内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许多国有企业已经结合自身的特点,建立了绩效管理体系。但是,多数管理者
用东海县蛇纹石尾矿为基料.与一定数量烧结镁砂混合,经高温煅烧可转化为镁橄榄石,所获试料体积密度为2.90g/cm3,耐火度大于1820℃。本研究成果为综合利用蛇纹石尾矿,开发镁橄榄石耐
选择3只安装有瘤胃和十二指肠瘘管的新疆哈萨克公羊为试验动物,采用尼龙袋法比较精油提取前后薰衣草在瘤胃内培养6、12、24、36、48、72h干物质(DM)与粗蛋白质(CP)的降解特性
目的探讨老年大鼠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C(SP-C)的变化。方法观察老年组大鼠(26月)及青年组大鼠(3月)光镜下肺组织结构、肺组织SP-CmRNA表达。结果老年组大鼠肺泡囊扩张、肺
<正> 1970年在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唐代窖藏中出土的玛瑙兽首杯,为国内仅见之孤品。此杯长15.5、高6.5厘米,用酱红地缠橙黄夹乳白色缟带的玛瑙制作。上口近圆形,直径约5.9厘米。
随着市场经济持续发展,我国各项贸易交往频繁,大宗商品作为市场交易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交往程度、交往范围都在不断加深,参与其中的各类型大宗商品经营企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正>2012年,中国经济困难的一年。不论什么行业,不管什么属性。这一年,上证综合指数从2011年的2626点跌至今年的2139点,下跌19%;这一年的胡润富豪榜,前1000名的上榜门槛从20
金属杂环化合物是有机金属化合物中重要的一类,其中由ⅣB族金属元素构成的钛杂环、锆杂环是具有多个碳-金属键的活性物种,研究其结构与反应活性是有机合成中的热点领域之一。
<正> 淮阳北关一号汉墓位于县城北关纱厂附近,早年被盗。1988年8~11月,为配合淮阳县纱厂扩建工程,周口地区文物队和淮阳县博物馆联合对此墓进行了发掘,现简报如下。墓葬形制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