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玺创作用字增补研究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ima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篆刻,历来是讲“印宗秦汉”。而自一百多年前人们开始对战国鉩的认识变得日益清晰以来,人们的创作倾向也慢慢在往拟古玺的方向转。这表现为二十世纪篆刻家们的作品中,“大篆入印”渐让位于后起的“拟古玺创作”。相应地,对要求纯以鉩文来创作的愿望也变得迫切。无奈可用的鉩文太少。即使我们拥有工具书,且查篆技能都是一流的,但有时也还是查而无获。众所周知,鉩文字数少、难查取是制约今人拟古玺创作做精做深和普及推广的最主要瓶颈。而在确释的文字当中,常用字又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可谓少之又少。  因此,本论文利用何琳仪等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和权威工具书,分析有关鉩文中字与字之间的关系,针对现在通行的常用字,整合出一部分还未被开发,篆刻家难以利用的鉩文,为当代拟古玺创作提供更多、更正宗的文字。  本文分四个章节来论证。第一章主要讲本研究的意义,是将古文字学界的学术成果转化为篆刻可以利用的形式表达,以此过程来增加鉩文用字,为以后的拟古玺创作提供更多的参考用字;第二章讲对古玺和鉩文的认识过程、二十世纪人们对鉩文应用的发展、鉩文的字书分析及以往人们解决鉩文不足的几种策略(金文鉩化、小篆鉩化、组合造字等);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主要是理清正体字与各种鉩文变体字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有可能用于增补的鉩文。为此,本课题从异体字、通用字两大类出发,列出字与字之间的具体关系,其中包含正体字之初文、繁文、省文、异文、通用字以及“隶定”的关系,并搜集、列出相应的古玺图像资料;第四章进一步论证了鉩文增补的若干问题。  另外,附录《鉩文非正体字整理》、《说文别体字表与篆刻用字对照》以及索引均是本课题研究的整理成果。  经研究,目前大致确定新增可用鉩文129个。其中包括“鼓”、“持”、“疑”等的初文33个;“或”、“才”、“天”等的繁文22个;“苛”、“載”、“參”等的省文15个;“觴”、“救”、“收”等的异文47个;“颐”、“来”、“宰”等的通用字12个。实现了在一定程度上增补拟古玺创作用字的目标。
其他文献
中国纤维艺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蓬勃发展,其优秀而富有民族特色的纤维艺术作品吸引了世界纤维艺术界的目光,2000年开始更是将世界纤维艺术的舞台搬上了中国这片热土。中国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