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帕金森病认知障碍不同临床表型的特点,探讨帕金森病认知障碍相关危险因素;通过对帕金森病认知障碍患者阿片受体基因多态性分析,从基因角度探讨与PD认知障碍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01月至2018年12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的住院或门诊患者。由我院两名PD专家根据《中国帕金森病诊断标准》(2016版)将研究对象分为PD组55例和正常对照组(HCs组)50例,采用国际运动障碍协会2012版PD-MCI诊断标准和2007版PD-D诊断标准将PD患者根据认知障碍严重程度分为三组,分别为PD-NC组17例、PD-MCI组19例、PD-D组19例。应用UPDRS及Hoehn-Yahr等量表对患者进行临床综合评估,采用MOCA、MMSE、语义语音流畅性测验、额叶评估量表、Boston命名、画钟试验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浆中α突触核蛋白、脑咖肽、内咖肽含量,采用多重PCR技术检测患者阿片受体及SNCA的基因多态性。结果:(1)PD患者各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人口统计学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2)PD-NC组与PD-D组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MCI与PD-D组在受教育程度方面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D组受教育程度最低、年龄最大。(3)在全面认知领域,帕金森病认知功能各组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4)专项认知领域方面,PD-NC组与PD-MCI组、PD-D组比较,在执行力、记忆力、语言等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注意力及视空间方面,PD-NC组与PD-MCI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01),PD-NC组与PD-D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1);PD-MCI与PD-D相比,在注意力、执行力、视空间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语言、记忆力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01)。(5)PD-NC组与PD-D组之间在运动严重程度上有统计学意义(P<0.001)。(6)与对照组相比,帕金森病患者各组血清α突触核蛋白(SNCA)、脑咖肽(ENK)、β-内咖肽(β-EP)均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7)PD-MCI组与PD-D组血清中脑啡肽、β-EP含量均高于PD-NC组,但统计学意义不显著(P>0.05)。PD-D组血清中α突触核蛋白表达高于PD-MCI组和PD-NC组,但统计学意义也不显著(P>0.05)。(8)OPRD1基因rs204047多态性检测结果:对照组和各病例组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平衡。各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与HCs组相比,PD-MCI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P<0.008,有统计学意义;PD-D组等位基因频率P<0.008,有统计学意义,基因型频率P>0.008,无显著性意义。PD-NC组与PD-D组比较,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P<0.008,有统计学意义。PD-MCI组与PDD组相比,等位基因频率P<0.008,有统计学意义,基因型频率P>0.008,无显著性意义。其他各组两两比较,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P>0.008,无显著性意义。(9)OPRD1基因rs204048多态性检测结果:对照组和各病例组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平衡。各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与HCs组相比,PD-NC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P>0.008,无显著性意义;PD-MCI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P<0.008,有统计学意义;PD-D组基因型频率P>0.008,无显著性意义,等位基因频率P<0.008,有统计学意义。PD-NC组、PD-MCI、PD-D组三组两两比较:PD-NC组与PD-MCI组相比,基因型与基因频率P>0.008,无显著性意义。PD-NC组与PD-D组相比,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P<0.008,有统计学意义。PD-MCI组与PDD组相比,等位基因频率P<0.008,有统计学意义,基因型频率P>0.008,无显著性意义。(10)OPRD1基因rs204076多态性检测结果:对照组和各病例组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平衡。各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与HCs组相比,PD-NC组等位基因频率P>0.008,无显著性意义,基因型频率P<0.008,有统计学意义;PD-MCI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P<0.008,有统计学意义;PD-D组等位基因频率P<0.008,有统计学意义,基因型频率P>0.008,无显著性意义。PD-NC组、PD-MCI、PD-D组三组两两比较:PD-NC组与PD-MCI组、PD-MCI组与PD-D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P>0.008,均无显著性意义。PD-NC组与PD-D组相比,等位基因频率P>0.008,无显著性意义,基因型频率P<0.008,有统计学意义。(11)OPRM1基因rs1799971多态性检测结果:对照组和各病例组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平衡。各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与HCs组相比,PD-NC组、PD-MCI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P>0.008,无显著性意义;PD-D组等位基因频率P>0.008,无显著性意义,基因型频率P<0.008,有统计学意义。PD-NC组、PD-MCI、PD-D组三组两两比较:各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均P>0.008,均无显著性意义。(12)OPRM1基因rs677830多态性检测结果:对照组和各病例组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平衡。各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与HCs组相比,PD-NC组、PD-MCI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P<0.008,有统计学意义;PD-D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P>0.008,无显著性意义。PD-NC组、PD-MCI、PD-D组三组两两比较:PD-NC组与PD-MCI组、PD-MCI组与PD-D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P>0.008,无显著性意义;PD-NC组与PD-D组基因型频率P>0.008,无显著性意义,等位基因频率,P<0.008,有统计学意义。(13)SNCA基因rs356165多态性检测结果:对照组和各病例组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平衡。各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与HCs组相比,PD-NC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均P<0.008,有统计学意义;PD-MCI、PD-D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均P>0.008,无显著性意义。PD-NC组、PD-MCI、PD-D组三组两两比较:PD-NC组与PD-MCI组、PD-MCI组与PD-D组相比,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P>0.008,无显著性意义。PD-NC组与PD-D组相比,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均P<0.008,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年龄越大、受教育程度越低,PD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相应增加,受教育程度是认知障碍的保护因素。2、PD患者运动症状越严重,其认知功能障碍损害越重,PPD专项认知领域受损情况以视空间、执行力、计算力为主。3、α突触核蛋白、β-内啡肽、脑咖肽与PD相关,α突触核蛋白、脑咖肽、β-内啡肽可能与PD认知功能相关。4、PD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相关易感基因关联分析:位于OPRD1基因rs204076、OPRM1基因rs677830、SNCA基因rs356165位点均与PD相关,与PD认知功能可能相关;位于OPRD1基因rs204047、rs204048位点和OPRM1基因rs1799971位点与认知功能可能相关,与PD可能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