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试验以金达苜蓿(M. sativa subsp. caerulea schmalh cv.Jindera)为实验材料,先利用压片法对供试材料的根尖进行鉴定,然后分别采用改良的L. D. Cua法处理苜蓿枝条的顶端生长点和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苜蓿种子以及苜蓿愈伤组织,对其进行染色体加倍,探索了秋水仙素溶液诱导苜蓿四倍体的最佳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进一步对以上三种处理方法进行比较分析,选出相对有效而理想的染色体加倍方法,为苜蓿多倍体育种奠定一定的基础。主要结果如下:愈伤组织诱导多倍体的试验结果表现出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愈伤组织的分化率以及再生植株的成活率都明显较对照的低,而且随着秋水仙素处理浓度的升高、处理天数的延长秋水仙素的毒害作用也随着增高的趋势。观察再生植株形态特征发现,0.07mg/ml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3d获得的再生植株初步鉴定为变异体,随后进一步对其进行根尖染色体计数发现此变异体为混倍体。种子诱导多倍体的结果显示,一部分种子经发芽后其外部形态发生明显变异。具体表现在,处理幼苗子叶颜色明显比对照的浓绿而且叶片肥厚,胚轴变粗,真叶出现较晚,幼苗生长缓慢,根据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的不同,发芽种子出现变异的时间和变异类型无显著的差异。综合处理种子的出苗率、生长速度及诱导率三个方面的试验结果考虑得出秋水仙素浓度为0.20%,处理时间为48h的多倍体诱导结果较理想,其四倍体诱导率为22.22%。采用改良的L. D. Cua法处理枝条顶端生长点的方法诱导多倍体的结果显示,在秋水仙素溶液浓度0.05%、处理时间为24h条件下,枝条存活率最高,达到88.89%。由于本试验样本有限,因此本试验尚不能确定秋水仙素浓度0.05%、处理时间为24h条件下的处理效果最好,但试验结果也证明秋水仙素浓度越大、处理时间越长对植株的毒害作用就越大,秋水仙素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保证植株不会受过度的损伤,也可以引起染色体变异。比较愈伤组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种子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和采用改良L. D. Cua法处理枝条顶端生长点的方法得知,三种诱导多倍体的方法,虽然各有优缺点,但多倍体诱导率都不高,在今后的多倍体育种研究工作中,应对上述诱导方法进一步的改善可能会获得更好的多倍体诱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