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主义与冷战后俄罗斯外交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xi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俄罗斯对其国家身份的寻找过程中,出现过几个不同的思想流派,欧亚主义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欧亚主义经历了一个“兴起——沉寂——复兴”的发展历程,它既是基于欧亚大陆这一特殊地缘政治基础的理论探索,也是俄罗斯独特的历史文化的产物。欧亚主义思想的发展对俄罗斯外交理念的成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冷战后,俄罗斯外交可大致划分为叶利钦时期、普京时期和“梅普组合”时期。叶利钦“一边倒”的亲西方外交政策遭受挫折之后,开始转向东西并重的“双头鹰”外交,新欧亚主义思想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并进一步影响着普京时期的外交。随着伊拉克战争的爆发,2004年以后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开始变被动为主动,反对美国的单边主义,推动建立多极世界,积极发展亚太外交,其独立性、强国性特点日益突出,在地区热点中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2008年5月,梅德韦杰夫当选俄总统,在外交政策上继承了普京外交,在强调国家利益的同时,既体现出谨慎和温和的一面,又在一些问题上展示出其“现实+预防性”的强硬姿态。可以看出,冷战后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发展演变是对苏联解体这一“世纪性地缘政治灾难”的回应,新欧亚主义作为对大西洋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扬弃,影响着俄罗斯外交的全过程。在新欧亚主义的影响下,俄罗斯外交呈现出非对抗性、平衡性、务实性、独立性和主动性等特点。欧亚主义影响下的俄中关系在冷战后整体发展良好,特别是在普京时期,中俄解决了边界问题,经贸、文化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在上合组织及反恐问题上的合作不断深化。但是俄中关系的发展仍然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比如移民问题、“中国威胁论”、经济合作的薄弱、外交文化的碰撞等等。求同存异,加强引导,才是保证中俄关系良性发展之道。
其他文献
18世纪英国小说家丹尼尔·笛福与20世纪法国作家米歇尔·图尼埃都塑造了鲁滨逊这一形象。两个作者所讲述的鲁滨逊故事在题材上有着很强的同源性,但内蕴却截然不同。笛福的鲁
少数民族风物传说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研究价值,但学界对此的研究却较少。作为三峡库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石柱具有地域特色非常浓厚的土家族文化,民歌、神话、摆手舞、
为了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职业能力,需要不断地对实践教学体系加以完善。对于会计学专业来说,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对学生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通过完善实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全球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大势所趋。茶叶作为对外出口重要的经济作物,其在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是很大一部分的,因此,解决我国茶叶出口中的诸多问题迫
介绍了"蒲江雀舌"茶叶品牌现状,对其品牌建设的紧迫性及意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蒲江雀舌"品牌建设对策:建立健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利益联动机制,各主体全
本文考察现代汉语中“非+X”词的类别,“非+X”固化格式的用法,“非”的语法化过程,试图揭示“非”的动词用法、副词用法和词缀用法之间存在的系统联系,并通过词缀“非”及其
<正>融媒体时代催生国产电影营销方式变革融媒体时代,简言之,就是传统媒体和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兴媒体融合互通的时代。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快速裂变式发展,特别是云计
随着新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的制定,在课程理念、教学内容、学习方式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和调整,打破了按学科体系组织化学教学内容的传统框架,立足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