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水彩画创作中抽象形态与审美情趣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wuhen_lu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对水彩画的本体语言的阐述和对水彩画的过去和现在回顾中,认为进行当代水彩画“抽象形态”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和迫切的课题。在对“早期水彩画史中绘画具象性形态”、“抽象的表现形式”和“抽象主义”这些概念分析中阐明现代水彩画的抽象形态发展的必要性,逐步分析存在于中、西绘画中抽象形态的实质,从而启发现代水彩画的创作思路和审美情趣。本文第一、二部分主要论述的是水彩画的本体语言和早期水彩画史中绘画具象性形态的阐述。首先阐明水彩画是以水作媒介调和水性材料作画,并通过有序的表意符码,体现主体的审美意象,从而产生透明、清晰、湿润、流畅的独特艺术效果的一个画种,这种表意和符号就是水彩画本体语言。其次因为现代水彩画绘画具象形态历来受到人们的珍宠和偏爱,而在绘画表现中默默起着重要作用的绘画抽象形态反受到不应有的冷遇或非议。所以当代水彩,特别是现代水彩画中对抽象形态的重视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本文第三、四部分主要论述的是现代水彩画创作的抽象形态以及抽象形态是创作主体个性的集中体现。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现代水彩画创作的抽象形态的论述,主要有两个基本因素和两个启发、影响:(1)水彩画中的抽象形态的内涵,(2)水彩画中的抽象形态的图式构成,(3)水彩画创作中的抽象形态受中国绘画的抽象美学的启发,(4)水彩画创作中部分抽象形态受西方形式影响。首先阐述水彩画的“抽象形态”不是对具体物象的如实再现,而是通过大量舍弃,排除具体物象非本质方面,以高度概括提炼的形态而含目的地产生一般具体物象所不具备的价值,其终极是对具体物象的高度概括,区别于抽象主义完全到一个抽象的世界中去寻求灵感、寻找创造力。抽象形态的艺术图式的构成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审美思维的过程,程度不同地包含了和思维运动仿佛一致的性质---抽象,或者说“艺术的抽象”,这种抽象是画家的审美对自然物象的特征进行提炼、概括、重构的结果。其次阐述水彩画通过中西方绘画的启发和影响,说明现代水彩画的抽象形态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第二方面是全文重点,阐述水彩画中的抽象形态是创作主体个性的集中体现。它包括:抽象形态是水彩画创作中的必然因素和把握抽象形态与触发灵感。从而说明绘画的抽象形态,是艺术家主体方面的构思和创作力所灌注的生气和灵魂,是反映在作品里的艺术家的心灵。抽象美存在于一切艺术中,它并不依赖于人们的意志或认同与否而本质的客观存在。文章的第五部分主要阐述的是现代水彩画创作中的抽象形态的审美情趣。它包括:(1)水彩画创作中的抽象形态多元取向的审美特征,(2)水彩画的抽象形态在造型语言方面的多样化的审美情趣,(3)水彩画的抽象形态的独具风格的审美情趣。阐明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艺术的繁荣,艺术形式结构的多样化,心理结构的多层次,也必将推动和拓展水彩画的表现语言。只有不断地从内涵上丰富和强化水彩语言,从外延上拓
其他文献
<正>企业的运营离不开商业模式,商业模式通常来自企业长期的积累,也因此不会经常变动,但切实可行的商业模式必须基于时代,以及企业的发展实际,也就是说,商业模式必须根据变化
疫苗接种一直是各个国家防治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因此疫苗接种不仅要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而且要安全,副作用降至最低。细胞因子是机体的自身物质,相比传统佐剂作为免疫增强
“心理契约”是指员工和组织之间对双方相互责任和义务的信念系统,它是联系员工和组织之间的心理纽带,也是影响员工行为和态度的重要因素。使用这一概念是为了强调在员工与组
21世纪教育的特征是创新教育。创新源于问题,问题推动发展。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必须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问题意识在人的思维活动和认识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培
在21 世纪中国,发展林业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完成此项任务关键在于制定切实可行的林业政策。因此,认真研究和借鉴历史上的林业政策就成为一项很有意义
当今世界,不论是对民主政治持何种态度的人都必须面对这样一个基本事实:民主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发展趋势,民主政治代替专制政治正在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对于我国而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理论工程,需要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本论文第一部分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
新中国能源工业伴随着中国的成长已经走过了五十多年的曲折道路。在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能源政策的演变过程中,存在着大量值得研究的问题,包括政策自身的具体内容,政策的制定背
综合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语言的研究来看,绝大多数研究者的研究多集中于常规语言的研究。而现实中非常规语言也确实存在。对非常规语言的研究同样也可以丰
自1927年海森堡提出不确定关系以来,关于能量-时间不确定关系(ETUR)的争论一直未休。争论主要集中在对△E和△t的指称、△E·△t≥(?)/2的意义上。物理学家们基于不同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