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是人类生产生活重要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与此同时能源消费量也显著增加。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持续深入推进,福建能源消费量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然而,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不仅给能源供应系统带来巨大挑战,也产生大量CO2造成全球变暖。为此,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能源环境发展目标,如2020、2030年CO2排放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40%-45%和60%-65%,争取在2030年之前尽早达峰等。福建省也结合自身条件,制定了“十三五”期间CO2排放强度下降19.5%,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1.45亿吨标煤左右,提高非化石能源占比等目标。通过对福建能源环境系统进行全面研究,挖掘福建省能源生产与消费不合理之处,科学预测能源消费和CO2排放总量,这对福建科学制定能源和环境发展规划,实现相应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从总量、强度、结构等层面对能源消费现状进行分析,借鉴IPCC清单指南推荐的方法2,核算福建省能源消费产生的CO2排放总量。而后采用多层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模型(Multilayer-hierarchical 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M-H LMDI),对福建省2000到2015年间的能源消费和CO2排放总量变化进行回顾性分解分析,找出能源消费和CO2排放总量变化的关键影响因素。最后耦合因素分解结果,对关键不确定性因素进行科学设定,借助长期能源规划替代模型(Long-range Energy Alternatives Planning System,LEAP),运用情景分析法设置低模式(Low Development Scenario LDS)、中模式(Medium Development Scenario MDS)和高模式(High Development Scenario HDS)三种发展情景,对福建省2016到2030年的能源消费及C02排放进行情景预测。通过多种发展路径的对比,评估福建省的节能减排潜力,探索节能减排的新领域和新方向,为福建省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提供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5年间,能源消费总量的关键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经济规模、终端能源强度、经济结构、终端能源结构,它们贡献度分别为143.89%、-62.86%、10.09%、13.42%;C02排放总量的关键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经济规模、终端能源强度、一次能源结构、经济结构、终端能源结构,它们的贡献度分别为149.04%、-60.56%、-5.25%、9.85%、11.26%;2005-2015年间福建节能减排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能源强度和CO2排放强度分别下降了34%、38%;HDS、MDS和LDS三种发展情景下2020年福建省能源消费量分别为1.46、1.40、1.37亿吨标准煤,CO2排放强度分别下降20%、22%和26%,福建很有可能实现“十三五”期间的能源总量及CO2排放强度控制目标;三种情景下福建2030年的一次能源消费量分别为:1.79、1.55、1.36亿吨标准煤,CO2排放总量分别为2.85、2.33、1.96亿吨,其中LDS和MDS分别在2020和2025年实现了CO2排放达峰的目标;研究还发现随着福建产业结构和一次能源结构的优化,结构性节能减排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在2016-2030年间对CO2排放总量的相对贡献度分别为-7.68%、-6.38%,成为CO2减排的第二、第三驱动因素。经过以上分析,研究最终为福建能源供应与消费体系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合理设定经济发展目标,避免过度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力发展核电、风电和光伏发电提高清洁能源供给;积极推广热电联产,提高热电厂的能源转换效率;持续推进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终端能源强度;积极主动发展第三产业,优化国民经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