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性与日常生活审美化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xiangzhuce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历史进程的推进和消费意识形态在中国的蔓延,“日常生活审美化”正逐渐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具体实践方式,并以其当下性和切身性受到普遍关注。在消费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审美的技术性和实用性,日常化与市场化日渐明显,审美观念与审美实践也随之滋生出纷繁复杂的矛盾与问题。鉴于虚拟性对大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带来的根本性改变,为日常生活世界的审美化拓展了前所未有的时间和空间界限,同时给日常生活审美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问题,因而本文着力从虚拟性的角度来把握和研究“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以期为“日常生活审美化”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引导。论文的第一部分分析了“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语境与表征。消费主义是消费社会的主导逻辑,“日常生活审美化”作为消费社会的中心特征呈现,以消费文化为具体的历史语境。“虚拟性”作为“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的核心表征,主要包涵符号虚拟的生活方式和数字虚拟的生存空间两个层面。第二部分论证了虚拟性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影响。虚拟性在使大众享受“超现实”的审美世界的同时,也使一部分大众陷入虚拟性带来的各种迷障中,受其制约。大众必须坚守好自身的主体性,以人的价值理性和人文精神控制工具理性和感性欲望,在彰显虚拟性正面的解放力量的同时,对其展开审美的批判。第三部分以个案研究的方法研究日常生活中的虚拟性审美。分别以影像世界、赛博空间和身体审美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了它们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积极的建构意义。影视艺术通过运用虚拟性技术,使大众在日常生活中享受视觉狂欢;赛博空间为大众构建了拟真的审美世界,使大众热衷于从现实社会移居于此;身体在消费社会中成为最美的消费品,大众对身体的管理和建构使身体美学成为理论关注的新视点。本文从当代审美文化的发展现状出发,以“虚拟性”为切入口,从冲突中发掘契机寻求融合,寻得人的主体性建设的根本性意义。人类惟有以自身的主体性战胜审美的异化,在日常世界中保留人的丰富的精神性和超越的自由性,重构主体的批判意识,确立审美精神中应有的自由和民主,才能真正享有审美化的日常生活,才能使“日常生活审美化”走向真正的大众。
其他文献
如今很多人喜欢自己在家进行艾灸。艾灸虽然简单易行,但操作起来却有门道。本期,我们就来聊聊艾灸时大家容易忽略的几个问题。  艾灸时间长短,以自我感觉为准  本刊记者:艾灸一个穴位多长时间为好?15分钟、20分钟、还是半小时?  【武医师】如果自己在家艾灸,你必须以你的感觉来决定艾灸一次的时间是多少。如果一个穴位,就是那个敏感点,在艾灸的时候它是吸的,那么你一定要灸到它不再继续吸了,它的透热感没有了,
诺思洛普·弗莱(Northrop Frye ,1912——1991)是加拿大也是英语国家20世纪最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之一。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国内学术界对原型批评理论的关注,弗莱作为原型
中国有两群人最神秘,一群是国医大师,另一群是中科院、工程院的院士,对他们来说,“长寿”似乎很简单,八九十岁高龄精神矍铄、神采奕奕是常态。国医大师、院士们的养生之道是什么?想必很多人都对此充满好奇。下面这7句话,是几位国医大师、院士的心血总结,非常难得,句句都是“救命丸”!  路志正(国医大师)  养生最怕过  1.饮食不能过:“生活条件好了,老人饭食是越来越好。”好东西面前,往往控制不住食欲,一不
杰弗里·哈特曼(Geoffrey Hartman,1929——),美国当代著名文学理论家和文学评论家,耶鲁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哈特曼力图消解批评与文学的界限,实现批评与文学的“同一”,他的
摘 要:新课改以来我国教学体系发生了一系列变革,小学阶段的教育对学生會产生重要的影响。而小学数学作为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因而,如何在小学阶段使课堂教学更高效呢?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五步三查”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了一定探讨,希望对其他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五步三查”  “五步三查”这一教学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