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平原古大陆泽地区晚全新世古洪水记录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we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北平原处于太行山东侧,燕山南麓,为我国典型暴雨区的下游排泄区,区内地势平坦,洪水事件频发,是我国遭受洪水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古大陆泽位于河北平原中南部,处于滏阳河、漳河、滹沱河等冲、洪积扇前缘地带,为太行山山区洪水的主要滞洪区之一,是研究古洪水的理想地点。在古大陆泽地区开展古洪水记录研究,明确过去洪水发生特征、规律及原因,可为预测及预防洪水提供基础的研究数据与科学依据,对于防洪减灾具有重要现实与科学意义。本文选取古大陆泽东部的鱼营剖面与姚庄剖面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古洪水研究。通过识别古洪水沉积层,利用粒度、孢粉、烧失量和色度等气候环境代用指标,结合光释光(OSL)和碳十四(AMS14C)测年结果,识别出晚全新世以来的多期古洪水事件。鱼营剖面可识别出4期大型洪水事件,发生时间分别为3.49 ka BP、2.94 ka BP、2.44 ka BP、1.18 ka BP;姚庄剖面野外可清晰识别出3期大型洪水事件,发生时间分别为2.90 ka BP、2.36 ka BP、1.27 ka BP。两者对比可知,鱼营剖面的2-4期洪水和姚庄剖面的3期洪水发生时间基本一致,由此可以确定,晚全新世以来古大陆泽记录了4次大洪水期,发生时间分别为3.49 ka BP、2.9 ka BP、2.4 ka BP、1.3 ka BP,与前人基于古河道和山区洪水记录获得的3.5 ka BP、2.5 ka BP、2 ka BP(或1.5 ka BP)洪水事件基本一致。洪水是陆地水文过程对极端气候事件的瞬时响应。特大洪水通常发生于气候转型或者水文变率比较大的时期。研究区记录的3.5 ka BP洪水期处于亚洲夏季风由强盛快速衰退的转型期,季风降水减少,气候趋于干旱,由此引起的植被退化也对洪水的爆发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1.3 ka BP洪水事件(盐城剖面年龄为1059 a BP)与历史文献记载的宋大观二年1108年黄河决口事件时间相一致,可能为黄河洪水的地质记录,与北宋早期的干旱气候有关。由此可见,洪水通常发生在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型的时期,该时期水文变率增大,植被衰退,地表植被覆盖度减小,极端的降水极易引发大型洪水事件。此外,晚全新世人类开始在太行山山前高地活动,河北平原成为人类的重要聚居区之一,人类对太行山山区植被的破坏也是晚全新世洪水暴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他文献
近年来,由国内外的矿产勘查工作可以看出,地质找矿工作的重心已经转变到以间接推断为主的理论找矿上面,而高精度磁测在间接找矿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内蒙古哈拉干拉乌苏地区的地质研究程度相对比较低,本文主要介绍和分析高精度磁法测量在哈拉干拉乌苏地区勘查中的应用。哈拉干拉乌苏地区大地构造上属于华北地台北缘西段,是狼山-渣尔泰山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有利的区域成矿背景和成矿条件。本文在该区主要开展了
在射频和微波领域,功分器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功分器的主要功能是根据电路/系统的需要将给定的输入信号分成两个或多个信号进行传输。功分器的典型应用是将信号分配给多个低功率放大器,经过放大器放大功率,然后将来自各个放大器的信号再次重组为高功率输出信号。尽管理想(匹配、隔离、无损)的功分器在物理上无法实现,但可以通过对电路的优化设计,得到较好的结果。随着微波技术的发展,高承受功率、低反射损耗、低传输
相比于传统的液中精加工,采用气体和水雾介质的往复走丝精加工具有加工效率高、工件表面直线度好以及表面粗糙度好的特点。由于放电状态分析有助于揭示气体和水雾介质中的加工机理,研究高性能的间隙放电状态检测系统对实现较好的加工精度、高效、稳定的线切割加工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放电状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比对传统放电状态的检测方法,结合现在先进的智能化的放电状态检测方法,提出基于粒子群算法优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尤其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优化理论与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占据着越发重要的地位.然而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实际问题抽象而来的数学模型为非凸优化问题,从而促进了非凸优化理论与算法的发展与研究.事实上,大多数的非凸优化问题都可以等价转换成DC优化问题的形式.该问题因目标函数为DC函数,即凸函数减凸函数而著称.它作为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非凸优化问题,在压缩感知、回归分析中的子集选择、支持向量机中
干式介质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具有加工表面粗糙度低、加工直线精度高、加工无电解腐蚀等优点,其加工机理与液体介质线切割加工机理特性不同。为了研究干式介质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机理和规律,选取放电点作为研究对象。放电点位置检测是研究干式介质电火花线切割机理的一种方法,是研究线切割加工稳定性的一部分。本课题的目的是设计出一套依靠虚拟仪器软件Labview实现对放电点位置在线检测的检测系统。该检测系统能够实现在线检测
高速铣刀的安全性破坏问题是解决铣刀高精度、高效率切削的关键问题。载荷作为直接引起刀具变形甚至破坏的直接原因,其大小与分布严重影响了铣刀切削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能效铣刀波动力学损伤机理及其多尺度协同设计方法(51375124)”支持下,对铣刀安全性破坏问题即初始衰退、安全性衰退过程及完整性破坏的载荷作用机制及铣刀安全性控制方法进行以下研究:为研究高速铣刀完整性破坏载荷作用机
在高速铣刀技术发展中,抑制铣刀刀受迫振动的方法有很多,如减小切削参数、采用不等齿分布等;前者会降低切削效率,后者可有效分散切削能量,达到抑制受迫振动目的,但未解决铣刀整体振动对局部刀齿磨损不均匀性的影响问题。铣刀磨损与振动之间存在较强交互作用,直接影响刀具寿命和切削效率。本文在“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水室封头车铣加工中心重要零部件加工工艺技术研究(2011ZX04002-1
林区通常地形起伏明显,由于地形的存在,导致不同坡位和坡向的森林接收到的直射光和散射光出现显著差异,进而导致遥感图像亮度不同,常出现“同物异谱”和“同谱异物”的现象(
X射线成像技术是利用 X射线对物体的穿透能力及其在穿透物体的过程中,不同密度的材料和物体结构对X射线衰减程度的差异形成影像,通过影像评价零件的内部特性。X射线探伤方式主要有X射线胶片照相和X射线实时成像,但X射线胶片照相有许多不足之处,最主要的缺点是检验效率低,成本高;而实时成像技术与胶片经过多年发展已趋于成熟,其具有操作方便、照片便于保存、成本低等优点,可以取代胶片成像。目前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问题
软件复用可以使软件工程师减少或避免软件开发中的重复劳动,是大幅度提高生产率和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开发周期的重要手段。软件复用分为产品复用和过程复用,其中过程复用指复用已有的软件资产,自动或半自动地生成所需应用系统,是更高效的软件复用。但是,中小型软件企业中代码生成由于资金和人力资源有限,其结果不尽如人意。本文从中小型企业在代码生成中遇到的挑战出发,以特定领域的管理信息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模型驱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