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方法分析左半结肠癌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left colectomy,LAP)与传统开腹手术(Open surgery,Open)的术后短期观察结果,来对比研究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的优势。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Web of SCI、Cochrane library等生物医学数据库,检索词为“Colonic Neoplasms”“Colon Cancer”“left”“laparoscopy”“laparoscopic”“laparotomy”“open”“hemicol ectomy”“hemicolectomy”“standard”“Colectomy”等。应用文献管理软件End Note X7.4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重复筛查。根据Cochrane协作网指南对纳入文献中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质量评价,按照Newcastle-Ottawa scale对纳入文献中的非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质量评价。主要结局指标有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病率、术后30天死亡率、术后吻合口漏、术后切口感染、术后肺部感染、术后泌尿系感染、术后肠梗阻,次要结局指标有手术时间、估计术中出血量、手术切除淋巴结数、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提取有效数据后采用Review-Manager5.3软件与STATA12.0进行Meta分析。采用随机效应模型(a fixed-effect model)或者固定效应模型(a random-effect model)来进行统计分析。治疗效果的评价,对于二分类数据通过Mantel-Haenszel模型的RR值(Relative risk)和95%CIs来进行评估:如果RR<1,则有利于腹腔镜手术;对于连续性数据通过方差倒数加权后的MD(mean differences)和95%CIs来进行评估:MD负值有利于腹腔镜手术。采用X2检验对各项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进行分析。如果各项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I2≤50%),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若各项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I2>50%)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并采用敏感性分析、亚组分析的方法寻找异质性的来源。发表偏倚通过漏斗图来评估,通过I2检验来分析各亚组之间的异质性。结果:1、检索出原始文献942篇,其中Pubmed数据库243篇,Ovid数据库20篇,Web of SCI数据库534篇,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45篇,最终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始文献13篇。13篇纳入文献中,2篇为RCT研究,11篇为临床对照研究。2、纳入13篇文献的发表时间分布于2002年至2014年之间,各项研究的患者数最少32例,最多303例,一共纳入1783例患者;其中腹腔镜手术组(LAP)患者最少9例,最多202例,一共纳入908例患者;传统开腹手术组(Open)患者最少16例,最多181例,一共纳入965例患者。纳入研究对象的年龄分布于24岁至85岁之间。3、10篇文献提供了术后总的并发症情况的数据,11篇文献提供了手术时间的相关数据,6篇文献提供了估计术中出血量相关数据,5篇文献提供了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相关数据,12篇提供了平均住院天数的相关数据。4、主要结局指标术后总的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死亡人数、术后吻合口漏、术后出血、术后泌尿系感染、术后肺部感染、术后切口感染、术后肠梗阻等的发生率LAP组明显低于Open组。次要结局指标中手术时间LAP组长于Open组,术中估计失血量、平均住院时间Open组较LAP组多,术后首次排气时间LAP组短于Open组,术中切除淋巴结数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在术后总的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死亡人数、术后出血、术后肺部感染、术后切口感染等结局指标中均优于传统开腹手术。2.腹腔镜组与传统开腹手术组在术后吻合口漏、术后泌尿系感染、术后肠梗阻等结局指标中无统计学差异,但存在腹腔镜组发生率较低的趋势。3.术中切除淋巴结数量,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无明显差异。4.左半结肠癌切除术后,腹腔镜术后肠道功能恢复较传统手术组快,平均住院天数腹腔镜组较传统开腹手术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