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设施栽培面积不断扩大,设施土壤盐渍化问题也日益严重,已成为阻碍我国设施园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江解增等(2011)提出的设施水生蔬菜-旱生蔬菜的轮作模式集换茬轮作和灌水洗盐于一体,压盐降渍效果明显,不仅免去了换土、揭膜、覆膜等繁琐操作及相关费用,而且水生蔬菜作为特色蔬菜经济效益可观,便于有效实施和推广。但是由于水资源及设施建设的限制,长时间保持水层有很大难度。为了探索一种有效可行且经济节水的设施水旱轮作模式,本文通过充分湿润种植湿栽水芹,淹水种植豆瓣菜,调查比较了充分湿润栽培和淹水栽培对0-40cm土层土壤EC值、离子含量、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等指标的变化差异,同时进一步比较分析种植同种水生蔬菜进行两种水旱轮作后0-40cm土层的土壤EC值、离子含量、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等指标的变化。本文还以聚乙烯栽培桶和蕹菜为材料,以常规旱作为对照,模拟了两种水作对设施土壤盐渍化的治理与缓解的过程。主要结果如下:1.充分湿润栽培明显降低0-30cm土层的总盐含量,且降幅高于淹水栽培,而30-40cm深层土壤盐分含量有所上升,表明下渗盐分部分滞留在深层土壤。充分湿润栽培处理下作物吸收量小的离子均有较大幅度下渗,而主要养分离子N03-在作物根系主要吸收层反而上升,K+的下降幅度也明显小于淹水栽培,说明充分湿润栽培降低盐分含量的同时对作物吸收量较大的养分离子具有较好的保留作用,不会造成土壤N03-和K+的缺失。充分湿润栽培和淹水栽培处理下,各土层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仍有降低,但降幅较少,且水作方式间差异不大;各土层的土壤脲酶、蔗糖酶及磷酸酶活性均有所下降,且脲酶和磷酸酶活性的变化大于蔗糖酶。2.土壤总盐含量在充分湿润栽培和淹水栽培处理两个月后均有明显下降,在改旱作2个月后均有不同幅度的回升,但仍明显低于处理前的盐分含量,且两种水作方式的效果相当。两个月的充分湿润栽培和淹水栽培处理下,各土层NO3、SO42--和Cl-的含量明显降低,且两种水作方式下相应土层SO42-含量的降幅大于N03-含量的降幅,改旱作2个月后各土层NO3、SO42-和Cl-的含量均有所回升,且充分湿润栽培2个月处理的各土层NO3-的含量的回升要明显高于淹水栽培处理。各土层阳离子的含量在2个月的充分湿润栽培和淹水栽培下均明显降低,在改旱作后均有所增加,且充分湿润栽培处理的各土层K+的含量回升要明显高于淹水栽培处理。在两种水作方式处理下各土层土壤脲酶、蔗糖酶及磷酸酶活性均有所下降,两种水作方式的下降幅度相近;各土层的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也均有所下降,且两种方式下降幅度相近3.在设施盐渍化土壤上,通过模拟常规施肥,比较分析了充分湿润栽培与淹水栽培对设施土壤盐渍化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充分湿润栽培与淹水栽培均能有效降低盐渍化土壤耕作层盐分含量和N03-含量,使其恢复到植物生长的适宜范围(EC5:1<500μS·cm-1),且每茬蕹菜的产量及株高茎粗等农艺学性状均优于常规旱栽;两种水作中,淹水栽培处理的降盐效果明显优于充分湿润栽培,但试验中淹水栽培处理后土壤的含盐量过低,相反充分湿润栽培处理后的土壤含盐量适中,更适合下茬作物的生长。4.两种水作方式均能有效控制健康土壤盐分的增加,缓解推迟生产常规超量施肥可能导致的盐渍化的发生;同时还能降低植株体内硝酸盐的含量,且充分湿润栽培处理后能在控制盐分增加的同时保证土壤N03-含量在正常范围,避免养分的过量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