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万汶)作阳性对照,探讨羟乙基淀粉130/0.4醋酸林格注射液用于全麻下非心脏手术患者容量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非心脏手术的全身麻醉患者60例,预计手术时间>2小时;年龄18~65岁,ASA Ⅰ~Ⅱ级,性别不限;体重指数18~29kg/m2,区组随机分别入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A)组给予羟乙基淀粉130/0.4醋酸钠林格注射液,对照(B)组给予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万汶)。术前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等指标。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路,缓慢输注乳酸林格注射液2ml/kg后开始麻醉诱导。静注咪达唑仑1-2mg+芬太尼2~4μg/kg+丙泊酚1~2mg/kg+罗库溴铵0.6mg/kg,肌松满意后气管插管。在麻醉诱导后,桡动脉、右颈内静脉插管,监测IAP、CVP;取桡动脉学行动脉血气分析。麻醉维持期完成容量治疗。记录输注开始时的IAP、HR、CVP作为基础对照值。立即以15ml/kg剂量给予受试者羟乙基淀粉130/0.4醋酸钠林格注射液(A组)或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B组),术前计划用量于1小时输注完毕。容量治疗开始后,每间隔10min测定一次血流动力学参数,直至输注结束开始手术。吸入0.8~1.3MAC七氟烷维持麻醉,间断静注罗库溴钱维持肌松,调整通气量,使PaCO2稳定于30~40mmHg。容量治疗期间,如收缩压低于80mmHg,静滴麻黄素6mg,必要时重复。如收缩压大于160mmHg,首先增加七氟烷吸入浓度来加深麻醉,如无效果,静滴尼卡地平0.5mg,必要时重复。如心率≤50bpm,静滴阿托品0.3mg,必要时可重复。如心率≥100bpm,静滴艾司洛尔10mg,必要时可重复。测定并记录输注结束时尿量。输注结束后15分钟重复测定动脉血气、电解质、血液学和凝血参数备分析,输注结束后24小时测定肝肾功能。结果容量治疗开始时,两组IAP、HR及CVP基础对照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输注期间两组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和心率)与基础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容量治疗前、后,A组pH、SBE、HCO3-基本无变化(P均>0.05);B组pH、SBE、HCO3-降低明显(P均<0.05)。容量治疗前,两组上述参数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容量治疗结束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容量治疗前与治疗后,两组血清K+、Na+、Ca2+、Mg2+均明显降低,组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组间比较:两组容量治疗前,血清K+、Na+、Ca2+、Mg2+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后,血清K+、Ca2+、Mg2+水平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血清Na+无统计学差异(P>0.05)。容量治疗结束后,两组血清CL-均较治疗前升高(P均<0.05),B组升高幅值>A组。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血清CL-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容量治疗前、后,两组Hb和Hct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功能参数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①羟乙基淀粉130/0.4醋酸钠林格注射液与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万汶)用于全麻非心脏手术患者容量治疗扩容效果相似,均能保持循环稳定。②与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想比较,羟乙基淀粉130/0.4醋酸钠林格注射液容量治疗时,对维持血浆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优于万汶,大量输注无高氯性酸中毒的风险,适用于围术期高容量血液稀释及失血性休克时的容量复苏治疗。③15ml/kg羟乙基淀粉130/0.4醋酸钠林格注射液容量治疗,对肝、肾功能和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故认为用于全麻非心脏手术患者容量治疗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