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尿嘧啶类药物诱发消化道肿瘤患者心脏毒性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sffffffffffffff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先进的诊疗技术虽然显著降低了肿瘤相关性死亡率,但治疗相关性心脏毒性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却与日俱增,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存和预后。氟尿嘧啶类药物是广泛应用于消化道等恶性肿瘤的抗代谢药物,是引发心脏毒性的第二大类药物,然而,人们却常常忽视或缺乏对其心脏毒性及其危害的认知。本文旨在精确评估氟尿嘧啶类药物相关性心脏毒性在消化道肿瘤患者中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搜索氟尿嘧啶类药物治疗消化道肿瘤引发心脏毒性相关的临床研究,进行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结果:纳入的29项研究共8976名患者中,心脏毒性发生率为4.28%(95%CI:2.81-6.48,p<0.001),心脏毒性相关死亡率为0.39%(95%CI:0.16-0.97,p<0.001),心脏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0.45%(95%CI:0.19-1.06,p<0.001)。最常见的心脏毒性症状为胸痛,其发生率约为2.27%(95%CI:1.56-3.29,p<0.001),其它较常见的症状有呼吸困难(0.89%)、心悸(0.64%)、高血压(0.04%)、心力衰竭(0.39%)。5-FU组的心脏毒性发生率为4.00%,显著高于卡培他滨组的心脏毒性发生率3.63%(p<0.001)。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2.49%(95%CI:1.68-3.66,p<0.001),2.54%的患者存在心律失常,1.73%的患者存在缺血性改变。既往存在的缺血性心脏病(RR:3.13,95%CI:2.00-4.91,p<0.001)、静脉持续输注5-FU、联合治疗,尤其是与铂类药物联合可能是心脏毒性相关易感因素。研究类型、研究样本量以及各研究对心脏毒性的定义可能影响心脏毒性发生率。结论:对于消化道肿瘤患者而言,氟尿嘧啶类药物相关心脏毒性的发病率约为4.28%,与其相关的死亡率约为0.39%,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胸痛,最常出现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心电图改变。既往存在的缺血性心脏病、静脉持续输注5-FU、联合治疗,尤其是与铂类药物联合可能是心脏毒性的易感因素。
其他文献
分布光度测量系统是测量灯具或光源空间光度分布特性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测量空间和消光材料吸收率的局限性,致使测量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杂散光,从而降低了光度测量的准确性
普通高校教师薪酬制度改革后,仍存在着薪酬激励作用不大,竞争力不强等问题.随着普通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完善符合普通高校教学和研究特点的教师薪酬制度势在必行.它
随着时代发展,电视节目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主持人在节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在工作中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遇到各种各样的环境。他们需要具备巧妙应对工作中出现
过去以化石能源为主的消费结构导致资源约束与可持续发展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加快了以风能为代表的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并网发电进程。在政策推动下,我国风电并网渗透率大幅提升,为应对具有强随机特性的风电规模化并网给系统运行带来新挑战,垃圾焚烧发电厂是比传统燃煤电厂更能够提供灵活、节能、清洁、经济辅助服务的电源,其并网运行对高效缓解当下“垃圾围城”的严峻局面,优化调整我国电网侧结构以减轻对化石能源的消费依赖,促
利用热分析技术对过氧化苯甲酰在空气中的热分解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升温速率分别为0.1、0.2、0.5、1K&#183;min^-1时过氧化苯甲酰的放热情况。分别用传统的计算方法和等转化率
以观察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目的。将62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是否应用孟鲁司特钠治疗将患儿分为对照组31例,实验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