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港口陆域集疏设施规模优化配置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gb1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陆域集疏设施规模大小是集装箱港口吞吐量增长的重要制约因素,如何在经济投资、节能减排、生态保护等限制条件下优化规模配置,已然成为现代港口规划设计研究重点。集装箱港口陆域集疏设施规模配置是一个复杂系统优化问题,本文运用元胞自动机、多目标优化等方法建立仿真模型,研究陆域集疏设施的用地规模和通过能力的最优配置,得到的结论对于我国港口发展建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首先,针对集装箱码头和后方堆场系统的复杂特征,本文梳理了集疏港物流生产流程,运用元胞自动机仿真技术,自下而上,分别建立码头系统和后方堆场系统的仿真模型。目前此类仿真模型大都基于确定性关系建立,本文则考虑了集疏港车辆及集装箱单体的异质性对系统整体效率的影响,并设定运行规则描述集疏港子系统之间复杂的非确定性关系。通过仿真实验校正模型后,进一步研究码头和后方堆场设施用地面积与通过能力之间的内在关系,提出码头和后方堆场设施在物流生产设备工况不变的情况下规模优化方法。其次,本文提出了一种港内道路路网容量优化方法。目前港口道路交通预测均采用传统四阶段方法,本文通过车辆集疏港出行链分析,发现了出行路径与集疏港管理流程密切相关,并建立集疏港交通PA分布模型,提出吞吐量与交通分布矩阵的转换方法,结合多用户多路径配流模型预测港内道路交通流量。本文在交通分布和交通分配两个层面改进了传统四阶段法,考虑卡子门、码头和后方堆场节点容量限制对流量预测的影响,符合集装箱港口道路交通产生及分布机理。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博弈理论分析港内道路建设投资与服务水平之间相互关系,建立了基于双层规划模型的港内路网容量优化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最后,本文建立集装箱港口陆域集疏设施规模配置多目标规划优化模型,提出了码头、后方堆场和港内道路的“用地面积、通过能力”最优配置方法。与以往研究不同,本文将码头、后方堆场和港内道路作为一个整体研究,采取“优化、反馈、仿真、优化”动态思路,提出系统仿真与多目标规划模型交互反馈方法,求解码头、后方堆场和港内道路的规模配置最优解集。
其他文献
近年来,利用昆虫本身生理生化特性和行为学特点作为害虫防治的新技术日益受到重视,其中性信息素的研究尤为突出。性信息素是昆虫交配时两性相互寻找过程中的重要纽带和必备因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诊断中联合3.0T磁共振PSA(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MRS(波谱成像)、ADC(表观弥散系数)、DWI(弥散加权成像)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6月~2018年6月于我院收治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正>抗战时期,我们革命队伍里有不少娃娃兵,统一名字叫"小鬼"。他们大都是穷人家的孩子,有些还是父母死于战祸的孤儿,年龄小的十二三岁,大的也不过十五六岁;花季年华,正是读
会议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大数据"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各行各业普遍
近30年来,国内外桥梁工程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大跨度柔性桥梁(悬索桥和斜拉桥)的跨径越来越大,作为该类型桥梁主要传力构件的吊(拉)索的长度也变得越来越长。由于吊(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人口和机动车数量也不断提高。城市的交通拥堵、停车困难、环境污染等已成为我国及世界各地城市的主要问
进入21世纪以来,海洋资源的开发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海洋灾害的预防和治理工作刻不容缓,掌握波浪与海洋工程结构物相互作用机理就显得格外重要。由于这类水动力学问题的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