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运用现代语义场理论,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相结合以及传统训诂学等研究方法,对汉语“种植”类动词语义场中的成员进行描写、比较、分析,探讨汉语“种植”类动词语义场从先秦到唐宋的发展演变过程。全文分先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三个历史时期,选取每一时期的代表性文献材料,对这些文献材料中表示“种植”动作的单音词进行调查和统计,考察不同时期“种植”类动词语义场的成员构成,对其进行共时描写,进而考察这些动词在历史上的更替变化,将不同时期“种植”类动词语义场作历时的比较,以寻求其发展演变的规律。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说明选题意义,介绍理论背景及研究现状,确立研究方法和思路。第二部分是本论。从两个角度来研究:第一,以语义场的整体变迁为切入点,对汉语“种植”类动词语义场场内成员在各个时期代表性文献中出现的频率、各成员“种植”义位的义素区别以及语义场结构的变化情况进行描写和分析,进而对语义场变化进行历时的比较和分析。第二,以语义场具体成员为切入点,研究语义场每一个成员的历时发展情况,根据意义把语义场分为五个子语义场分别探讨:(1)“播种”子语义场成员的历史演变过程;(2)“移植”子语义场成员的历史演变过程;(3)“扦插”子语义场成员的历史演变过程;(4)“泛指种植”子语义场成员的历史演变过程;(5)“泛指种田”子语义场成员的历史演变过程。第三部分总结全文,通过本论部分对“种植”类动词语义场整体及其场内每一个成员的历时考察,探讨该语义场词汇发展的一些规律,归结该语义场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的特点。利用语义场理论对汉语“种植”类动词语义场进行共时的描写和历时的分析比较,可以发现和总结出该类语义场历史演变的规律。同时可以印证语义场理论对汉语词汇史研究的理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