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基督教的民族村落的人情伦理研究——以昆明市富民县苗族村寨芭蕉箐为例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pok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情和中国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一直以来颇受学者们的关注。遗憾的是,从伦理学的视角对人情问题进行研究,在国内几近阙如。事实上,人情概念本身就具有“伦理”这一层含义,从伦理学的角度对它的内涵进行梳理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首先探讨的是人情的内涵,其中包括它的几种含义、特征、人情伦理以及人情伦理的原则。笔者选取了昆明的一个苗族村寨——芭蕉箐,以此作为观察人情伦理的实际运用,尤其是它在信仰基督教的少数民族村落的实际应用的一个切入点。田野调查显示,苗族村落的人情来往非常普遍,婚葬礼等仪式性人情交往受到重视,在这些仪式中,人情伦理的许多普遍性原则得到了发挥和体现,但也有一些原则为人们所忽视。
  在云南广大的苗族信教地区,基督教的诸多教规教义,指导着村民们的日常行为。基督教伦理强调的是“平等”、“权利”、“博爱”等伦理观念,它产生的背景是西方的团体格局。而人情伦理则来源于差序格局中的血缘制度,注重的是“关系”、“亲疏”、“等级”等观念,因此,两种伦理在本质上是存在冲突的。追溯基督教在华传播的历史,不难发现,明清时期的“礼仪之争”,基督教在滇传播遇到的阻力,无一不和伦理价值观念的碰撞有关。尽管基督教伦理和人情伦理在某些方面存在本质冲突,但在基督教文化影响的村寨日常生活中,两者对村寨伦理关系的调节呈现出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合作的双重特征。
  人情交往对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为人们加强感情联系提供了机会,还促进了村民在生产上的互助,同时维护了村落社区的整体和谐。抛开冲突不谈,基督教在拓展人们的交往范围,防止人情走向异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他文献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对待青年的根本观点和引导、教育青年的根本方法。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经过马克思主义者的传承而发展,并始终处在不断地发展运动之中。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通过继承发扬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使其在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中国化。马
艾思奇同志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先驱和典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通俗化的开拓者,被誉为“哲学大众化第一人”。他以《大众哲学》作为里程碑,使得哲学成为芸芸众生的思想武器,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研究,不可忽略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就是艾思奇,所以对艾思奇学术思想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与当前的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  有关
学位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各少数民族都有自身丰富多彩的审美文化,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其中的佤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更是拥有独具特色、丰富多彩、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作为直接由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末期过渡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少数民族之一,由于社会发展的相对落后,佤族文化还保留着许多人类童年时期的痕迹。因此,佤族历史和社会文化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当下意义。  近年国内美
学位
意识形态概念是当代人文社科领域中引用非常频繁而又比较难把握的几个概念之一,它探究的是我们最基本的观念的基础与正确性。自从马克思第一次深刻地揭示它的含义以来,这个概念得到了许多思想家的重视,他们对之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当今我们对意识形态概念的研究已不再仅仅是以一种理性的态度对人们的观念进行去蔽的努力,而是包含了我们对人类一切思想、精神和艺术等活动的整体反思。  马克思是现代意识形态理论的开创者,在马克
学位
《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一本体现其主要哲学思想的著作,被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世界观的诞生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形态》在1932年被苏联全文发表后,直至今日都是学界研究的主要内容,但迄今为止对形态的研究大都只停留在《费尔巴哈》一章中,诚然我们不可否认《费尔巴哈》一章较为集中的体现了唯物史观的主要思想,但作为占《形态》五分之三篇幅的《圣麦克斯》
延安时期,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活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他作为中国共产党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革命家,在此期间,艾思奇积极从事哲学理论研究和教学活动。当时,他所编写和发表的《哲学与生活》、《哲学选辑》、《思想方法论》等哲学论著为理解、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提供了理论指导。与此同时,由艾思奇负责组织创办的延安新哲学会,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普及教育运动。针对当时国民党非马克
学位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对社会历史观的科学认识,是关于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唯物史观的创立是一个历史过程,是它所处的时代产物。《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秘密和发生地,是新世界观创立的孕育。《神圣家族》是马克思、恩格斯对自己过去的理论的清算,是新世界观的最初预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则是马克思新世界观的诞生地和萌芽,在这里马克思把实践引入历史观,以实践为核心,论证了唯物史观的一系
做马克思哲学的研究,理清费尔巴哈在马克思思想形成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它对于如何理解和发展马克思哲学具有方向性的指导作用。本文探讨了青年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哲学思想之间的关系,对青年马克思在其思想进程中是在何种程度上批判继承了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而后又对费尔巴哈进行了怎样的批判和超越这一思想进程进行一个相对细致的梳理,旨在理清马克思哲学发展中的费尔巴哈因素这一脉络,使得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更加深入
学位
李大钊的思想产生于时代的剧变之中,他是亲历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代表者。李大钊既是向着自由、光明的理想社会领导者,又是中国民族革命运动的领导者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驱。李大钊在转向社会主义以后,致力于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向世人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的学说,在中国的大地上树立起了马克思主义旗帜。  李大钊在一次次的论战中加深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加大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尤其是研究
学位
自从休谟对归纳法提出了质疑后,科学的发展就进入了一种较为尴尬的状态。一方面,科学家以及我们普通大众依旧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不自觉地使用着归纳;另一方面,哲学家们则各抒己见,通过不同的途径、力图解决或者是挽救几乎在哲学上被宣判为死刑的归纳法,或者寻求归纳本身的合理性、或者寻求概率的帮助等等,不一而足。  波普尔正是从解决休谟问题也就是归纳问题着手,一步步地建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他站在二十世纪初叶的科学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