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体细胞αGal抗原及α1,3-半乳糖转移酶基因的修饰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jianjun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胞移植、组织移植和器官移植作为挽救生命的重要手段,已经被人们熟知并接受。目前等待移植的患者持续增长,而供体来源的短缺严重限制了同种异体间的移植。人们不断寻找供体组织的替代品,异种器官和细胞提供了一个有吸引力的解决方法。由于猪的生理和解剖指标与人类相近,育程短,产仔多,仔猪生长迅速,易于在无特定病原体(specmc pathogen-free,SPF)条件下饲养,以及与灵长类相比伦理学障碍较小等原因,猪成为公认的异种移植的理想供体。将猪的器官移植到灵长类体内可能引起一系列免疫排斥反应,包括:超急性排斥反应(hyperacute rejection,HAR),急性血管性排斥反应(acute vascularreiection,AVR),细胞性排斥反应(acute cellular rejection,ACR)及慢性排斥反应。HAR和AVR主要是由受者体内的抗体识别猪器官表面的主要异种抗原半乳糖-α1,3-半乳糖(αGal)表位所引起,导致移植物迅速被排斥。除了人、猿和旧大陆猴,几乎所有哺乳动物细胞表面均表达αGal表位。αGal表位由α1,3-半乳糖转移酶(α1,3-galactosyltransferase,GGTA1 orα1,3GT)催化合成。人类不表达有功能的GGTA1,因此不产生αGal抗原。据报道,人体内约1%的循环IgG是抗αGal的天然抗体。去除猪细胞表面的αGal抗原是减轻免疫排斥反应的重要手段,常用策略包括:用α-半乳糖苷酶(α-galactosidase,AGL)清除猪器官表面的αGal抗原;在猪的细胞内过表达α1,2-岩藻糖转移酶或α2,3-唾液酸转移酶使其与GGTA1竞争底物以及敲除GGTA1基因。前两者只能部分或暂时清除异种移植物表面的αGal抗原,残余的αGal分子仍可能激发补体的级联反应,导致移植物受排斥。而敲除猪GGTA1基因,则可完全去除供体器官表面的αGal表位。2003年PPL therapeutics公司和Pittsburgh大学的团队已经培育出GGTA1基因敲除(GT-KO)的纯合子猪,不表达主要异种抗原。我国在这一领域相对落后。本研究采用2种策略去除猪细胞表面的αGal抗原:1.使用基因重组α-半乳糖苷酶(r-AGL)去除猪红细胞(pRBCs)表面的αGal抗原,而后输注给猕猴,观察猕猴对pRBCs的免疫排斥反应速度,探讨猪到灵长类动物异种输血的可能性。2.对猪体细胞GGTA1基因进行修饰。构建了猪GGTA1基因的正负筛选打靶载体,并利用其在猪肾细胞系PK-15细胞中敲除GGTA1基因。第一部分:去除αGal抗原的猪红细胞输入猕猴体内的初步研究目的:探讨经重组α-半乳糖苷酶(r-AGL)去除了αGal抗原的猪红细胞(porcine red blood cells,pRBCs)输注给灵长类动物的可能性。方法:使用AGL处理pRBCs,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酶解后pRBCs表面的αGal抗原水平;使用配血试验检测酶解红细胞与猕猴血清的相容性;用FITC标记pRBCs,将AGL处理的pRBCs与未处理的pRBCs分别输注给使用了免疫抑制剂(眼镜蛇毒因子及地塞米松)预注射的猕猴,流式细胞仪检测输注pRBCs在猕猴体内的存活时间,并计算其存活率,同时检测受试猕猴的血生化及尿液指标。结果:AGL有效清除了pRBCs表面的αGal抗原,使其与猕猴血清的凝集反应减弱。未酶解的pRBCs在猕猴体内存活<0.5h:AGL酶解后的pRBCs输注后2h在猕猴体内有29%存活,8h在猕猴体内仍可检测到荧光标记的pRBCs。血、尿检测结果提示受体猴对酶解pRBCs的排斥反应减弱。结论:AGL能有效清除猪细胞表面的αGal抗原,减弱HAR,延长异种移植物的存活时间。第二部分:利用正负筛选打靶载体在猪肾细胞系PK-15细胞中敲除GGTA1基因。目的:构建猪GGTA1基因的正负筛选打靶载体,并在猪体细胞中敲除GGTA1基因。方法:以原代猪胚胎成纤维细胞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长程PCR方法扩增出2个GGTA1基因的基因组片段。使用正负筛选打靶载体。以长约2kb包含部分9号外显子的片段为同源短臂,在XbaI和ClaI位点插入pLoxp质粒中neo序列的3’端。以长约5.4kb包括部分第8号外显子,全部第8号内含子以及部分第9号外显子的片段为同源长臂,于NotI位点插入该质粒中正筛选标记,neo序列的5’端;2.7kb的负筛选标记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Tk)基因位于载体中同源短臂的3’端外侧。同源重组后,1.8kb的新霉素磷酸转移酶(neomycinphosphotransferase,Neo)基因将插入9号外显子的5’端而使GGTA1基因失活。因为需从同源长臂5’端的SalI位点对载体线性化,打靶载体实际起作用的同源臂长度为7.1kb。将线性化的打靶载体通过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导入PK-15细胞,在含G418和GANC的选择培养基中培养,富集中靶克隆。挑取抗药性集落放大培养,提取基因组DNA,首先进行PCR筛选。在,neo基因的3’端设计上游引物Neol,在9号外显子的3’端同源短臂外侧设计下游引物P16,扩增出2.5kb片段的集落则可能是发生了同源重组的克隆。将PCR结果阳性的克隆进一步进行Southern杂交鉴定。在9号外显子同源短臂的外侧设计探针用于杂交。由此获得的细胞是杂合子细胞,含有一个正常的GGTA1基因和一个重组后的GGTA1基因。用BstEII内切酶消化基因组DNA后进行Southern杂交,中靶克隆应出现2条杂交带:内源性GGTA1基因出现7kb杂交带,插入neo基因的GGTA1基因出现8.8kb杂交带。而未发生同源重组的克隆仅有一条7kb杂交带。结果:成功构建了猪GGTA1基因正负筛选打靶载体PSL/GT,并用于PK-15细胞GGTA1基因的敲除。在G418和GANC双重药物筛选条件下,共挑出436个抗性PK-15细胞集落,其中31个克隆PCR结果阳性。经Southern杂交鉴定证实其中1个克隆发生了同源重组,为杂合子。结论:本研究构建了有效的猪GGTA1基因的正负筛选打靶载体PSL/GT,并利用其在猪肾细胞系PK-15细胞中定向缺失GGTA1基因,获得了杂合子GGTA1(+/-)PK-15细胞。为进一步获得GT-KO猪用于异种移植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正>你想过你的公司为什么总是"剪不断,理还乱"吗?公司混乱不代表没生意做,也不代表不赚钱。就像破车,也能开,但看着不舒服,显得邋遢,维护不到位,性能也不稳定,而且也不太敢
角质层是形成于陆生植物表皮细胞壁外表面的脂质保水层。角质层的基本功能是保水,同时也在响应逆境胁迫、自我清洁及器官发育等方面发挥作用。角质层通常由角质和蜡质组成。
为了解贵州苗药红禾麻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特点,为其病虫害的防治提供依据,采用踏查和普查的方法,对贵州龙里、修文等地的红禾麻病虫害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红禾麻病虫害
除草是水稻生产中一个必不可少的作业环节。针对我国农业人口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的现状,机器人除草方法相对于化学除草方法更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未来除草技术发展的趋势。踩踏式除草利用机器人在行间往复运动对杂草进行踩踏、切割、掩埋,同时机器人行走时产生的浑浊泥,抑制水中杂草的光合作用,且沉积后覆盖株间的杂草上,破坏杂草的生长环境,达到消除行间和株间杂草的目的。机器人的参数对除草效果有很大的影响,优化踩踏
北卡罗莱纳大学作为i School的发起学校之一,其图书情报学院在美国名列前茅。文章通过网络调查法对北卡罗来纳大学图书情报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分析,总结其特点。对比国内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母雪莲中东莨菪内酯、伞形花内酯的含量。色谱柱采用Merck Lichrospher100 RP-18e(250mm&#215;4.0mm,5μm);流动相采用甲醇-四氢呋喃水溶液;检测波长为34
研究了胶凝材料用量、砂率及膨胀剂用量对C60自密实微膨胀钢管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及体积稳定性能的影响,最终得出了最优配合比,制备出满足设计要求的混凝土,成功应用于
目的了解我国辅助用药的应用现状,初步探索辅助用药的管理措施。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及相关资料,总结归纳我国辅助用药的应用现状及全球合理化用药需求,通过德尔菲法设计调查问
<正> 治疗方法 将约20mm×20mm见方的胶布,中央剪1直径约6mm的圆孔,圆孔对准印堂穴贴上,取独头大蒜10g,轻粉少许(现用现配),共捣如泥,取黄豆大放入圆孔,再盖1层胶布,15~20min(
期刊
随着科技的发展,锂电池因为其特别的充放电特性,被广泛地应用于生活、军事等领域。但是因为锂电池在使用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充电的时候,如果不对电流进行限制,会造成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