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比一般手术治疗方式A组(肝部分切除术、肝外胆管切开取石术、胆肠吻合术以及辅以内镜取石)和联合手术治疗方式B组(胆道镜配合钬激光碎石+柱状气囊扩张胆管)两种方式术后并发症(如隔下、肺部感染,胆漏,胆道出血/消化道出血、胆管炎)发生率、手术残石率/术后结石复发率、术后平均住院日及术后伴肝内胆管狭窄结石复发率,明确联合治疗方式的优势所在。材料和方法调阅近9年来山医大一院、太钢总医院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住院病历约300余例。排除肝内胆管结石反复感染致肝萎缩、纤维化、功能丧失及合并癌变等需要切肝病例;筛选出在手术适应症相同、并采取相应手术治疗病例200例;统计出适合两种术式(A、B)的病例例数。然后对挑选出病例根据所采取的手术方式进行分组(A组一般手术方式组及B组胆道镜+钬激光+柱状气囊扩张组);对A、B组中各手术方式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例数统计;术后患者住院时间统计;手术残石/术后结石复发例数统计;术后伴肝内胆管狭窄结石复发例数统计;并得出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所得上述数据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通过本研究可推断在手术适应症相同情况下,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方式比较:一般术式(A组)术后残石率(33.33%)/结石复发率(25.0%)均高于联合术式(胆道镜+钬激光+柱状气囊扩张)(B组)术后残石率(20%)/结石复发率(11.3%),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中残石率:胆肠吻合术后(33.33%)、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T管引流术后(35.29%)均高于B组(20.00%)(p<0.001),肝切术后(26.92%)的残石率与B组残石率(20.00%)无统计学差异;A组中结石复发率:肝切组(30.8%)、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T管引流组(23.53%)均高于B组(11.25%)(p<0.05),胆肠吻合术后术组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A组并发症发生率25.80%高于B组13.8%(p<0.05);其中肝切除组(34.62%)、胆肠吻合组(33.33%)均高于B(13.8%)(p<0.05),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T管引流组(22.35%)与B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伴肝内胆管狭窄结石复发率A组(20.0%)与B组(2.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肝切组(19.23%)、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T管引流组(22.35%)高于B组(2.5%)(p<0.001);胆肠吻合组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住院日A组(12.96±2.81天)与B组(11.6±2.32天)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3.6073,p=0.0004)。以上统计数据说明B组在残石率/结石复发率、术后并发症、住院平均时间及术后伴发肝内胆管狭窄结石复发率与A组比较均优于A组。结论钬激光碎石技术具有安全、高效、组织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同时术中配合胆道镜+柱状气囊扩张胆道,可有效的解除胆道狭窄问题,使肝内胆管结石更容易取出,胆道术后残石率及再次手术率进一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