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典型区域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方向。相关研究对于促进土壤环境质量以及保障人体健康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安徽省合肥市大圩镇特色生态园区为研究对象,采集样点数据170个,检测分析了Cu、Cd、Mn、Zn、Pb和Cr元素含量。采用多元统计与地统计等相关方法,探讨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性、来源、影响因素以及空间分布特征;应用污染风险评价方法对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并基于评价结果提出了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等相关措施和建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表层土壤所检测的6种重金属元素中,Cu和Cd的平均含量超过了安徽省合肥市土壤背景值,Cu和Cd分别为背景值的1.035和27.85倍。Cd、Cu和Pb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371,0.423,0.374,属于高度变异,表明其含量的分布较不均匀,可能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而产生高变异值。并且从地累积污染指数法分析得知,重金属元素中Cd的地累积指数平均值为3.282,在污染等级评价里属于偏严重等级。其余5种重金属的地累积指数值都小于0,表明没有累积污染。通过对道路两旁与远离道路的土壤样本分组对比显示,Mn和Zn元素含量在对比分析中基本没有差异外,道路两侧样本中的Cr、Cu、Pb和Cd的重金属含量值较远离道路的采样点数值偏高。(2)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相关分析表明,第一主成分主要为交通运输和农药化肥等人为影响。第二主成分Mn、Zn主要被认为是成土母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表明,研究区中的各个重金属元素空间分布差异明显,高值区主要分布呈岛状。Mn元素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北部;Zn元素的高值区分布在研究区的西北部,次高值区分布在研究区的北部;Cd、Cr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东北与东南部;Cu元素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南部、西北部;Pb元素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西北部与东南部。总体上,各重金属含量高值区多数分布在研究区偏北部区域,其次为东南部区域。(3)单项污染指数法分析表明,Mn、Zn、Pb与Cr元素目前处于相对微弱的污染影响状况,但Cu和Cd元素的单项污染指数均大于1,污染程度相对较高。内梅罗指数评价法评价结果显示:内梅罗污染指数的平均值为0.67,处于安全的评价结果范围之内,警戒限以内的样本数占研究区采集样点总数的90.59%。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分析表明,Cd元素的平均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大于160,有着较强的潜在生态风险,其余重金属元素,如Cu、Mn、Zn、Pb、Cr的平均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分别为5.18、0.42、0.93、3.70、1.69,均小于40,为低生态风险等级,说明Cd为研究区关键的生态风险因子。基于多重金属元素的综合分析结果,得到研究区域内重金属的综合生态风险指数平均值为297.42,属于中等程度的潜在生态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