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总是伴随着城镇化和居民收入差距这两个问题,因此长久以来城镇化与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都是国内外众多学者关注和研究的重点,但学术界对于城镇化与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到底存在着正相关还是负相关的问题并未达成共识。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省、市、自治区在经济发展程度上存在着很大差异,而“十五”期间“西部大开发”的提出,给西部各地区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四川省作为西部地区经济强省,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随着其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经济实力得以不断增强,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和精神文化水平都有了大幅度提高。但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居民收入差距却在不断扩大。适度的收入差距不仅能够促进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刺激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而且其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但是收入差距过大却会对社会的经济运行产生消极的影响,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要的问题是优化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制度,使城乡居民享受更多优惠。四川省是以农业为主的农业大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正不断扩大。城镇化进程中,正确认识城镇化和居民收入差距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四川省作为研究对象,基于21个市州2000-2011年统计数据,研究城镇化综合指标体系中各变量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首先,在文献综述中,对城镇化与城市化的概念、城镇化与工业化的概念进行辨析,同时对农村城镇化概念进行界定,然后阐述了西方城镇化理论中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模型、乔根森模型和托达罗模型对城镇化发展的指导意义,并通过收集、整理四川省2000-2011年间的统计数据,分析四川省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现状。其次构建包括四川省城镇化率、人均GDP对数、工业化率、第三产业从业人口比重以及政府财政支出等指标的城镇化综合指标体系,利用计量经济分析软件Eviews6.0和Stata10.0,通过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首先建立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然后建立动态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城镇化水平与居民收入差距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城镇化综合指标体系中各解释变量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是正还是负。最后,在实证研究基础上,就如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更好地推进四川省城镇化发展提出政策建议。根据研究思路与文章逻辑。本文研究内容为:第一章,提出问题,并说明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阐述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第二章,首先对城镇化与城市化、农村城镇化和城镇化与工业化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然后对西方城镇化理论进行评述并归纳其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指导意义,接下来阐述收入分配理论,最后说明我国城镇化与居民收入差距关系问题的研究现状;第三章,对四川省城镇化与居民收入分配现状进行分析,本章包括三部分内容:其一是四川省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现状分析,该部分分析了2010年四川各市州城镇居民收入状况与农村人均收入以及2000-2011年四川省城乡居民收入的情况;其二是从绝对收入差与相对收入差的角度分析四川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其三是根据2000-2011年数据,分析四川省与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第四章,利用Eviews6.0和Stata10.0计量分析软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收集整理四川省2000-2011年面板数据对城镇化与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其内容包括: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固定效应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选择,动态面板模型估计。通过实证分析确定四川省城镇化与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联系;最后一章是研究结论、结论分析与政策建议。针对四川省城镇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关对策,以缩小四川省居民收入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