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由于受到了人文主义情感思潮的影响,中国的教育者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学习的情感因素。《英语课程标准解读》里指出,情感态度是指动机、意志力、兴趣、自信心、和合作精神等,这些都是积极的情感因素。当然,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消极因素,例如缺乏自信,语言焦虑,抑制等。我国学者对外语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也进行了一些列的探索,指出导致外语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是情感障碍和认知障碍,也就是缺乏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和基本的外语学习能力,大部分学习困难源于这些学生的不良心理,如厌学、焦虑、畏难、消极、自卑等。Cele-Murica(1995)认为听力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而又脆弱(complex dynamic and fragile)的过程”。我国传统的英语听力教学中,教育者过分注重学生认知因素的发展,而忽视了情感因素的培养,以至于学生兴趣减弱,积极性不高。这就要求教师应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教学之中,关注学生学习中的情感因素的发展,这已经成为了目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情感策略对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影响成为了本文的出发点。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调查高中学生在目前英语听力课堂中的情感状况以及探索情感教学与英语听力成绩的关系,发现当今英语课堂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帮助高中学生提高英语成绩。本研究利用定性和定量方法,以人文主义心理学,建构主义和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为理论基础,研究了情感因素,情感策略、情感教学、与英语听力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对学困生的显著影响。从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实验在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一中110名学生中进行,对照班和实验班各55名,通过前、后测试卷和前、后两次情感调查问卷及访谈,探究情感教学策略对学生情感因素变化的影响,及其与高中英语听力成绩之间的关系。调查结果表明: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情感问题广泛存在。尤其是中下水平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情感状态不容乐观。他们普遍存在抑制、焦虑及动机缺乏等情感问题。解决中学生的情感问题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实验结果显示,情感策略的运用对高中英语听力教学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尤其对于差生而言,在积极的情感因素促使下,他们的听力成绩提高得更加显著。本文通过对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探索,旨在引起广大外语教育者及学习者对情感因素的关注,帮助学生消除消极的情感,建立积极的情感因素以激发他们的潜在动力,提高英语成绩,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