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枣汤及十枣汤加甘草对大鼠肝功能和肝胃组织形态学的慢性毒性影响

来源 :河南中医学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_ak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十枣汤及十枣汤加甘草对大鼠肝功能及肝、胃组织形态学的慢性毒性影响,借以提高十枣汤及“十八反”的用药安全系数,探讨“有毒中药”与“相反药”的配伍机制,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实验数据,促进中医药理论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方法】  SPF级SD大鼠90只,雌雄各半,完全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十枣汤高剂量组、十枣汤中剂量组、十枣汤低剂量组、十枣汤加甘草高剂量组、十枣汤加甘草中剂量组、十枣汤加甘草低剂量组,正常对照组12只,其余各组每组13只,分笼常规饲养。适应性喂养1周后,各组大鼠采用等体积不等浓度灌胃,按体重给药,每100g大鼠灌胃2ml,十枣汤及十枣汤加甘草高、中、低剂量组灌胃浓度分别为0.28g、0.14g、0.07g生药/(kg?d),正常对照组给予同体积蒸馏水,每周连续灌胃6天,休息1天,共90天。第91天停药,最后1次给药后禁食24小时,各组随机抽取一半大鼠,麻醉后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液生化指标,肉眼观察肝、胃大体形态,光镜下观察肝、胃组织结构改变,剩余一半动物停药后继续观察2周,重复上述检查。实验过程中每日观察并记录大鼠的外观体征(如毛色、皮肤等)、行为活动、腺体分泌(眼、耳、鼻、生殖器)、排泄物(颜色、性状)、饮食等变化,每2-3天称体重1次,并根据体重变化调整灌胃量。  实验数据采用SPASS20.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体重  实验结果显示,给药前、给药期、恢复期各组大鼠体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肝功能  2.1、酶学指标(ALT、AST)  与对照组相比,给药期各组大鼠 ALT、AST均有升高(P<0.05),以十枣汤加甘草低剂量组升高最明显(P<0.05),说明长期灌服十枣汤及十枣汤加甘草可引起大鼠急性肝细胞损伤,由于细胞膜通透性的增加,细胞内的酶渗漏入血中,导致血清酶活性升高。恢复期各组大鼠 ALT、AST均有一定下降趋势,说明恢复期肝脏损伤有好转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给药期相比,恢复期各组大鼠 ALT、AST均有所降低,说明肝功能有好转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蛋白质代谢功能(TP、ALB)  与对照组相比,十枣汤加甘草低剂量组大鼠TP、ALB降低较为明显(P<0.05),其余各组TP、ALB也有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可能由于肝脏受损造成蛋白合成能力降低所致。与给药期相比,恢复期各组大鼠TP、ALB均有所回升,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十枣汤低剂量组回升较明显(P<0.05),说明各组大鼠肝脏损伤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  3、肝脏病理变化  与对照组相比,给药期大鼠肝实质见有不同程度的细胞变性(以细胞水肿为主,表现为细胞体积增大、胞浆疏松淡染、红染颗粒)、坏死(表现为细胞核固缩、碎裂、溶解,肝细胞索断裂等),间质未见明显炎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恢复期各组大鼠未见明显肝细胞变性、坏死等损伤性改变,见肝细胞再生现象(表现为细胞体积增大,核大深染,可见双核)。  4、胃病理变化  给药期及恢复期各组大鼠胃黏膜表面光滑,无覆盖物,黏膜上皮呈单层柱状,未见上皮脱落、糜烂及溃疡,固有层胃腺排列紧密、规则,腺腔无扩张,胃底腺可见大量深红色壁细胞和蓝紫色主细胞,黏膜以外各层均未见充血、水肿、结缔组织增生等明显异常变化。  【结论】  1、长期服用十枣汤及十枣汤加甘草对大鼠体重无显著性影响。  2、长服用十枣汤及十枣汤加甘草可造成大鼠急性肝细胞损伤,表现为ALT、AST升高;同时影响蛋白的合成能力,表现为TP、ALB降低。  3、长期服用十枣汤及十枣汤加甘草对大鼠肝功能及肝组织形态学的影响与剂量有一定关系,即浓度越低毒性变现越明显。  4、十枣汤及十枣汤加甘草对大鼠造成的肝损伤是可逆性的,恢复期即停药两周后肝功能有明显好转趋势,肝组织的损伤程度亦明显减轻。  5、十枣汤及十枣汤加甘草对大鼠胃无明显病理性影响。
其他文献
提要:文章主要论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的问题。  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教育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一、为什么进行文化教育  1.
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学生厌学文言文,他们认为,古文是陈年烂谷子,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用处,因此没有必要学了。他们的这些想法有碍文言文的学习。在文言文课堂上,学生往往昏昏欲睡,至于文言文背诵,更是视如蜀道,难于上青天!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教师的教学异常困难。常常是花的力气很大,却收效甚微。若算一下时间,学生从小学时就接触文言文,到了高中,他们学习文言文的时间并不比外语短,但“能读懂浅易文言文”的要求
期刊
摘要: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法既可以培养学生掌握英语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阐述了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背景、特点以及在高职英语袭学中的具体实施和评价。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高职英语 实施  根据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要“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任务型教学是真正意义上把主体交给学
摘要:语言学家A.C.Gimson说过:“讲任何一种语言,一个人必须通晓几乎100%的语音,但只要了解50—90%的语法及1%的词就足够了。”由此可见,学好音标才是学好英语的前提,特别是在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但由于种种原因,在中学现阶段的音标教学大都被忽视了,甚至有的干脆就不教,其教学现状十分令人担忧。为此,本文对此现状作了简要剖析,指明了学习音标的对策,以期能引起广大英语教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冲击下,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课堂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大方向是正確的,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的原因,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现象。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探讨将成为今后长期的任务和经历不断摸索实践的过程,特别是要把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体验等能力成为新课堂的有机整合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对于这个命题,不少专家和学者已经作出了比较一致的阐释,认为“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对话是一个包孕丰富的复合命题,其中包含有读者与‘文本—作者’的对话,有师生与‘教科书—编者’的对话,有在课堂情境中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有师生与环境和资源的对话等等”。①“在阅读教学对话过程中,师生读者各自与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