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仿真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复杂换乘站能力适应性评估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ko0428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轨道交通线路网络化进程开始提速,换乘站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中逐渐占据更高比例。作为网络中的重要节点,换乘站内部的运营管理质量,及其集散换乘能力与远期客流的适应匹配程度将对整个轨道交通网络的运作效率产生影响。同时由于车站建设投资较大,为避免地铁运营后施工难度大,造价成本高的改建工程,在初步设计阶段,结合客流预测数据对换乘站整体服务水平,抗风险等级,客运设备能力能否适应远期客流增长,流线设计是否合理进行系统而全面的评估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首先对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从换乘站设计原则介绍入手,为后文设计方案优化策略提供了基本思路。重点对车站换乘方式展开了研究,论述了各种换乘方式的优缺点与适用情景,并分析了换乘站基本设施的构成与功能。其次,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特性建立了换乘站能力适应性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换乘时间、换乘距离、设施通过能力利用率、瓶颈拥堵人数等九项因素作为能力适应性评价指标,并对其中各项指标信息重点进行了分析与量化处理。为了有效提高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可靠性,本文在传统模糊评价理论基础上分别引入了基于广义加权距离的隶属度计算方法以及基于非线性规划的组合赋权方法,为后文换乘站能力适应性评价模型的求解奠定了理论基础。运用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Anylogic建立了复杂换乘站仿真模型,首先以设计施工平面图为依据建立三维建筑环境,并通过参考相关设计规范与现场实地调研,标定客流数据,行人、设施与列车参数,进而在模型中完成属性设置;对车站中进站客流、出站客流、换乘客流三个部分乘客与轨行区列车分别构建逻辑流程,在软件内置模块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利用java语言实现行人与列车交互功能,使得仿真过程更为接近实际车站运营场景。最后以成都市地铁13号线上的换乘站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车站类型划分分别进行了动态模拟分析;并在仿真输出数据基础上,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换乘站内站厅、站台及其设施设备与远期高峰客流的适应性进行了评估,对于评价等级较低的三线换乘站四川师大站与两线“T”型换乘站东坡路站,根据其在仿真可视化图像与输出评价指标中凸显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技术建议,进而通过仿真方式校核了优化方案的有效性,为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开通前的初步设计与运营后的组织管理提供决策支持与技术参考。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旅客出行需求不断增加。候车厅作为在客运站诸多作业流程中旅客集散的重要空间,是旅客停留时间最长,聚集人数最多,最难以掌控和引导的区域,作为人与铁路系统直接接触的设施,运用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选择铁路这种出行方式的体验。从铁路客运站的角度来说,候车厅可以提高候车能力和客运站服务质量;从旅客的角度来说,对候车厅的运用进行优化可以方便旅客乘车,增加旅客候车的舒适性。本论文对候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人口向城市迁移,人员密集场所日益增多。一旦发生公共突发事故,容易导致人员群死群伤,导致不良的社会和国际影响。因此,如何安全有效地进行密集人群管理是保障人们生命安全的基本要求,也是建立良好社会和国际形象的基础。通道曲率与出口设置等对密集人群交通能力有着巨大影响。为了保障正常情况下舒适的行人运动环境,以及紧急情况下安全快速的疏散,有必要研究通道曲率和出口设置对行人流宏观参数
水是维持生命活动和生物正常代谢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然而,水资源匮乏和污染使得地球上的生物面临着严峻考验。地球上水资源存储含量巨大,但可供人类直接使用的淡水资源却较为匮乏,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这一问题更为突出。传统淡水资源收集方式有雨水存储与收集系统、海水淡化技术、微流控装置等,但是这些方法收集效率低,且成本较高,无法被大规模应用。因此,如何高效收集淡水资源成为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此外,近年来,随着工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外卖逐渐成为人们重要的生活方式。作为支撑外卖发展的重要条件,外卖骑手迅速成为一个迅猛增长的新兴职业。在该背景下,与外卖骑手有关的交通事故在大量发生的同时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如何通过准确把握外卖骑手交通事故致因及作用关系并使其得到有效缓解,已成为外卖行业可持续发展亟需破解的重要命题。论文从外卖骑手交通事故的角度出发,构建基于扎根理论的外卖骑手交通事故模型,以期通过
近年来随着一批批输变电重点工程的规划建设,保障设备及人员安全、满足系统运行的需要显得尤为关键。接地网作为常见的接地保护装置,其腐蚀故障会给电力系统带来直接或间接的损伤,威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所以探测接地网的腐蚀状况逐渐提上日程。但接地网一般埋设在地下,不能直观地判定其腐蚀状况,所以接地网腐蚀探测方法成为研究的重点。传统的接地网腐蚀探测方法有:整体开挖;使用摇表测接地电阻,并选点开挖。可见传统探测
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日新月异,私人汽车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停车需求日益增加。由于城市内部道路与停车设施的提升相对缓慢,无法满足飞速增长的停车需求,大城市交通拥堵与停车问题日益严重,城市停车问题已成为影响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路内公共停车位和普通路外停车场车位数量有限又无专业人士管理,对车位资源缺少合理的规划与利用,导致车位的利用率低下,无法满足城市的停车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感技术与物
砂卵石地层物理力学参数离散性强且不易获取,取用确定参数难以体现其随机性。基于随机有限元法的概率可靠度的方法应用于砂卵石地层矿山法隧道更为合适。本文依托成都市成华区地铁六号线建设北路站~新鸿路站左线暗挖配线段,进行了砂卵石地层物理力学参数、地铁隧道结构极限状态方程和隧道支护结构概率可靠度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基于蒙特卡洛法,应用Auto Cad二次开发和图像识别技术,利用有限差分法软件
近年来,各地根据自身特点大力地开展了相应的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人们发现COD等污染物虽大幅度削减,TN却难以达标。其原因在于目前的治理过程中,人们主要关注对水体中氨氮的硝化转化,而忽视了氮素的去除过程,导致总氮去除率偏低。所以,对黑臭水体中氮元素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是迫在眉睫的。目前,学者们在受污水体中发现了大量的腐殖酸物质,认为腐殖酸会因溶解于水中使得水体带上不良感官的颜色,为致黑因素;但也有研究发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交通量的日益增长,建造大跨度桥梁的需求随之而来。大跨度柔性桥梁的抗风性能,特别是颤振性能已成为桥梁设计阶段的一个关键控制因素。桥梁主梁的气动性能对桥梁的整体抗风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分离式三箱梁是近些年来学者们提出的一种新的适用于大跨度桥梁的主梁截面,目前逐渐开始被采用在一些沿海大跨度桥梁上。本文针对某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的分离式三箱梁断面,对其颤振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展开了一系列
多塔斜拉桥是在常规斜拉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桥梁,因为其优美的外观、超强的跨越能力、经济合理的造价而被世界各地广泛采用,尤其在跨江跨海桥梁工程建设中应用较多。多塔斜拉桥的显著特点就是除了边塔以外的中间塔由于没有端锚索的固定,中间塔容易发生比较大的水平位移,而不同的结构体系会直接影响荷载的传递路径,改变多塔斜拉桥结构的力学行为,进而影响桥梁的整体刚度。文中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不同跨度、不同桥塔个数、